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准摸排基礎上,幫助企業復產復工

2020年02月06日08:36  來源:新京報
 
原標題:在精准摸排基礎上,幫助企業復產復工

  隨著春節假期的結束,全力做好疫情防控與推進企業復工復產,已成各地工作重點。2月3日,在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介紹,將在嚴格落實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有序復工復產。

  但自疫情發生以來,不少企業遭遇用工、能源供應、融資、產業鏈配套等難題,對此,各級政府部門應如何作為?新京報記者連線多位專家學者,就此展開探討。

  應積極引導企業預期

  新京報:疫情困擾之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目前主要面對哪些發展痛點?

  匡賢明(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疫情短期內確實對一些中小企業尤其小微企業帶來沖擊,也使一些經營者產生觀望或消極情緒,有關部門應予注意並積極引導這些預期。如何平衡防控疫情與企業安全有序復工,應成考慮重點。

  毛壽龍(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中小企業除了融資難、稅費負擔等問題,短期內用工成本的問題格外突出。企業停工,但房租、融資利息、基本工資、稅費負擔要照付。隻有出,沒有進,中小企業必然不堪重負。

  聶輝華(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經濟學院教授):目前受疫情影響較嚴重的行業包括餐飲、批發零售、農牧、旅游、教育、物流等。首先是需求驟減,甚至沒有需求﹔其次是人工成本成為負擔﹔再次是資金鏈斷裂,面臨破產風險﹔最后是交通和物流受阻,缺乏原材料和工人,無法恢復生產。

  精准情報是扶持基礎

  新京報:如何針對這些痛點精准幫助企業復工復產?

  匡賢明:我認為,與其通過行政審批來決定企業是否復工,不如制定嚴格的復工條件,使企業自主判斷。地方也可加大抽查、監督力度,避免企業疫情防控不力。在此基礎上,加大對中小企業融資、保險、降成本等支持。

  毛壽龍:現在是抗疫關鍵期,企業復工復產,最大問題還是廠區和辦公區的消毒、相互區域物理隔離等抗疫措施的設計和落實問題。政府防疫部門要給予及時、適當和專業指導,為企業培訓防疫人員,並檢查督促落實。也要給企業配置防疫物資,避免因疫情增加負擔甚至停工停產。

  聶輝華:我認為,國家層面應成立協助企業應對疫情的工作小組或聯席會議,多部委聯合統計和調研企業受影響情況。換言之,要利用大數據先摸清情況,沒有精准情報,就無法精准扶持,甚至會導致寶貴的財政金融資源浪費或錯配。而且,扶持措施一定要有針對性,不能一刀切。

  把復工權下放給企業

  新京報:在此過程中,如何保障企業自主權?

  匡賢明:核心是把復工權逐步下放給企業,企業根據實際情況,逐步恢復生產經營。隻有這樣,企業幫扶政策才能發揮更大的杠杆效應。

  聶輝華:在不違法違規前提下,鼓勵企業與員工、供應商之間通過協商,共渡難關。防控疫情是一場攸關全體國民利益的大事情,政府不能為保護某個群體的利益,而讓其他群體承擔過重代價。要防止民粹主義情緒,杜絕“政府請客,企業買單”現象。

  要充分聽取企業意見

  新京報:綜合對比各地已經出台的幫扶政策,還有哪些建設性意見?

  郭瑜(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勞動人事學院社會保障系主任):目前北京等多地已發布幫扶政策,值得肯定。可預見的宏觀調控手段將是執行更具擴張性的財政、貨幣政策,並增加補貼、減少稅費,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為企業提供必要的資金流與流動性。

  匡賢明:在出台幫扶政策基礎上,更重要的是加快市場開放力度,推進要素資源自由流動。中小企業發展的基礎在於我國巨大的內需市場,隻要加快打破資源要素自由流動的掣肘,就能為其創造更大的制度空間,使之在應對疫情沖擊的同時,抓住趨勢,推進發展和轉型。

  毛壽龍:目前已出台的政策要落實到企業,可能還需實踐來檢驗。在這裡,要充分考慮、尊重企業的需求,要主動上門提供服務,否則很多中小企業很可能並未得到實質性幫助。也要發揮服務平台的作用,還可以開放服務平台,讓服務性企業組織進來幫助政府做好相關工作。

  聶輝華:涉企政策在制定過程中,要充分聽取企業意見,協商出來的方案才能解決現實問題。非常時期,政策制定更不能閉門造車。(陳靜)

(責編:黃竹岩、張妍)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