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政治

建設產業強市 打造區域中心

庄兆林:奮力譜寫徐州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庄兆林
2021年10月08日14:44 | 來源:徐州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建設產業強市 打造區域中心 奮力譜寫徐州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在中國共產黨徐州市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同志們:

現在,我代表中國共產黨徐州市第十二屆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請予審議。

中國共產黨徐州市第十三次代表大會,是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大會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視察徐州重要講話指示精神,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光榮使命,建設產業強市,打造區域中心,奮力譜寫徐州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一、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奠定堅實基礎

市第十二次黨代會以來的五年,是徐州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后首次地方視察就來到徐州,聚焦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重要指示,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在黨中央和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市委團結帶領全市人民,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視察徐州重要講話指示精神,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團結拼搏、克難奮進,堅定不移推動產業轉型、城市轉型、生態轉型,勝利完成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強富美高”新徐州建設取得顯著成績,昂首闊步邁入高質量發展嶄新階段。

轉型發展取得重大突破。牢固樹立“工業立市、產業強市”鮮明導向,協同推進新興產業培育和傳統產業轉型,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比五年分別提高21.5和10.4個百分點,刀刃向內推動五大傳統產業減量提質、涅槃重生,服務業加快擴容提質,農業總產值、增加值躍居全省第一,獲批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國家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壓茬推進“765”計劃,聚力突破“招商引資1號工程”,滾動實施市重大產業項目645個,為穩增長、促轉型提供了強勁支撐。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連跨兩個千億元台階、達到7319.77億元,經濟總量排名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第27位,125項工作受到國務院和省政府真抓實干激勵表彰。

改革開放創新縱深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放管服”改革、營商環境建設深入推進,黨政機構改革、市屬經營性事業單位改革、國資集團重組整合、徐工有限混改順利收官,一批改革遺留問題得到解決,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成果。淮海國際港務區挂牌建設,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中心等開放平台建成運營,新增省級開發園區8家、總量全省第三,成功獲批江蘇自貿區聯動創新發展區,“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建設邁出堅實步伐。“一城一谷一區一院”集聚效應正在顯現,省級以上科創平台增至208個,高新技術企業過千家,國家創新型城市通過驗收,創新活力持續釋放。

城鄉面貌發生深刻變化。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建設獲得國家、省明確支持,“四個中心”建設深入推進。優化提升高鐵新城、東南片區、大郭庄片區規劃,淮海經濟區金融服務中心、淮海國際博覽中心加快建設,鄭徐、徐宿淮鹽、徐連高鐵建成通車,軌道交通1、2、3號線組網運營,棚戶區改造連續三年獲得國務院真抓實干激勵表彰。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三鄉工程”推進有力,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階段任務全面完成,城鄉供水一體化實現全覆蓋,農房改善讓7.23萬戶農民住上新居。鐵腕治污打響藍天保衛戰,空氣質量改善幅度全省領先,國省考斷面水質全面達標,生態修復治理創出徐州標准,“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扎實推進,榮膺中國人居環境獎、聯合國人居獎,“一城青山半城湖”名片更加靚麗。

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扎實辦好308項民生實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7.4%和8.7%,新增城鎮就業58萬人,62.78萬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269個經濟薄弱村全部脫貧達標,社會保障擴面提標,三次躋身“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新(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1184所,累計招聘教師2.5萬人,基礎教育加快向優質均衡邁進,高考本科上線率大幅提升,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發展實現新突破。大型綜合性醫院布局優化,三甲醫院增至12家,率先探索醫療事業集團改革,各縣(市)均創成國家衛生城市。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實施,漢文化品牌魅力不斷彰顯,大運河文化帶徐州段建設加快推進。徐州馬拉鬆晉級金牌賽事,我市健兒在東京奧運會創歷史最好成績。

市域治理體系更加健全。重視支持人大、政協工作,地方立法卓有成效,“有事好商量”基層協商民主創新實踐全省領先,愛國統一戰線發展壯大,工青婦等群團組織作用充分發揮,民族宗教、港澳僑台、外事等工作取得新成績。創新構建“四位一體”社會治理體系,平安徐州、法治徐州建設水平不斷提高,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取得重大戰果,圓滿完成政法隊伍教育整頓任務,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扎實開展,躋身全國第一批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全域推開,“馬庄經驗”引領文明鄉風,成功創建並蟬聯全國文明城市。國防動員、軍民融合深入推進,榮膺全國雙擁模范城“九連冠”。眾志成城抗擊新冠疫情,大力支持服務全國全省防疫大局,自去年2月17日以來保持涉外病例零輸入、本土病例零新增,在“大戰大考”中交出了優異答卷。

