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社会

人民日报:常州“秋白书苑”让阅读有温度有诗意

本报记者 郑海鸥
2022年10月05日07:2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文化空间提质增效

《人民日报》2022年10月5日7版 版面截图

《人民日报》2022年10月5日7版 版面截图

  读者在江苏常州“秋白书苑”优雅的空间里享受阅读时光。本报记者 郑海鸥摄

原题:江苏常州“秋白书苑”

让阅读有温度有诗意

  “‘秋白书苑’成了我家的第二个书房。”左雄说。周六上午9时不到,8岁的小学生左思豫便和父亲左雄来到了“秋白书苑”运河明德馆。径直走到一个熟悉的靠窗座位,父女俩便开启了一上午的阅读时光。

  宽敞明亮,装修新潮,设施现代……坐落于江苏常州天宁区天宁街道的“秋白书苑”运河明德馆开馆半年多,进馆人次已经突破4万。这个200多平方米的新型文化空间,成为附近居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好去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来图书馆,在书中了解和见识更大的世界。”左雄说,“之前的基层图书馆环境比较呆板,借还书也不便。‘秋白书苑’里,全市公共图书馆的书都能通借通还,而且环境优雅舒适。真心点赞!”

  距离现代简约风格的运河明德馆不远,是古建木质风格的“秋白书苑”运河致远馆。考虑到附近有少年宫、老年大学,运河致远馆内配备了1万多册书籍,其中有4000多册少儿书籍,大家各取所需,积累了很旺的人气。

  “包括常州在内的许多城市,都面临着人口密度越来越大而设施空间狭小陈旧、服务传统低效能而群众需求愈加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矛盾。如何补齐短板、解决矛盾?建设新型文化空间便是我们的探索。”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严俊说。

  2018年起,常州市文广旅局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全新模式,建设以瞿秋白同志的名字命名的智慧图书馆“秋白书苑”。截至目前,已建设“秋白书苑”35家,累计接待读者超580万人次,借还图书超200万册次,顺应了人们追求品质阅读和优雅环境的需要。

  走进每一所“秋白书苑”,迎面都是一面醒目的红色书墙,各类党政读物、红色书籍、革命历史展览等凸显了“秋白书苑”浓厚的红色气质。“地方不大却设计精美,感悟红色历史、品味浓浓书香,在高低错落的楼房中,给我们一段驻足静心的时光,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读者梅毅在留言本上写下这样一段话。

  既有不同的特色,又有统一的标准,这源自“政府+社区+企业”合作共建的探索。常州市图书馆馆长钱竑说:“街道无偿提供社区用房作为经营场地,市图书馆负责图书资源配送,街道与社会力量共同出资进行装修并购置相应设施设备,后期运营管理及相关费用由社会力量承担,这有效弥补了公共财政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保障了‘秋白书苑’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各方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可调动许多资源开展读书沙龙、志愿宣讲等活动,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服务。”

  如今,在城区,“秋白书苑”融入历史文化街区、院落、名人故居纪念馆、大运河,书香与历史文脉、文化名人、古老建筑交相辉映;在乡村,“秋白书苑”与生态保护、农事体验、四季风光浑然一体,市民和游客竞相“打卡”体验;在科技园区,“秋白书苑”植入高科技元素……各具特色的“秋白书苑”,已在常州街巷、乡村扎根。

  小河边、稻田旁,蛙声阵阵。外面白墙黑瓦、内部新颖别致的“秋白书苑”花开西庄馆位于新北区任葛村,由一栋废弃的民居改造而来。其建设和管理者杨建锋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他同时管理着一所城里的“秋白书苑”。杨建锋说:“有特色的空间、丰富的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来到这里。与书为伴的成长,将影响孩子们的一生。”

  严俊说:“‘秋白书苑’有温度、有故事、有内涵。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提升服务品质和层次,营造浓厚的阅读和学习氛围。”

《人民日报》2022年10月5日7版

(责编:张鑫、唐璐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