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科創板設立兩周年 江蘇板塊繼續“領跑”

2021年07月19日07:42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19.03%的背后,產業集群效應初顯

在科創板設立兩周年之際,一個政策大禮包來了——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文,科創板引入做市商制度、試點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

過去兩年,科創板成為A股最重要的新鮮血液來源。兩年內,A股新增796家上市企業,其中,310家企業登陸科創板,佔比近四成。科創板已經成為推動科技創新企業發展的關鍵平台。

兩年時間,江蘇仍舊穩居“科創板第一省”,59家企業登陸科創板,佔比19.03%。在數量、質量、成色等穩健提升的同時,產業集群效應開始顯現。

平均盈利超1億元,蘇企繼續“領跑”

會場隆重、大咖滿座、飄帶鮮紅、銅鑼锃亮……2019年7月22日,上海市浦東南路528號內人潮涌動。五樓交易大廳中,兩位嘉賓作為代表敲響了科創板開市鑼,“咚”一聲,中央兩塊大屏實時顯示25隻股票的開盤價格和最新價格。

這是科創板首批上市企業的敲鑼盛況。此后,這塊資本市場“試驗田”成績單亮眼的同時,在制度探索方面成果眾多。江蘇板塊在其中的表現,頗為亮眼。

科創板快速發展,江蘇上市公司的數量和盈利能力持續增長。截至2021年7月18日,江蘇科創板企業數量達到59家,新增科創板上市公司數量位居全國首位。

根據已披露的年報數據,江蘇59家科創板上市公司,2020年合計淨利潤達到78.1億元,也就是說,平均每家公司盈利1.3億元,遠超2019年的平均淨利潤0.9億元。其中,江蘇科創板上市公司盈利前三強分別是常州的天合光能、泰州的碩世生物、蘇州的中信博,均是行業龍頭實現穩健增長的代表。

區位、產業、人才、資金、政策等諸多優勢,孕育出更多的“種子選手”,為江蘇“領跑”科創板提供了基礎。

去年9月,科創板企業培育中心(南京)成立,首批吸納了來自江蘇10個城市的200多名“科創板的預備班”學員,這是江蘇推動企業加速走向科創板實踐和探索的又一個裡程碑。成立儀式上,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朱長會表示,10個兄弟城市將充分發揮科創板企業培育中心的作用,推動更多擁有核心競爭力的“硬科技”企業登陸科創板。

“相比一年前,我們對科創屬性的理解更深、服務也更為精准。”無錫市地方金融監管局資本市場處負責人表示,近一年無錫市各板塊、各部門提升“招式”支持上市工作。多次摸底企業情況,提高上市儲備企業精准度,加強線上線下宣傳培訓,幫助企業了解科創板上市政策、規則和上市路徑。

今年初,江蘇系統梳理出50條重點產業鏈、30條優勢產業鏈、10條卓越產業鏈清單目錄,聚焦重點產業,以點帶面,點鏈協同,擴大江蘇先進制造業的集群集聚優勢和國際競爭優勢。

江蘇金財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尤兆祥透露,到今年5月,金財投資參股的子基金一共有77隻,相關項目一半以上屬於高新技術產業,發揮省政府投資基金引導作用,引導社會資本共同參與支持產業鏈關鍵環節,支持了行業隱形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以及一批卡脖子技術的企業。

從企業到行業,產業集群“呼之欲出”

有了厚基礎和強支持“插翅”,江蘇科創板從企業到行業、再到產業鏈都闊步騰飛。

上市2個月,前沿生物一款創新藥進入國家醫保目錄﹔上市16個月,萬德斯並購時代桃源,完善產業鏈條﹔上市20個月,華興源創擬發行可轉債不超過8億元,加碼半導體測試領域﹔上市20個月,天准科技完成科創板首例跨國收購……

“從政策到資本市場都處於春天的狀態,這個行業正迎來朝陽。”前沿生物總經理王昌進說,從資本不願意關注創新藥行業,到公司得以登陸科創板,大環境越來越好,風投、PE、科創板都給公司長期研發非常大的助力。