黨的建設質量不斷提升。突出政治建設統領地位,扎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加強宣傳思想工作,隆重舉辦改革開放4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建黨100周年系列慶祝活動,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實施“黨建+”工程,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有效提升。落實“五突出五強化”干部選用機制,選優配強各級領導班子,深化運用“三項機制”,廣大干部干事創業積極性不斷激發。“彭城英才”計劃深入實施,區域人才高地加快構建。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馳而不息糾治“四風”,重拳出擊懲腐肅貪,十二屆市委任期內巡察實現全覆蓋,“三清示范區”建設取得扎實成效。

五年的砥礪奮進,不僅收獲了豐碩成果,也積累了寶貴經驗:必須強化思想引領、把牢奮斗方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遵循,緊扣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徐州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持之以恆對標對表、全面深入貫徹落實,確保各項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勝利前進。必須匡正發展理念、增強轉型定力。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不懈抓創新、調結構、促轉型、提質效,不為指標波動所慌亂,不為一時陣痛所困擾,奮力走出具有徐州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矢志為民造福。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順應民心、尊重民意、關注民情、致力民生,始終做到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以增進百姓福祉的實際成效贏得群眾信任支持。必須樹立問題導向、勇於攻堅克難。正視問題不遮掩不回避,敏銳發現、果斷解決制約發展的矛盾症結,動真碰硬、持續發力,在爬坡過坎、闖關奪隘中開拓新局面、增創新優勢。必須加強黨的建設、筑牢堅強保障。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切實發揮黨委領導核心作用、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匯聚起團結奮斗的磅礡力量。

探索充滿艱辛,奮斗鑄就輝煌。這些成就的取得,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和省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在歷屆市委打下的工作基礎上接續奮斗的結果,是全體徐州人民辛勤創造的結果。在此,我代表中共徐州市委,向全市廣大黨員和干部群眾,向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社會各界人士,向駐徐部隊官兵、駐徐部省屬單位,向所有關心支持徐州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主要是:經濟總量還不夠大,產業發展特別是制造業發展不充分,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開放型經濟規模偏小﹔中心城市首位度和集聚輻射力亟待提升,縣域經濟比較薄弱﹔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公共服務供給與群眾期盼還有差距,生態環境質量仍需改善,疫情防控、安全生產、社會穩定等領域風險不容忽視﹔干部隊伍作風能力與新形勢新任務不完全適應,“四風”問題尚未根除,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高標准確立徐州發展戰略目標,在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上奮勇爭先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開局起步期,是徐州建設產業強市、打造區域中心的攻關突破期。放眼外部環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環境日趨復雜,全球疫情仍在持續演變,各種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但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正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審視我市實際,當前徐州已經處在深化轉型、提速增效的發展新階段,擁有“一帶一路”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建設等疊加戰略機遇,同時也面臨區域競爭加劇、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等巨大壓力,前進中的困難和挑戰不可低估。我們要准確把握形勢變化,始終保持戰略定力,創造性辦好自己的事,一步一個腳印開創徐州現代化建設的美好前景。

在奮進“十四五”、開啟新征程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江蘇“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要求江蘇“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我們要始終牢記、堅定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視察徐州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矢志不渝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力前行、奮勇爭先,在產業持續轉型、城鄉協調發展、生態修復治理、推進共同富裕、精神文明創建、“五治融合”治理等方面積極創新實踐、創造經驗,努力在全省“六個率先走在前列”中展現徐州擔當、作出徐州貢獻。未來五年,我們要圓滿完成“十四五”目標任務,大膽探索體現時代特征、彰顯徐州特色、順應人民期盼的現代化路徑,讓“五個徐州”建設展現出令人鼓舞的現實模樣。展望2035年,我們要全面提升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競爭力,經濟總量和居民收入在2025年基礎上翻一番,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在我們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時,徐州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基本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全面建成體現“強富美高”實踐要求的現代化強市。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視察徐州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堅決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聚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產業強市,打造區域中心,加快建設實力徐州、創新徐州、美麗徐州、善治徐州、幸福徐州,推動各項事業發展和全面從嚴治黨邁上新台階,奮力譜寫徐州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今后五年的主要奮斗目標是:

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地區生產總值過萬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產業發展更加充分,工業經濟支撐有力,服務業質態持續提升,農業基礎更加穩固。改革開放全面深化,新舊動能加快轉換,發展內生動力明顯增強。

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區域創新體系更加完善,創新要素加速匯聚,“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國家級創新平台建設實現重大突破,全社會研發投入佔比達2.6%,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5%,高新技術產業比重持續提高,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充分迸發。

