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经济

江苏海安区域人才综合竞争力缘何能跃居全省前列?

人民网记者王继亮
2022年07月27日08:11 |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小字号

江苏海安市2021年引进的高端人才朱凉伟博士。人民网记者 王继亮摄

江苏海安市2021年引进的高端人才朱凉伟博士。人民网记者 王继亮摄

“今年有四五个研发项目取得了突破,正逐步实施产业化。”7月21日,正在实施新材料研发的朱凉伟向记者介绍手头工作进展。朱凉伟今年33岁,自6年前从浙江大学博士毕业后一直从事新材料研发工作。如今,落户江苏海安市刚满一年的他不仅融入了这座城市,也已经与其所在企业江苏弘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同频共振,并被任命为研发总监。

“落户海安前,我在苏南一家企业工作。家人和朋友们不太理解,为何我从一个大城市‘下嫁’到一个小县城。”在朱凉伟看来,这是综合考量的结果,海安人才政策让自己“如鱼得水、如鸟归林”,值得放手一搏。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近年来,海安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积极推进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持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全力打造新时代人才强市,形成了城市与人才相互成就、相得益彰的新格局。”海安市委书记于立忠自豪地说,在这里,爱才的名片进一步擦亮,聚才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育才的环境进一步提升,兴才的磁场进一步增强。据悉,海安区域人才综合竞争力跃居全省第五、长江以北第一。

甘当人才“店小二”

“我现在一心一意带领团队搞研发。”朱凉伟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去年7月初落户海安后,他获得了50万元的购房补贴,140多平方米的新房只花了三分之二的费用。此外,他每个月还有4000元的生活补贴,从今年1月份开始,补贴又涨到了每月6000元。

“只要是合理的诉求,政府部门都会全力以赴帮我们协调解决。”朱凉伟介绍,“除了购房补贴和持续三年的生活补贴,在海安市委组织部的协调下,我爱人也找到了工作,就连孩子未来上学问题也解决了。”根据海安市人才政策规定,新引进的高端人才子女上学可以自由选择学校,这让朱凉伟一家少了后顾之忧。明年9月份,孩子就将进入一所心仪的幼儿园就读。

值得一提的是,朱凉伟在落户海安不久后,急需向省里申报一个“双碳”科技项目,海安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及高新区按照相关要求和流程对其进行了辅导和协助。“仅仅一个月就完成了,如果让我一个人申报,极可能因为不熟悉而耽误了申报时间。虽然才落户一年时间,但我深切感受到海安在支持人才、服务人才、造就人才方面所作的努力。”朱凉伟说,他还经常受邀参加海安市的人才座谈会和联谊会。

“这些都是海安市为我们营造的高品质人才生态环境。”朱凉伟感慨。事实上,海安深知“环境就是生产力”,在优化营智环境方面,当地落细落实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举措“68条”,用好用足“人才强市36条”,优化人才政策兑现方式;在强化金融扶持方面,充分发挥科创、天使等基金撬动作用,加大人才“投、贷、保”等金融产品普惠力度,实现人才资金扶持从“拨”向“拨+投”转变,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加便捷的融资渠道;在加强服务保障方面,推动人才安居工程和“青年人才驿站”建设,用好“海安英才一卡通”,提供生活津贴、购房补贴、子女入学等“一揽子”服务。

为吸引集聚更多海内外优秀青年和人才到海安创新创业,年初,海安市推出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明确提出对符合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高层次人才(团队),经评审确认,给予团队200至600万元、个人100至5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助,重大顶尖人才项目,可一事一议,不设上限。高层次人才(团队)在海安创业,根据实际需要,由落户区镇(园区)提供办公、研发和生产用房等物理空间,租金实行“三免两减半”;自行租赁场地的,三年内租金由落户区镇(园区)给予全额补贴。可按需申请租赁型精装修人才公寓,三年内给予租金优惠。在海安首购商品房自住的,按人才类别给予购房优惠或20万元至100万元的一次性购房补贴。

此外,海安对企业全职引进的符合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也拿出真金白银来补贴。

为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励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海安市委、市政府还对王群华等10名“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朱凉伟等10名“杰出创新创业人才”、王伯松等50名“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曹加圣等10名“杰出乡村振兴人才”和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人才工作示范点”予以表彰。

求贤若渴愿做伯乐

海纳百川,汇聚各方英才。记者从海安市获悉,该市近年来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理念,持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不断激发人才活力,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及项目落户,先后引进、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11人、省“双创计划”201人、省“双创团队”9个、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029人,企业高层次人才、技能型人才占比全省领先。此外,海安人才总量超过17万人。这些正是得益于该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取得的成果。

为让各类人才在海安各展其才、各尽其能,海安构建起立体式人才队伍。建强领军型高端人才队伍,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和海归人才;建强创新型企业家人才队伍,在初创期科创型企业内部建立导师制度,培养造就一批善于捕捉市场机会、勇于开拓进取、站在产业科技前沿的优秀企业家;建强技能型产业人才队伍,实施“蓝领人才提升”计划,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水平工程师、高技能人才;建强成长型青年人才队伍,持续扩大“学子归巢”行动覆盖领域,吸引更多海安籍学子和人才回乡就业创业,培养引进青年科技领军人才、青年骨干人才、高校毕业生;建强复合型乡土人才队伍,培养各领域能工巧匠、民间艺人、种养大户和经营能人,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海安市长谭真在7月召开的人才发展大会上,对该市新近出台的“人才强市36条”进行了全方位的推介和解读,彰显了海安市委、市政府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新政聚焦全链条助力,大力支持创新创业,让高端人才在海安尽情出彩;围绕全周期成长,全力支持成家立业,让青年人才在海安激情圆梦;依托全社会力量,广泛调动各方资源,让引才活力在海安热情迸发;加强全方位服务,优化提升创新环境,让人才生态在海安温情暖心。”谭真表示。

“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区域竞争中占据优势、走在前列。”于立忠指出,迈上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多重国家战略交汇叠加,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带来新机遇,现在的海安正处于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跨越赶超的重要窗口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渴求人才,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吸引人才、成就人才。

江苏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副处长李炳龙曾多次到海安调研人才工作。“我深切地感受到海安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突出人才优先引领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眼光和创新理念。”李炳龙认为,海安连续十年在南通市综合考核中名列第一,连续三年被表彰为全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能够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和该市求贤若渴、爱才惜才、甘当各类人才伯乐有重要关系。

“历经5年发展,企业每年销售收入增长超30%,今年销售收入有望达6000万元。”南通恩普热能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伯松是海安市5年前引进的高端人才,他本硕先后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曾远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从事新材料研究开发工作。“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发挥所学,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完成自己的创新创业梦,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十四五’以来,国家提出了双碳和节能减排的战略,为我所从事的领域带来了更多需求和机遇,而落户海安是我梦想的开始。”他说。

在王伯松看来,海安有着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2017年,王伯松及其团队经过实地考察后决定落户海安。经过近几年发展,目前企业生产的新材料已经成功应用于新能源车载锂电池、光伏硅晶片、5G陶瓷以及轨道交通等产业链的高温节能领域。“开工建设的一年时间内,我们完成工厂基建并达产达效。”王伯松胸有成竹地说,“近些年,海安把人才强市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加以推进,这让我们更加有信心了,未来一定可期。”

(责编:萧潇、张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