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民生

民生小事当头等大事 南京浦口探索“每月一办”机制

顾姝姝
2022年10月16日08:44 |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小字号

今年8月,南京浦口绿之苑小区举办天然气开通仪式。受访对象供图

今年8月,南京浦口绿之苑小区举办天然气开通仪式。受访对象供图

系上围裙,切好配菜,调试火候,拿起厨具……每到饭点,南京浦口区居民杨鸿生都会钻进厨房,不一会儿,几个冒着热气的家常菜就被端上了餐桌。在他看来,这人间烟火气中藏着幸福生活。

做饭这件小事,此前困扰了杨鸿生10年,原因便是小区没有通上天然气。“在党委政府的关心协调下,8月底,小区终于通天然气了!”他记得,通气那天,大伙儿笑开了花。

存在多年的民生难题一朝解决,背后是浦口区推出的听民声、解民忧“每月一办”工作机制。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每月一办”不仅推动解决了一批民生难题,还在一些领域探索出了新的工作机制。

老大难问题解决了

杨鸿生居住的绿之苑小区是老山林场职工危旧房改造的搬迁安置小区。由于市政规划和天然气气源等原因,小区一期542户“有管无气”,只能使用瓶装液化气。

杨鸿生家里常备有两个气罐。“如果不这样,万一气突然用光了,菜都没法烧。而且,液化气公司每个月只送三次气罐,其他时间想换都换不了。”谈及过去,他一脸无奈。

入住10年,杨鸿生已经快60岁了。“小区没有电梯,对于住在楼上的老年人来说,每个月换液化气罐非常不方便。”他最担心的是,“家里放一只满瓶的液化气罐,到了高温天,总让人提心吊胆。”

今年2月底,浦口区启动党员干部大走访。浦口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谢山带队对老山林场片区进行走访时,听到了绿之苑小区居民希望通天然气的呼声。随后,这一问题上报到区委区政府,通过“每月一办”机制推进。

“重新埋设管道,需要数百万元资金。”老山林场纪委书记陈健介绍,“通过区里的‘每月一办’机制,区政法委牵头,区城建局、中燃公司等与我们主动对接。经多次现场踏勘、研究解决方案和资金路径,绿之苑小区一期‘瓶改管’项目在今年4月启动,8月25日正式接通天然气。”

8月25日当天,绿之苑小区的业主们自发举办了一场通气仪式,并向政府部门赠送了锦旗,杨鸿生和街坊们拍手称赞,“大家都很兴奋,天然气不仅安全还实惠,过去一瓶液化气130元,只能用一个半月,如今我们家一个月用气费只需要二三十元。”

“不仅出行方便了,风景也变好了。”浦口区江佑铂庭小区居民李先生看着小区门前的新浦路提档建成后,道路更平整宽阔,绿化带内花草树木组合起来很有层次感。这也得益于“每月一办”工作机制。

此前,部分新建(改建)道路在未经验收移交前会提前开通,继而,管养不精细导致的环境脏乱差、停车秩序乱等问题接踵而至,影响城市形象,群众出行幸福感也大打折扣。

浦口区城管局副局长张迎春介绍,随着这一议题被纳入“每月一办”,“我们提出‘建成即移交’的工作机制,从设计道路建设方案开始就介入,对路灯、行道树等提出具体要求。施工过程中及时提出整改建议,避免后期达不到移交标准而相互扯皮,验收流程也缩短了。”

根据“建成即移交”工作机制,浦口区城管局对在建项目过程监管,在施工阶段对人行盲道铺设提出规范要求。许龙春摄

多部门协同让“1+1>2”

浦口区建立“每月一办”工作机制始于2021年8月,旨在聚焦群众关切的疑难复杂问题,由区委区政府每月专题督办一个难题或一类难题,或同一板块一批相关难题,构建通过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通过一个案例带动一方治理的机制。

城市道路“建成即移交”落地实施,未经验收、提前开通道路的各类管理问题高效解决;“绿色图章”批后监管加快全程衔接,市民对小区园林绿化投诉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门前至路牙”市政设施完成一体化全接管,曾经脏乱的“三不管”地带变得干净靓丽......一年多来,一批民生难题得以解决,其背后离不开一套完善的工作流程。