生態環境質量顯著優化。能源、資源利用結構大幅改善,碳達峰行動扎實推進,生態修復和污染防治取得明顯成效,綠色生態屏障加快構筑,市區PM2.5平均濃度下降到35μg/m3,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0%以上,國省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土壤安全利用率持續提升。

市域治理效能顯著提高。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五治融合”社會善治模式全面構建,基層社會治理基礎更加牢固,本質安全水平全面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體制機制不斷健全,平安法治建設走在全國全省前列,公眾安全感保持在98%以上。

人民生活品質顯著改善。居民收入較快增長,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4萬元,城鄉收入差距不斷縮小,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升,在“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上取得新成效,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

全面從嚴治黨顯著加強。管黨治黨責任壓緊壓實,黨的組織體系更加完善,廣大黨員理想信念更加堅定,各級干部素質能力更加過硬,各級黨組織戰斗力更加堅強。踐行“五種風氣”成為黨員干部習慣自覺,黨群干群關系更為密切,高水平廉潔徐州建設深入推進,政治生態全面優化。

譜寫徐州現代化建設新篇章,把“五個徐州”變成現實,必須聚焦主要矛盾、抓住關鍵所在,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發展。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我們要把建設產業強市、打造區域中心作為統領全局的戰略目標,集中力量、集聚資源求大突破、見大成效,全力跑出跨越發展“加速度”,奮力書寫好“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時代答卷。

譜寫徐州現代化建設新篇章,必須把建設產業強市作為核心支撐和牽引抓手。產業強則城市興、百姓富,建設產業強市是徐州決勝未來的根本所在。要牢固樹立大抓產業、重抓制造業的鮮明導向,重點在項目建設、產業集聚、創新賦能、企業培育、園區貢獻等方面發力突破,加快建設極具競爭力的產業發展新高地,讓“產業強”成為徐州發展的顯著標志。強在規模體量上,就是要確保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和工業開票銷售收入均超萬億,形成2—3個在國際國內具有明顯競爭優勢的現代產業集群,讓“中國工程機械之都”享譽全球。強在結構層次上,就是要加快推動產業發展邁向中高端,六大新興產業成為主導產業、總產值突破6000億,高新技術產業佔比提升到50%,成為老工業基地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的典范。強在科技支撐上,就是要抓牢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著力培育創新企業、打造平台載體、抓好成果轉化,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以創新為引領的現代產業體系。強在智能引領上,就是要科學把握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趨勢,大力推動全產業鏈數據化、智慧化,以數據要素的高效配置賦能產業轉型,加快提升企業生產智能化水平,促進產業加速裂變、全面升級。

譜寫徐州現代化建設新篇章,必須把打造區域中心作為最大優勢和重大使命。打造區域中心事關徐州和區域發展大局,隻有做強城市實力、提升發展能級、增創競爭優勢,才能真正把中心城市的規劃“定位”變成實際“地位”。要堅持把徐州發展放在全國大格局、全球大背景中審視考量,主動對標省會城市和國家中心城市,高標准優化空間布局、推進產城融合、塑造鮮明特色,加快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和集聚輻射帶動力,全力打造名副其實的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大幅提升實力優勢,就是要始終保持快於全省、好於周邊的發展態勢,成為總量領先、增速領跑的區域發展增長極,區域經濟、商貿物流、金融服務、科教文衛“四個中心”令人信服,努力做到“徐州之於淮海經濟區如同上海之於長江三角洲”。不斷鞏固樞紐優勢,就是要加快提升綜合交通樞紐地位,全面增強各類平台載體功能,優化完善公共服務供給,打造匯聚高端資源要素的“強磁場”,形成人才紛至沓來、資本競相涌入、項目加速集聚的發展景象,成為創新創業、宜居宜業、近悅遠來的區域首善之城。持續放大輻射優勢,就是要進一步完善區域協同發展機制,不斷拓展合作交流深度廣度,主動服務周邊、帶動周邊,最大限度共享紅利、共贏發展,更好發揮區域龍頭作用,引領淮海經濟區加速崛起。

建設產業強市,夯實徐州現代化建設的經濟根基,是發展所需、當務之急﹔打造區域中心,放大徐州現代化建設的戰略優勢,是機遇所在、使命所系。這是徐州最應該干、最能夠干、也是必須干好的事情。隻要我們堅定信心、知重負重、緊張快干,就一定能夠在建設產業強市、打造區域中心上取得重大突破,在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上創造新的更大輝煌!

