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土地资源小省 绘就区域协调大“蓝图”
“一山两水七分田”的江苏,以占全国1%的陆域面积和6%的人口,创造的经济总量占比超过10%,每平方千米国土面积承载的人口和经济量更是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和8倍以上。
国土空间是我省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土地资源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保障。如何发掘我省自然资源禀赋潜力,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布局?
守红线,让区域协调布局再优化
7月初,在盐城大丰华丰农场,技术员正操作着无人机对新栽插的水稻喷药。“今年小麦大丰收,亩产达600多公斤,目前水稻插秧已经栽插2万多亩,这两天就能全部栽插完成。”华丰农场工作人员李伟介绍。
从曾经无人问津的盐碱荒滩,到现在的丰收田、大粮仓,大丰的盐碱地改造是我省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我们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强化规划引领管控作用,合理安排土地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和整治等活动,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李如海说。
近年来,我省相继出台系列文件,对新时期耕地保护工作作出制度安排,更在全国率先并坚持实施耕地“先补后占”。“十三五”以来,全省共新增耕地近100万亩,有效保障了全省耕地占补平衡的落实。
把牢耕地资源,我省更进一步优化省域空间开发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以苏南引领、苏中崛起、苏北赶超为发展路径,全省通过差别化配置苏南、苏中、苏北地区新增建设用地,促进苏南转型升级率先发展,苏中融合发展特色发展,苏北跨越发展全面发展。“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构建省域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深化落实‘1+3’重点功能区,打造都市圈引领的城镇空间,并推动国家战略引领下的跨区域协调发展。”李如海说。
优配置,让资源要素用在“刀刃上”
位于射阳盘湾工业园区的江苏兴阳纺织有限公司过去由于设备陈旧,公司经营效益逐年下降,去年2月被盘湾镇国有公司整体收购后,土地租赁给悦达纺织集团新上10万锭紧密纺项目。据悉,项目一期投资5亿元,新上国内行业领先纺纱设备500台(套),目前已全面投产。
盘活闲置资产和低效用地,释放宝贵发展空间,为相对落后区域“弯道超车”提供了机遇。“充分发挥用地计划的宏观调控作用,我省创新建立了用地计划‘三个跟着走’的管理模式,推动资源高效配置、精准保障。”李如海解释,一是要素跟着项目走,重大项目保障力度加大、效率提高,从“先供再返”到“核销制”,用地报批阶段直接安排用地计划,对省重大项目用地计划做到“应保尽保”;二是新增跟着盘活走,严格落实“增存挂钩”机制,依据盘活存量土地规模核定各地计划,鼓励多盘活多使用,推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三是分配跟着效率走,建立按季度下达和收回调剂用地计划的机制,计划使用效率不断提升,近年年度计划执行率都在97%以上。
促改革,让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
在苏州的树山村,全国首个“乡村双创中心”承担“树山守”乡村文创系列产品研发任务,如今的树山村已由一个太湖旁的薄弱山村,变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在丰县的大沙河镇,一群青年党员规划师将规划设计竞赛搬到了田间地头,请村民担任评委,共同把“效果图”转换为村民认可的“施工图”……
扎根式、沟通式、陪伴式的乡村规划服务模式,改变着全省各地的乡村面貌。自2020年9月我省发布规划师下乡的倡议至今,全省市县都已拥有规划人才。
“近年来,我省持续优化城乡空间布局,通过农地重整、村镇重建、要素重组等,调整城乡闲置、低效等存量用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同时,有序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明确入市的内涵、模式和程序,建立公平合理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李如海说。
聚焦统筹推进区域、城乡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下一步,我省将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有序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完善建设用地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依法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建立公平合理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实现土地市场多主体供应。此外,我省还将扩展增减挂钩内涵,探索构建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通机制,推动资源更大范围优化配置。
□ 本报记者 沈佳暄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