“首先主动发现问题,构建大数据分析选题、基层出题、区领导点题的全覆盖网络。针对收集到的问题,能解决的,明确解决路径和时限,快速推进落实。一时难以解决的,填报‘每月一办’议题单,报工作协调小组,对跨部门、跨板块、跨层级的复杂疑难问题,由工作协调小组依据问题主要堵点,会商确定牵头区领导。排定议题后,便是强有力的指导督办和推动解决。”浦口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民生关键小事是政府的头等大事。位于浦口区的南京老山国家森林公园有大小山峰近百座,总面积7000余公顷。近年来,随着当地旅游产业兴起,老山景点频上热搜,市民群众在山内受伤被困、迷路走失的现象也在增多。

“一次,一位市民在老山迷路后报警,民警找了6个小时。山里信号不太好,野道和岔路多,有时候市民打电话报警也说不清位置。”浦口区公安分局指挥室教导员种洋告诉人民网,今年6月,老山应急救援机制建设被纳入区“每月一办”事项,区委、区政府领导多次专题调度。

“我们召开联席会议、开展实战演练,建立起以公安110指挥调度为主体,各部门权责明确、联勤联动的救援模式;绘制《老山应急救援统揽图》,保障各方救援力量及时响应;在老山野道入口安装位置标牌、语音播报器,设置应急救援集结点;推进基站建设,全力消除老山通讯信号盲区。”种洋表示,通过“每月一办”机制推动,护林员、应急管理部门以及“蓝天救援队”等多方力量凝成一股绳,老山应急救援机制很快建立起来。

“每月一办”机制架起了多部门合作的桥梁,催生“1+1>2”的效果。同样受益于多部门协同的,还有浦口区的重点车辆源头管理工作。在区交警大队副大队长郑金看来,道路交通事故多发,与源头管理不完善密切相关。“大货车在出厂时已经超载,‘带病’行驶在路上,虽然交警可以处罚,但已经埋下安全隐患。”他说,道路交通安全源头管理不能仅靠一家单位。

一个以完善重点车辆源头管理为目标的项目小组迅速集结。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检查相关企业资质,交通部门在工厂门口安装地磅和监控,源头上解决超载的问题。一段时间实践下来,郑金发现,混凝土搅拌车、货车等因超载而被处罚的现象几乎不见了。

淬炼改革突破精神

浦口区将2022年定为“全域综合改革突破年”,努力在关键问题上寻求突破,在短板问题上打开局面。

当地注意到,2019年以来,电动汽车充电难题成为浦口区12345热线快速增长的新型诉求。今年2月26日,浦口区委书记吴勇强主持召开“每月一办”工作推进会,研究部署住宅小区地下车库预留充电桩的相关工作。这场会上,各部门形成共识:新能源车市场广阔,既要提高认识程度,加强统筹规划,也要寻找路径、切实解决百姓当下的诉求。

“我们采取分批分步走的方式,将充电桩安装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对新建小区要求加强规划,从源头解决。”浦口区发改委环境资源科副科长李长军坦言,这两种小区之外的“夹心层”最难,唯有先易后难、分类施策,同时理顺相关政策,加强对上沟通,平衡好短期需求和长期效应。

小小一本证,牵动万家心,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安置房办证难的问题困扰不少居民。如何做到既能保护群众权益,又能保证登记的合法性?“我们根据南京市相关文件精神,创新探索,提请区政府研究通过了《浦口区已建成交付安置房不动产权证办理工作方案》《浦口区已建成交付安置房项目办证(简化)流程》,办证所涉及的主要环节及所负责的部门清晰明了。”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浦口分局副局长潘广武说。

不过,不动产登记作为最后一环,上游审批环节涉及多个职能部门,虽然区政府已出台相关政策,但具体办理过程中还会存在上下游衔接,流程并联办理等需要协调的问题。通过“每月一办”机制,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浦口分局作为牵头部门,组织各职能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专班,研究解决途径,细化责任分工。

用改革的方法破解难题,越难啃的骨头越要啃。据统计,浦口区梳理的第一批已建成交付未办证安置房项目21个,安置房屋10662套,已全部具备个人办证条件;第二批已建成交付未办证安置房项目16个,安置房屋6356套,目前已完成12个项目,涉及安置房屋5663套,完成率约为89%,剩余4个项目693套正在加紧推进中。

2月9日,《南京浦口分类解决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优秀案例被江苏省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清理工作专报刊登。

“要把民生小事当成政府头等大事,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发现问题、直面问题,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切实解决民生热点痛点问题,让老百姓得到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惠,通过一件件小事解决的实际成效,不断打开民生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谈及“每月一办”机制,浦口区委书记吴勇强如是说。

(责编:黄竹岩、吴纪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