三、高起點展開重大工作布局,推動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強勢開局起步

目標引領方向,實干成就未來。今后五年,我們要緊緊圍繞既定目標,重點重抓、攻堅突破,全面落實八個方面戰略舉措,在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上創造過硬成果、展現全新氣象。

(一)著力壯大實體經濟,構建特色現代產業體系。牢牢堅守“工業立市、產業強市”戰略,加快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深入實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大力推進工業倍增工程,為實力徐州建設提供強勁支撐。

大力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以建設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為牽引,聚焦構建“6+4”先進制造業體系,推動制造業發展提速、佔比提高、效益提升。做大做強六大新興產業,工程機械與智能裝備產業加快引進整機制造項目,力爭關鍵核心零部件本地配套實現更大突破,徐工集團進入全球前兩名,形成3000億元規模世界級地標性產業集群﹔新能源、新材料產業主攻晶硅太陽能、氫能及燃料電池、儲能和先進金屬材料、新型紡織材料等領域,規模均突破千億元,打造國家新能源產業基地和特色新材料高地﹔集成電路與ICT、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節能環保產業大力招引鏈主企業、培育特色拳頭產品,構建國內特色鮮明的半導體材料、裝備和封測基地,打造特色生物醫藥、高端醫療器械研發制造和環保裝備、綠色再制造中心。持續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鋼鐵冶金產業重點發展優鋼特鋼產品,綠色化工產業走高端精細化路線,建筑建材產業向新型建材、裝配式建筑轉型,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產業著重做好優勢農產品精深加工,盤活傳統產業轉型騰退資源,提升產業競爭優勢。抓好優勢產業鏈強鏈補鏈延鏈,強化全產業鏈布局,加快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前瞻布局5G、人工智能、大數據、深地等未來產業,加速推進數字經濟發展,搶佔產業發展“智”高點。

大力建設現代服務業高地。以創建國家級服務經濟中心為引領,加快構建“6+3”現代服務業體系。聚焦現代物流、金融服務、科技服務等六大生產性服務業,壯大市場主體,促進提質增效,積極培育百億級服務業企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聚焦現代商貿、文化旅游、居民服務三大生活性服務業,優化服務供給,豐富服務業態,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加快徐州商圈建設,完成“3+7”市區商貿交易市場搬遷轉型,積極發展會展經濟、首店經濟、夜間經濟等新模式,打造淮海經濟區高品質消費體驗中心。推動服務業集聚區提檔升級,培育壯大樓宇經濟、總部經濟,創建一批省級服務業集聚示范區。加快“兩業”深度融合,推動服務業與制造業鏈條式組合、網絡化對接、聯盟化發展。

大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創新項目招引機制,狠抓“招商引資1號工程”,強化精准招商,打造招商“鐵軍”,在各類項目特別是百億級項目招引上不斷實現新突破。壓茬推進“765”計劃,繼續落實“六項制度”,促進簽約項目快開工、開工項目快投產、投產項目快轉規,切實提升各個環節項目轉化率,提高新增項目產出貢獻率。加大企業培育力度,深入實施“四大四強”工程,培育一批鏈主企業、單項冠軍和專精特新“小巨人”,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快企業上市,確保規上工業企業超過4000家,形成數量顯著增加、結構更加合理的企業梯隊。

大力推動板塊經濟全面振興。加快縣域新型工業化進程,推動主城區都市工業與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引導各地重點打造2-3個主導產業,顯著提升板塊經濟對全市發展支撐力。堅持“一地一定位”,支持豐縣打造省際邊界地區產業發展高地、沛縣建設環微山湖縣域協同發展示范區、睢寧依托空港開發區建設現代航空經濟新高地、邳州在全市當排頭全省爭先進、新沂建設徐州工業第一縣(市)、銅山建設江蘇強區、賈汪爭當轉型發展排頭兵,支持鼓樓爭創全國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示范區、雲龍建設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區、泉山打造城市型經濟先導區,形成百舸爭流、競相發展的生動局面!

(二)著力強化創新驅動,建設區域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大力推進科創平台工程,高水平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和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

培育壯大創新主體。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小升高”計劃和創新型企業倍增計劃,打造一批創新型領軍企業和掌握核心技術的隱形冠軍企業,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力爭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0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5000家。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規上工業企業全面建立研發機構、積極開展研發活動。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抓好科技攻關專項行動,綜合運用“揭榜挂帥”等管理方式,在突破“卡脖子”技術上作出徐州貢獻。

完善科創平台體系。以創建深地科學與工程雲龍湖實驗室為龍頭,加快細胞治療藥物技術創新中心等重大科創平台建設,積極發展新型研發機構,力爭新增國家級研發平台5家。推動“一城一谷一區一院”聚焦產業定位、加快提檔升級,努力成為科技創新策源地、高新產業孵化器、創新企業集聚區。強化高新區創新產業集聚能力,徐州高新區確保進入全國40強,邳州、錫沂、鼓樓、賈汪高新區確保在全省排名提升6位以上,支持豐縣、沛縣、睢寧加快創建省級高新區,建成一批在全省全國有影響的創新型特色園區。

