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经济

建行南通分行以金融之水浇灌“禾下乘凉梦”  

2022年07月15日11:35 |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小字号

七月盛夏,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丁字岸村,整齐方正的农田上,稻苗散发出禾香。自建设高标准农田以来,在建行的金融支持下,如东的盐碱地也种上耐盐碱海水稻,从前的“薄田”成了如今的“良田”;机械化的耕种方式,让种植大户们既鼓了“米袋子”,又鼓了“钱袋子”。

盐碱地迎来新希望

东濒黄海,让如东东部地区土壤含碱量高、保水能力差,长期以来,村民以种植蚕豆、豌豆为主。“种豆子看上去很高产很赚钱,但行情不好的时候,亏本是常有的事情。”村民王大伯说,相比其它农作物,他们更愿意种水稻这些稳产作物,不过水稻种植对地平、灌溉的要求比较高,他们要种水稻并不容易。

“农作物低产主要还是和土壤、水分、阳光有关系。而要改良就需要进行土地平整,使得砂质土壤透气性和土地保水性提升;还要升级灌溉系统,为种子生长提供充足水分。”南通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说。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作为粮食种植面积在200万亩以上的农业大县,如东要成为全国优质商品粮食基地县,就必须改良盐碱地,建设高标准农田。如东县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提高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让粮食稳产增产,如东县政府决定,全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建设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为构建农业现代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建行江苏省分行也围绕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助力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先后总结提炼高标准农田建设金融服务等审批标准,专门出台了审批指引及项目评估指引,为基层金融机构开展针对性金融服务提供方向。

长期困扰如东村民生计的盐碱地,迎来了新希望。

金融降下“及时雨”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能很好解决耕地分割细碎、水利设施短缺等问题,是一件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工程。”丁字岸村村书记曹雪兵说道。不过,大工程要上马却并不容易。

2021年,如东某新农村开发建设公司受如东县政府委托,进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但实施起来却遇到了“缺钱”难题。董事长黄俊强说:“我们前期联系了多家银行,但因为高标准良田项目涉及资金大、流程长,很多条件无法满足,所以一直没有推进。”

建行南通分行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迅速决定为该项目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建行如东支行负责人黄毅说:“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建行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所以,我们第一时间组建团队,开设绿色通道,加快项目申报推进。目前,如东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成功获批,首期投放金额达到5.9亿元。” 

受惠于建行南通分行提供的“高标准农田贷款”,项目步入了正轨。“‘高标准农田贷款’是建行总行推出的,向从事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的企业法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主体发放的信贷产品,用于满足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维护融资需求的贷款业务。既适用于将一般耕地建设为高标准农田的融资需求,也适用于通过开垦方式将荒地、盐碱地等建设为高标准农田的融资需求等。”建行江苏省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高标准农田贷款”破解了农村发展资金难题,让各类涉农主体办事长了“底气”,干活有了“士气”。时至今日,提到建行的服务,黄俊强仍旧赞不绝口,“为我们后续工作开展打了一支‘强心针’”。

端稳“饭碗”不再愁

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不断推进,村民们也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丁字岸村陈会计说:“以前,村里东一块西一块的散地,没有大户愿意承包,都是自己种。现在村里年轻人少,不少地都没人种。建了整齐划一的高标准农田,流转给大户之后,统一用机器灌溉、收割,省事省力,流转的农户每个月还能拿补贴,真的太好了!”

在刚刚结束的夏收季,如东县种植的89万亩小麦,平均亩产达480公斤。除了种植小麦,近年来,如东县的水稻种植面积也连续上升,仅2022年上半年就新增5.6万亩,种出的“5055大米”更是获评“全国优质食味粳米”等称号。

如东县的探索只是南通建设高标准农田的一个缩影。南通作为江苏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化整体推进示范区,建行南通分行也坚持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聚力打造乡村振兴“南通样板”。

“禾下乘凉梦 一稻一人生”。袁隆平团队在南通如东试种的耐盐水稻连年获得高产,而金融助力高标准农田的实践也如火如荼。建行江苏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将继续主动对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认真贯彻落实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专项行动要求,从城乡融合共生出发,聚焦“三农”服务,为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江苏贡献金融力量。(纪张耘 苏融轩)

(责编:萧潇、唐璐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