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政治

江蘇完成深化事業單位改革試點:精簡事業單位 增強公益服務

2021年09月26日07:21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我省完成深化事業單位改革試點

2020年4月,作為中央確定的9個試點省份之一,我省啟動深化事業單位改革試點,由省委編辦組織、指導無錫市本級及江陰市、常州市本級及溧陽市、揚州市本級及江都區、徐州市本級及賈汪區這4市4縣(市、區)開展試點工作。

近日,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委編辦主任俞軍介紹,試點已於6月底完成,從正在收官的評估工作看,試點地區事業單位布局結構明顯優化、機構編制更加精簡,相關事業單位黨的領導、公益職能得到強化。

整合優化,

精干設置機構

2019年,我省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改革、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事業單位改革完成,累計撤銷事業單位1181家,收回事業編制12718名,基本實現“政事分開”“事企分開”。

在此基礎上進行的深化事業單位改革試點,同樣將精簡機構、優化布局結構作為重要內容。如何有效“瘦身”?首先,撤並規模過小、功能萎縮、公益性弱化的“小散弱”事業單位,全面清理機構“空殼化”、職能“空心化”或未進行法人登記的事業單位。

《江蘇省深化事業單位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明確要求,市級編制10名以下、縣級編制5名以下的事業單位基本不再保留。其次,對職能相同或相近的事業單位進行整合優化,比如,江陰市住建局所屬20家事業單位,按照綜合執法、房屋管理、建設工程管理、房產市場、人民防空領域重組為5家事業單位﹔揚州跨部門設置檢驗檢測中心,打造檢驗檢測“一站式”公共服務平台。第三,精干設置為行政機關提供支持保障的事業單位,騰出更多資源用於為社會提供公益服務。

此外,對事業單位總量實行限額管理,對市屬副處級、縣屬副科級以上事業單位從嚴從緊審批等做法,也讓機構得到精簡。

試點地區制定改革方案時,考慮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常州市委編辦主任徐蓉介紹,該市撤銷常州市紅十字培訓中心等6家處於市場化程度較高領域的事業單位,將其職能交由市場承擔,對適宜由市場提供的公共服務,加大政府購買力度,不再設立事業單位。

徐州市借改革試點契機,實行“機器換編”。改革前,徐州市水務局下屬事業單位有32家,其中涵閘、泵站管理等職能相近工程管理事業單位有20多家,多採用人工為主的管理模式。徐州市加大水利設施信息化建設力度,全面推進涵閘、泵站控制等設備智能化改造,大大節約人力。以鄭集水利樞紐為例,智能化改造前核定編制80名,改革后核定編制34名。借助智能化項目提升改造及市場化運作模式,該局所屬事業單位共核減編制306名,核減比例達33.1%。

據省委編辦統計,在試點地區,市級層面事業單位總量由1366家減至763家、精簡比例為44.1%,收回事業編制9564名、精簡比例為20.6%﹔縣級層面事業單位總量由789家減至429家、精簡比例為45.6%,收回事業編制3517名、精簡比例為24.9%。

創新方法,

確保改革平穩有序

深化事業單位改革涉及機構撤並、人員劃轉,政策性強、關注度高,試點工作需平穩有序推進。

省委編辦在充分調查研究基礎上,起草《江蘇省深化事業單位改革試點實施方案》,並分別征求中央編辦、省有關部門,13個設區市委編辦和4個試點縣(市、區)委編辦意見,結合反饋意見修改完善實施方案。

試點地區也精心打磨改革方案。“一個好的改革方案,必須吃透上級精神、摸清自身底數。”徐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委編辦主任王成長說。為了拿出“回應期待、精准發力”的改革方案,徐州市委編辦除領導外,全員擔任“改革聯絡員”,每人對口聯系兩三家主管部門,對涉改單位“一對一”包挂,編辦領導分別對接幾名“改革聯絡員”,定期協調、推進試點工作。擔任市政務辦、市住建局“改革聯絡員”的李翀告訴記者,這兩個部門共有29家下屬事業單位,每家都有不同的歷史沿革、現實情況,職能履行、人員狀況較為復雜,隻有緊密聯絡、深入溝通,才能掌握第一手情況、做好改革政策宣傳,拿出符合政策又切合實際的具體改革方案。賈汪區委編辦在區委、市委編辦指導下開展改革試點,該區改革方案前后修改30多次。

此次改革試點,無錫市本級撤銷、整合事業單位90家,涉及在編人員2900多人,其中處級干部28人、科級干部271人。無錫市委編辦加強改革政策解讀,積極回應干部職工關切,並妥善安置、合理調配人員,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識。