優化創新生態環境。充分發揮高校在知識創新中的源頭作用,支持高校建設雙一流大學、高水平大學和應用型大學,積極創建徐州大學,把高校的科教優勢有效轉化為產業優勢、人才優勢。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促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大力培養高技能人才。深入實施“555”人才引進工程,完善“賦能型”人才服務體系,突出抓好創新類、創業類、產業類人才招引,打造淮海經濟區人才高地。推動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更好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發展。發揮中國(徐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作用,建設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市,打造質量強市。弘揚科學家精神、企業家精神、工匠精神,營造熱愛科學、崇尚創新、寬容失敗的濃厚氛圍。

(三)著力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提升中心城市發展能級。抓住用好中心城市建設戰略機遇,著眼增強承載集聚輻射力,深入實施城鄉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大力推進城鄉安居工程,持續放大城市發展優勢。

優化城市空間布局。高標准做好重點片區規劃建設,科學劃定“三區三線”,構建“東聯、西進、南拓、北改、中優”空間格局。東部大力增強徐州經開區輻射帶動能力、完善高鐵新城功能配套,東南部加快繁榮新城區、實現與呂梁片區和空港片區聯動發展,西部加快提升淮海國際港務區對外開放水平、建設雙向開放新通道,南部有效集聚高端創新資源、打造區域創新增長極,北部扎實做好老城改造出新、筑牢城市生態屏障,中部全面推進中央活力區建設,推動銅山、賈汪全面融入主城區。加快構建中心城市—中等城市—重點中心鎮—一般鎮—新型社區五級城鎮體系,提高縣域城鎮化率,形成城鄉融合的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完善鐵路、公路、航空、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構建“米字型”高鐵樞紐,推進觀音機場T1航站樓改擴建,創建全國高鐵快運示范城市,形成內暢外聯、便捷高效的立體交通體系,推動徐州從內陸樞紐向國際樞紐轉變。加快建設淮海經濟區金融服務中心、淮海國際博覽中心、方特樂園、大龍湖國際文旅中心等重大功能性項目,扎實推進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抓好城市基礎設施補短補軟,統籌地上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加強地下管網、防洪排澇、污水收集處置等設施建設,提升防災減災能力,增強城市韌性。推進美麗宜居城市試點建設,全面開展城市體檢,深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抓好老舊小區、城中村改造,實現主城區棚戶區全部清零、城鄉危房徹底消除。加強城市文脈保護,打造縱貫主城區南北的文化軸,彰顯特色文化風貌。辦好第十三屆中國(徐州)國際園林博覽會。創新城市管理方式,提升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

深化區域協同發展。啟動編制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規劃,高水平推進徐州都市圈建設,全力推動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抓好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堅持主核帶動、毗鄰先行,共建“1小時通勤圈”“一日生活圈”。強化產業發展協作協同,搭建多層次寬領域產業、經貿合作對接平台,共建區域大市場。推進社會事業共建共享,完善就業、醫療、社保、文旅等銜接機制,共建幸福生活都市圈。深化生態環境聯防聯控,健全跨區域生態治理和環境保護聯動機制,共建美麗新淮海。深入落實“六個一體化”要求,加快融入長三角。扎實做好對口支援幫扶合作。

(四)著力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鄉村全面振興,推動農業大市邁向農業強市,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推動農業提質增效。堅持以工業化思維和市場化辦法發展農業,大力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提高農業綜合競爭力。深入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做好“接二連三”文章,確保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超過1300億元。加強重大農業項目招引建設,完善“1+4+N”農業品牌體系,打造在全國叫得響的特色農業產業集群。強化農業科技和物質裝備支撐,加強優質種業資源保護推廣,規劃建設“一河兩湖兩路”糧食安全產業帶,穩定生豬生產,切實做好穩產保供。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堅持規劃先行,扎實推進新一輪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深入實施道路、橋梁、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廁所革命”,力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行政村覆蓋率、農村戶廁改造普及率、行政村5G設施覆蓋率均達到100%。提升鄉村公共服務水平,構建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持續改善農民居住條件,因地制宜建設一批借水鑄魂、依山塑形、傍田生景的農房改善項目,打造京杭大運河、黃河故道、大沙河沿線農房改善示范帶。

激發鄉村發展活力。統籌抓好農業農村綜合改革,縱深推進“三鄉工程”,加快“人、地、錢”等要素向農村有效流動。持續推進鄉土人才培訓計劃,完善城市人才下鄉激勵、科技成果下鄉轉化、鄉土人才培養評價機制,每年吸引下鄉返鄉創業就業人員不少於3000人。進一步放活土地經營權,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和農房,擴大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規模。抓好鄉村產業項目招引,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到2025年累計吸引產業投資不少於1000億元,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五)著力深化改革開放,增創融入新發展格局新優勢。堅持把深化改革開放作為推動發展的“關鍵一招”,以改革增動力、以開放激活力,高水平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

