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民生

南京陪诊热度渐涨 离专业化还有多远

2022年05月19日15:01 | 来源:紫金山新闻
小字号

原标题:南京陪诊热度渐涨,离专业化还有多远

“由于外地病患不易出行,代问诊和代买药客户明显增加,请提前预约。”近期,南京多位陪诊师贴出了以上告示。

相比几年前的不为人所知,陪诊师已经逐渐走入公众视野。他们穿梭于南京各大三甲医院陪伴客户看病,既为老人提供一次“气定神闲”的就医体验,也是孤独患者的就医帮手。记者了解到,最近陪诊师更是成为外地病患眼中的香饽饽,不少人委托他们问诊买药,接单量激增。

陪诊师的热度急速蹿升,自由职业者、互联网平台、养老机构等蜂拥入场。行业迅猛扩容之际,业内人士也在呼吁:新职业亟须更专业化和更规范化。

陪诊师突成香饽饽

这段时间,南京的陪诊师有些忙。昨日上午,记者联系上于婷(化名)时,她正在南京一家大型医院,帮一位外地的客户拿药。她娴熟穿梭于医院的各个楼层,告诉医生指定的药名,不到1个小时,就拿到了药,并且当日邮寄了出去。

就在前几天,一位异地的宝妈也找上了她,孩子一直挂南京某医院的内分泌科门诊,每两个月要复查一次,目前没办法赶到南京,委托她找医生问诊。于婷挂上了这位专家的号,将孩子的情况复述给医生,全程用手机录下医生的诊断,发给这位宝妈。

于婷在这一行干了近一年时间,她告诉记者,陪诊师的服务内容包括诊前提醒、就诊陪护、预约检查、输液陪伴、取送检查、代办入院手续、拿病历、取药等。受疫情影响,最近一两个月外地病患没办法到南京,有代问诊和代买药需求的客户明显增加。

不仅仅是业务激增,于婷明显感觉到,这半年来进入陪诊行业的人越来越多,“之前在网络平台搜索‘南京陪诊师’,出现的信息是个位数,现在能冒出大几十条。”

记者也发现,这些入门不久的南京陪诊师,有的是导游、酒店博主、在线教育行业从业人员转行,有的冲着职业吸引力而来。比如,某陪诊师介绍,“自小体质不好,经常跑医院,熟悉南京各大医院,立志成为陪诊师。”

除了个人陪诊师,南京部分养老机构也打出了“护士陪同就医”广告。此外,提供陪诊服务的机构平台陆续出现。不久前,有留学背景的陈家诚也成立了一家健康管理公司,主打的服务项目就是陪诊,“人口老龄化以及市民对陪诊业务的需求,让行业大有前景。”

想赚快钱几无可能

据了解,陪诊服务的目标顾客包括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独自在城市打拼的单身青年、带娃就医分身乏术的宝妈、异地就医的急重症患者等。

于婷直言,现在陪诊师火了,但更多是火在网络上,很多平台宣称“陪诊师月入上万”实则借机卖课,这个行业要想赚快钱几无可能。

就南京市场而言,陪诊师的服务费用为半天(4小时)170元-290元,全天(8小时)300元-500元。如按小时计算,费用为45元-50元。最近热门的代问诊、代买药服务,一般每次费用80元左右。

“就算一个月天天都有客户,服务费也就1万出头,事实上陪诊的需求并不稳定。”于婷透露,去年自己刚入行时,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职业的存在。她曾经在三甲医院门口发放传单和名片,效果一般。随后,于婷在社交平台上持续输出陪诊师相关内容后,才慢慢开始有接单,但去年末月收入也不过三四千元。所以,很多个人陪诊师都是兼职。

陈家诚同样告诉记者,有朋友在成都做陪诊平台,10个人的团队一个月利润七八万左右,并不算高。

让业内人士担心的是,疫情让陪诊师出圈,目前业务量有明显好转,但是否有持续性存疑。

据介绍,虽然陪诊师被指“陪人看病的人”,但全程陪伴的单量并不多,主要还是以跑腿为主。今年3月份,于婷曾陪同来自江苏徐州的一对老年夫妻看病,在医院叔叔、阿姨们只需坐下休息,其他都由她跑上跑下,并且帮叔叔预约了眼部复查时间。

临走时,叔叔阿姨表示相当满意,但他们仍然婉拒了复查陪诊服务。究其原因,老人们怕花钱,认为陪诊师带着跑了一圈,加上医院导购员、志愿者,复查应该能应对。

为陪诊“把脉开方”

事实上,陪诊师并非大家想象中的门槛低。首先,陪诊师必须熟悉医院的就诊流程,了解必要的医疗陪护专业知识。

其次,绝大多数患者去看病时,状态和心情并不好,陪诊师必须有技巧地疏导客户的情绪和心理。比如,陪诊时多数老年人乐意与陪诊师多聊,而一些年轻人喜欢独处,陪诊师反而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恰到好处地将温情传递过去。

人文关怀、极致细节,这从一些专业陪诊师的装备可窥一斑。笔记本和笔,记录客户的需求以及注意事项;温度计,方便客户随时测量体温;折叠椅,医院过于拥挤时供老年人使用;巧克力、小面包、矿泉水,方便客户空腹检查后及时补充营养。

最后,在职业仍显“小众”的背景下,陪诊师如何揽客引流也是“痛点”。

陈家诚透露,从前期调研来看,如果有专业的陪同就医服务,包括有医学知识的专业陪诊员、合理的价格、足够的信任机制、人文关怀,有近七成用户愿意选择陪诊师。陪诊行业处于发展初期,虽然近期各地也出现了一些陪诊机构和个人,但绝大多数是刚刚入行,并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和稳定可靠的增长途径,并不具备相应的竞争力。

记者采访的多位市民也表示,随着医院越建越大、科室越分越细、各种设备越来越“无人化”,花钱请陪诊师可省心省力。但是,陪诊师毕竟是个新兴行业,大家担心遇到骗子、花费是不是物有所值、医疗隐私有没有可能泄露、陪诊中突发意外责任如何厘清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因此,市场各方呼吁有关部门能尽快制定行业标准,在准入门槛、服务培训、服务流程、争议解决等方面予以规范。包括推行业务技能培训,严格审核现有陪诊机构营业资质,充分尊重并保护病患者的医疗隐私等。

与此同时,陪诊职业还可以进一步拓宽服务边界,聚焦精细服务、专业服务。记者发现,一些陪诊师就宣称“南京哪家医院的哪个科室比较强,哪个医生擅长什么疾病的诊治,都可以先咨询我们”,不仅仅是简单的陪诊服务,同时帮助患者解决诊前病情咨询、诊中陪诊,诊后随访、病历管理等。

陈家诚也称,陪诊并非最终目的,落脚点还是落到更多关爱老年人的举措上,通过打造品牌影响力,谋划老年人营养品、家庭医生、绿色就医通道以及养老社区等增值项目。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江芬芬

(责编:萧潇、张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