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黨史筑初心|南京江寧:抗日烈士陶家齊后人“田間課堂”說黨史

顧姝姝

2021年04月14日10:44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編者按:“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2021年2月,中共中央印發《關於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通知》。江蘇省委要求,全省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要按照中央關於黨史學習教育的決策部署和省委安排,要充分運用江蘇豐厚的紅色資源,推動廣大黨員干部不斷從黨在江蘇的奮斗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好擔負起“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為此,我們推出“學習黨史筑初心”欄目,以茲記錄江蘇各地用好紅色資源學好黨史的生動實踐。

陶和壽在南京江寧“田間課堂”講述父親的革命故事。人民網 顧姝姝攝

清明時節,79歲的陶和壽再次踏上故土,南京江寧赤山腳下的湖熟是他的父親陶家齊烈士生活和戰斗的地方。

“父親當年聽聞平型關大捷的消息,在日記上寫下‘未來的希望,可能就寄托在這支部隊身上,寄托在中國共產黨身上’,至此他找到了一生所尋找的信仰,走上了抗日救國的道路。”4月7日,在江寧區湖熟街道的“田間課堂”上,陶和壽深情講述了父親的革命故事。這是他們的一段光榮家史,也是浩瀚黨史的一個片段。聽眾中,有黨員代表、青年代表,也有當地的鄉親父老。

“家父陶家齊1890年3月2日出生在湖熟姚東后街一個比較富裕的商人家庭。他幼讀7年私墊,當時正是外敵侵華、國難深重之際,這使他從小就種下了深厚的愛國主義思想。”陶和壽講道,1937年,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使南京成了一座血城,陶家齊眼見國破家危,生靈涂炭,一時找不到出路,陷入深深的困惑和痛苦之中。

江寧與南京城唇齒相依,從東、南、西三面環繞南京城區,有著重要的戰略地位。1938年夏,新四軍第一支隊東進到江寧,這讓陶家齊看到了希望。“新四軍支隊領導一到江寧,就了解到湖熟陶鄉長是位主張抗日的愛國紳士,就動員我父親一起抗日,還任命父親為湖熟赤山地區情報站主任。81年前,我父親為打贏赤山戰斗送出了重要情報。”陶和壽說。

時間倒流至78年前,眼前這位講故事的耄耋老人還是不滿周歲的幼兒。當年,陶家齊因漢奸出賣被捕。“那天晚上我差點葬身火海。”陶和壽說,日軍抓走父母的同時放火燒了陶家,一位通信員沖進火海將他救了出來藏在村民家中。

“打從我記事起,就知道自己有個烈士父親,他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影響了我這一生。作為新時代的我們也應毅然肩負紅色使命,傳承志願精神,以行動踐行初心。”退休后,陶和壽曾專門尋訪過父親的革命足跡,他希望以這種方式繼承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傳遞革命薪火。

90后王淼是湖熟街道的黨員志願者。“我是土生土長的湖熟人,從小就常聽大人講革命先輩的故事。今天現場聽了陶家齊烈士的家人講述,讓我對黨的百年奮斗史有了具體而微的理解和更真切的感悟。”她說。

4月7日當天,湖熟街道成立了“赤山烽火志願服務隊”。“作為一名共產黨人,我希望通過這支志願服務隊伍讓更多年輕人在新時代繼承好先輩的革命精神,筑牢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使命。”陶和壽呼吁更多的家鄉人加入赤山烽火志願服務隊,成為傳播紅色歷史的“火炬手”。

點擊圖片進入專題查看更多內容

(責編:唐璐璐、張妍)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