更大力度全面深化改革。把握改革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的階段性要求,突出抓好體制機制改革,著力破解“看得見的管不著、管得著的看不見”問題。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實施“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大力推進“跨省通辦”,不斷增強市場主體獲得感和滿意度。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級改革試點,健全改革推進激勵機制,支持各地開展“一縣區一品牌”改革,打造更多具有徐州烙印的改革品牌。

更大格局擴大對外開放。依托“大通道、大樞紐、大網絡”,建設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鏈接點城市、江蘇東西雙向開放門戶城市和淮海經濟區對外開放樞紐城市。發揮開發園區對外開放主陣地作用,持續提升園區貢獻度,支持徐州經開區建成全市產業發展和經濟增長“第一極”,支持沛縣、邳州、新沂創建國家級經開區,睢寧、銅山、豐縣、泉山、雲龍省級開發區確保在全省排名提升10位以上,加強南北共建園區建設,到2025年省級以上開發園區經濟總量佔全市比重超過70%。提高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中心、航空一類口岸等運營能力,建設淮海國際陸港改革創新試驗區,打造“一帶一路”沿線領先、全國排名靠前的內陸型國際中轉樞紐港。提升外資利用質量,加快建設國家跨境電商綜試區,爭創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力爭外貿在全省增速領先、總量進位。

更高標准優化營商環境。對標全國一流標准,著力打造營商環境樣板城市。推行“拿地即開工”機制,構建全流程幫辦、全鏈條保障的項目服務體系。堅持“有求必應、無事不擾”,暢通政企溝通渠道,切實保障惠企政策落地見效,強化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公平競爭政策實施,健全市場監管機制,建設高標准市場體系。全面推進“誠信徐州”建設,加強信用信息應用和安全保護。

(六)著力建設美麗徐州,促進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大力實施生態修復工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打造美麗中國“徐州樣本”。

深化生態修復治理。統籌山水林田湖系統治理,制定實施新一輪生態保護修復行動計劃,因地制宜推進採煤塌陷地、工礦廢棄地、採石宕口等生態修復治理,到2025年採煤塌陷地治理面積超過70%。深入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推進大運河徐州段、黃河故道生態長廊建設,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筑牢全域生態屏障。持續推進國土綠化行動,全面落實“林長制”,確保林木覆蓋率穩居全省前列。

全面加強污染防治。堅持精准、科學、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抓好大氣污染防治,落實“點位長”制,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推進PM2.5和臭氧濃度“雙控雙減”,扎實開展 “城北清源”行動,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全面提升水環境質量,統籌水資源利用、水生態保護和水環境治理,嚴格落實河湖長、斷面長制,加快雨污分流等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國省考斷面穩定達標。持續改善土壤環境,抓好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提高土壤安全利用水平。鞏固提升全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成果,深化垃圾分類,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

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編制實施碳達峰行動方案,嚴格落實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著力招引建設生態友好型項目,嚴控“兩高”項目准入,加快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強節能低碳技術推廣運用,促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快構建清潔能源體系。深入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型組合,努力將徐州循環經濟產業園打造成為落實“雙碳”任務示范性園區,加快構建循環經濟體系。

(七)著力增進民生福祉,打造共建共享的高品質生活。牢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實施民生改善三年行動計劃,持續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建立經濟發展與收入增長聯動機制,確保城鄉居民收入增速快於GDP增速,推動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完善防返貧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大力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推進農民收入“十年倍增計劃”,加快農民增收步伐。落實就業優先戰略,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穩步增加工資性收入。實施全民創業行動,以創業帶動就業,到2025年力爭新增創業市場主體12萬戶,大幅提升經營性收入。積極拓寬居民投資理財渠道,不斷拓展財產性收入。逐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有序提高轉移性收入。實施中等收入群體擴圍增收行動,發揮慈善等第三次分配作用,完善先富帶后富幫扶機制,讓徐州老百姓的“口袋”鼓起來,讓全市人民過上更加殷實、更有品質的美好生活!