“成色”上,江蘇科創企業的科技特點也越發突出。目前,江蘇科創板軍團擁有超過1.3萬項專利技術,平均每家企業226項,企均專利數是去年同期的1.3倍。2020全年,這59家企業研發投入約56.09億元,換句話說,每家公司年均投入近億元在研究與試驗發展上。

從行業分布上看,江蘇59家科創板上市公司,四成集中在專用設備制造行業以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行業,行業聚集效應更加明顯。

據不完全統計,相較一周年時,江蘇專用設備制造公司由10家增長至16家,涵蓋機器人、工業智能制造、精密測量、醫療器械、環保設備、光伏設備等領域,誕生了多個細分行業龍頭,如高端PCB專用設備制造商東威科技、新型康復醫療器械企業偉思醫療。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企業從0突破至8家,瞄准集成電路“卡脖子”難題,上市了一批半導體產業鏈上的上下游企業。

萬德斯位於南京江寧高新技術產業園,公司是專業化的固廢和水務領域全過程環境服務提供商。“我們將總部從河北遷移到南京,一是看重南京的人才資源,二是因為江蘇制造業發達,有豐富的上游供應鏈資源。”萬德斯投資部負責人梁駿表示,毅達資本、動平衡資本在上市前的支持讓企業進一步擴大生產,園區則一直服務精細、對接企業需求。萬德斯公告顯示,2021年一季度歸母淨利潤同比增加12.77%。

在蘇州,32家科創板企業涵蓋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納米技術應用、人工智能為代表的蘇州四大先導產業,作為“儲備軍”的39家潛在獨角獸企業分布於32個賽道。

科創板上市數量的躍升,“種子選手”儲備力量的充足,表明蘇州搶先布局科技創新前沿領域,產業轉型升級取得良好進展。

力挺“硬科技”,蘇企迎來新機遇

兩年來,科創板的實踐為資本市場帶來改革的春風。

注冊制改革不斷深入,証券發行逐漸告別以行政權力為背書的行政審核制,証監會在不斷加強信息披露的真實、准確、完整性及投資者保護的有效性,也初步建立了“一個核心、兩個環節、三項市場化安排”的注冊制架構。

注冊制堅決放權給市場,但是走市場化道路不是放棄監督監管。近日,上海証券交易所總經理2020年工作報告發布,再次強調對違規行為“零容忍”,全年開展現場督導23家,威懾其中19家主動終止發行上市申請,審議否決2家,終止注冊3家。

與此同時,中共中央辦公廳與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依法從嚴打擊証券違法活動的意見》,加強對中介機構的監管,存在証券違法行為的,依法嚴肅追究機構及其從業人員責任,對參與、協助財務造假等違法行為依法從重處罰。証監會發布了《關於注冊制下督促証券公司從事投行業務歸位盡責的指導意見》,從三個方面用十五條措施,強化監管執法,壓實中介機構責任,堅決杜絕IPO(首次公開募股)“帶病闖關”。

科創板的發展,是一個試金石,倒逼著企業加大硬科技投入。高新技術企業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柱,也是上市企業的“搖籃”。本月,江蘇省集中取消220家企業的高新技術企業資格,追繳其自發生上述行為之日所屬年度起已享受的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

這是江蘇嚴把企業質量關的縮影,為的是重視日常的經營管理與創新工作,確保公司的研發投入、技術收入等硬性條件滿足高新技術企業的要求,在關鍵技術基礎研究、應用開發和產業化方面取得新突破。

對硬科技的尊重和支持,是科創板最大的特點。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文提出,研究在科創板引入做市商制度,並且支持在浦東設立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平台,試點允許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使用人民幣參與科創板股票發行交易。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范圍擴大至科創板,將為企業帶來新的融資渠道。

做市商制度是金融市場中的一種交易制度,具有活躍市場、穩定市場的功能。科創板引入做市商制度,意味著科技企業融資渠道進一步放寬。

□ 本報記者 陳 嫻

(責編:蕭瀟、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