在納入此次改革試點之前,常州市主動先行先試,對職能弱化、任務不足和人員富余的事業單位,採取選調的方式分流人員。原先在宮苑賓館擔任部門經理的常州市市級機關財務結算中心業務科科長吳小琴告訴記者:“2017年宮苑賓館處於半歇業狀態,有選調的機會,大家都很珍惜,我和4名同事由此離開賓館、到了新的單位。”4年來,常州通過選調方式分流112名事業單位在編人員,此次改革試點過程中延續這一做法。

服務民生,

強化事業單位公益屬性

深化事業單位改革,不僅精簡機構編制,更優化事業編制資源配置,補齊公共服務短板,促進公益事業平衡充分高質量發展。試點地區堅持“瘦身”和“健身”相結合,通過機構整合、盤活沉澱閑置和低效配置的編制資源等方式,將編制向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的民生領域傾斜,有效解決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公共文化等方面編制緊缺問題。

改革試點期間,全省共核增疾控機構人員編制5127名,其中試點地區核增605名﹔從多地統籌1萬名事業編制,調劑到中小學教師編制嚴重短缺的蘇州、徐州等地,用於補充專任教師﹔4市4縣(市、區)共為安監部門核增事業編制151名,其中市級36名、縣級115名。

揚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委編辦主任徐志剛介紹,借試點契機,該市核增市管學校事業編制227名、疾控機構事業編制216名,近400名編制定向投放文化、生態環境、安全生產等民生和社會治理領域,還明確10條具體舉措,確保近3年全市新增事業編制的50%用於教師配備。

溧陽市將文化館、體育管理中心、體彩中心、影劇公司這4家事業單位整合,組建溧陽市公共文化體育中心,原先幾家單位的資源實現共享共用,從而將更多人力投入公共文化服務。

無錫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對重點服務保障群眾的單位或部門,在編制數上予以傾斜。例如,在不動產登記中心總編制數減少30名的情況下,為直接服務群眾的審核部、發証部各增加1名編制。

我省在改革試點中注重建章立制。試點地區通過健全政事權限清單、機構職能編制規定、事業單位章程“三項機制”,強化事業單位的公益屬性。省委編辦副主任張學才說:“建立政事權限清單,推動政府職能部門把工作重心從注重本行業本系統公共事業發展向更多創造公平機會和公平環境轉變,加強制定政策法規、行業規劃、標准規范等職責,減少對事業單位的微觀管理和直接干預,賦予事業單位更大自主權。”

試點地區各事業單位,在政事權限清單、機構職能編制規定和事業單位章程中,均對黨組織發揮作用的途徑、方式和程序等加以明確。

因地制宜,

利於工作彰顯特色

除了強化公益屬性,試點工作還堅持因地制宜,結合地方經濟、歷史、文化、環境等因素,通過事業單位優化設置,支持保障當地發展戰略、優勢產業、特色領域。

徐州市賈汪區圍繞“生態立區、產業強區、旅游旺區、文明興區”發展定位,優化規范資源枯竭地區轉型發展研究中心、雙樓物流園管理服務中心、潘安湖風景區管理中心等事業單位,其中區經濟發展局下屬的資源枯竭地區轉型發展研究中心編制由6名增加到11名。

為了更好地服務“霞客灣科學城”等科創載體建設,江陰市重新組建市科技創新服務中心。該中心深入當地重點企業開展科技政策宣講,組織實施“霞客之光”產業自主創新攻關計劃,推動清華大學等高校院所與江陰科技創新深度融合。江陰市還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向鄉鎮、街道投放120名周轉編制,激發村(社區)“領頭雁”干事創業熱情﹔圍繞實施長江“十年禁漁”,為6個沿江鎮街增加18名事業編制,增強執法力量。

溧陽市依托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組建江南鐵軍教育學院,與市委黨校實行“院校合一”管理模式,以充分發揮茅山革命老區紅色資源作用。院校共同制訂紅色教育、黨性修養、廉政教育、鄉村振興、生態創新、本土文化這6個板塊的基本課程體系﹔整合當地紅色資源、生態資源、科技創新資源及產業資源,設置近60個現場教學點,布局10個現場微黨課點,全力打造長三角紅色教育新地標。

揚州市江都區組建的南水北調東線源頭(江都)水情教育中心,將依托南水北調東線源頭工程設施以及江都水利樞紐展覽館、水閘科普園、淮河歸江文化園、暢廉文化園等場所,承擔開展具有“源頭”特色水情教育,培育群眾知水、節水、護水、親水的職責觀念。

□ 本報記者 徐冠英

通訊員 成銀生 孫晶

(責編:蕭瀟、唐璐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