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新(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410所,新招聘教師2.9萬人,落實“雙減”任務,深化教育綜合改革,著力提升農村教育質量,推動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大力推進健康徐州建設,抓好衛生強基工程,推廣醫療事業集團改革經驗,提高基層就醫便利性,積極創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構建現代化疾控體系,提升公共衛生應急管理能力。扎實推進文化惠民,持續建設“書香徐州”,深入實施“舞動漢風”工程,加快文旅融合發展,打造世界級漢文化傳承和旅游目的地,打響“快哉徐州”文旅品牌,力爭文化產業增加值佔比提升到5%。持續辦好各類品牌賽事,促進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協調發展,為國家輸送更多優秀體育人才,建成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

完善民生保障體系。聚焦“急難愁盼”問題,每年實施一批民生實事項目,常態化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推進全民參保計劃,強化社保醫保擴面征繳,推動新增被征地農民剛性進保,實現基本照護險全覆蓋。高度重視“一老一小”問題,大力發展普惠型養老、托幼服務,全面落實三孩生育政策,辦好老年大學,建設老年友好型、兒童友好型社會。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做好助殘、救孤、濟困、優撫等工作,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提高住房建設質量,全面落實限地價、限房價政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進一步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扎實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提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實效,全面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深入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充分激發愛黨愛國熱情。加大縣級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力度,全域推廣“馬庄經驗”,持續提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講好徐州故事,擴大城市知名度和影響力。提升國防動員水平,強化退役軍人保障,推動軍民融合發展,全力爭創雙擁模范城“十連冠”。

(八)著力提升治理水平,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深入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加快提升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大力推進智慧治理工程,以高效能治理、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

積極推進民主政治建設。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行使職權,密切代表同基層群眾的聯系,大力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提高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水平,持續打響“有事好商量”基層協商民主建設徐州品牌。完善大統戰工作格局,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加強同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合作共事,做好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港澳、對台等工作。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作用,為現代化建設凝聚人心、匯聚力量。

不斷深化法治徐州建設。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統籌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建設更高水平法治徐州。完善黨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依托、各方參與的立法工作格局,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立法。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深入抓好行政復議體制改革,提升行政執法效能,有效壓降行政訴訟案件和敗訴率。提高公正司法水平,鞏固拓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成果,加強司法權運行監督制約,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案件辦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深化“法潤彭城”行動,深入開展“八五”普法,健全公共法律服務供給體系,不斷增強全民法治觀念。

系統完善社會善治模式。科學把握社會治理規律,加快構建 “五治融合”社會治理體系。堅持以政治為引領,有效整合基層治理資源,充分匯聚基層治理合力。堅持以法治為保障,切實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優勢,確保社會治理始終在法治軌道上有序運行。堅持以德治為先導,深入開展“學雷鋒榜樣、做徐州好人”等活動,引導群眾自覺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堅持以自治為基礎,深入推進“萬村善治”工程和“無訟村居”創建,積極推行微自治模式,健全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體系。堅持以智治為支撐,完善全域覆蓋、全網共享、全時可用、全程可控的城市“智慧大腦”,建設高水平智慧城市。

科學防范化解安全風險。強化安全發展理念,以政治安全為根本,堅決守牢防疫、安全、生態、穩定“四條底線”。常態化抓好疫情防控,完善外防輸入、應急響應、聯防聯控、督查推進“四個體系”,嚴格落實各領域各環節防控措施。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推動安全隱患閉環整改、動態清零,創成國家安全發展示范城市。深化拓展“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機制,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常態化開展“梳網清格”、掃黑除惡斗爭,持續提升公眾安全感。強化重點領域風險防控,抓好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加強新經濟新業態新技術風險評估和預警處置,有效防范化解財政金融風險。構建適應“全災種、大應急”的應急指揮、組織動員、重建恢復體系,大力提升突發公共事件應對處置能力。

四、高站位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保障

打鐵必須自身硬。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要牢記初心使命,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繼續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大興學習研究、真抓實干、攻堅克難、改革創新、勇爭一流“五種風氣”,涵養優化政治生態,把各級黨組織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

(一)旗幟鮮明講政治把方向。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必須常抓不懈,一刻都不能放鬆。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深入落實關於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實施方案,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心懷“國之大者”,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把“兩個維護”融入血脈、見諸行動,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確保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在徐州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格執行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堅持民主集中制,貫徹落實黨委(黨組)議事規則,嚴格執行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規范開展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嚴格落實“三會一課”、民主評議黨員、談心談話制度,認真開展主題黨日、“政治生日”等活動,以嚴肅規范的黨內政治生活錘煉堅強黨性、鍛造過硬作風。扛起管黨治黨政治責任。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的政績,認真履行黨委主體責任、紀委監督責任、黨委書記第一責任和班子成員“一崗雙責”要求,形成責任分解、檢查監督、倒查追究的完整鏈條,確保管黨治黨責任落到實處。

(二)堅持不懈加強思想理論武裝。大力實施思想理論建設引領工程,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堅持用新思想定向領航。始終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堅定不移用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嚴格落實“第一議題”、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等制度,建好用好“兩中心一平台”、新思想“講習所”等載體,持續推進黨的創新理論宣傳普及、研究闡釋和落地轉化,確保理論武裝走深走實、入腦入心。堅決筑牢理想信念思想根基。實施黨員干部理想信念鑄魂工程,鞏固深化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大力弘揚淮海戰役、王杰“兩不怕”等革命精神,扎實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活動,推動全市黨員干部修好理想信念“終身課題”,進一步強化精神支柱、純潔政治靈魂。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落細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統籌做好正面宣傳、重點領域管理、網絡文明建設、風險防范化解等工作,持續壯大主流思想輿論,更好唱響主旋律、激發正能量。

(三)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落實新時期好干部標准,打造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干部隊伍。堅持正確用人導向。突出政治過硬,堅持有為有位、無為讓位,切實把對黨忠誠、真抓實干、實績突出的干部選出來用起來,選優配強各級領導班子,讓重實干、重實績、重擔當的用人導向更加鮮明。大力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合理使用女干部、黨外干部,加大干部交流使用力度,調動各條塊各年齡段干部的積極性。關心重視離退休干部工作。提升現代化建設能力。實施領導干部專業化能力提升工程,發揮黨校主陣地作用,辦好“領導干部大講堂”,堅持在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征地拆遷、信訪穩定、疫情防控等一線識別干部、培養干部,推動各級干部不斷增強“八種本領”、提高“七種能力”,重點提升抓經濟工作“專准實快”水平。從嚴管理監督干部。經常性開展談心談話,加大提醒函詢誡勉力度,嚴格執行領導干部個人事項報告制度。落實干部選拔任用“凡提四必”要求,堅決防止“帶病提拔”、堅決杜絕跑官要官。強化綜合考核結果運用,增強“三項機制”的引領力和穿透力,形成干部為事業擔當、組織為干部擔當的良好局面。

(四)全面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聚焦“八個基本”,大力實施黨建強基三年行動計劃,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構建覆蓋嚴密的組織體系。適應形勢任務的發展變化,優化基層黨組織設置方式,做到應建盡建、規范設置、運轉有效。深入推進農村、社區、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兩新”組織等領域黨組織建設,探索加強新興業態、新就業形態群體黨建工作,在有形覆蓋的基礎上推進有效覆蓋。筑牢堅強有力的戰斗堡壘。樹立大抓基層、大抓支部的鮮明導向,強化基層黨建工作標准化、規范化建設,抓好軟弱渙散黨組織動態清零,持續提升基層黨組織戰斗力、凝聚力、號召力。加大基層黨組織建設保障力度,推動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探索構建“抓管帶”工作體系,深化“黨員中心戶”等創新實踐,以高質量黨建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錘煉素質過硬的先鋒隊伍。加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深入開展“五星”鎮村書記評選,推行村書記專職化管理,健全村(社區)干部薪酬穩定增長機制。構建社區工作者職業化體系,推進“兩新”組織黨務工作者專業化建設。嚴把發展黨員入口關,完善黨內激勵關懷機制,引導廣大黨員感恩奮進、建功立業。

(五)馳而不息正風肅紀反腐。把嚴的主基調長期堅持下去,著力建設高水平廉潔徐州。持續深化作風建設。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守重要節點、緊盯關鍵少數,深挖徹查頂風違紀、隱形變異問題。深入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強化機關作風效能建設,持續為基層減負鬆綁。規范政商交往行為,構建親而有度、清而有為的親清政商關系。增強監督治理效能。加強“四項監督”統籌銜接,推動黨內監督與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等各類監督協調貫通。完善任職回避、定期輪崗、經濟責任審計等制度,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推進巡視巡察上下聯動,深化市縣巡察一體推進,推動巡察監督更加精准、規范、有效。深化運用“四種形態”,堅持“三個區分開來”,做到嚴管厚愛結合、激勵約束並重。強化一體推進“三不”。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嚴肅查處不收斂不收手不知止的腐敗分子,深入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做到有腐必反、有貪必肅。注重標本兼治,扎緊制度籠子,加強廉潔文化建設,常態化抓好警示教育,把懲治震懾、制度約束、提高覺悟有機結合,不斷實現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戰略目標。

同志們,新征程呼喚新作為,新使命尤需新風尚。全市廣大黨員干部要以奮發昂揚的精神狀態、一往無前的沖鋒姿態,堅決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常態化開展“兩在兩同”建新功行動,自覺做“五種風氣”的踐行者、示范者,以優良黨風政風帶動社風民風,唱響新時代奮斗者的“大風歌”。爭做學習研究的優等生,永葆“迎考”狀態,堅持干中學、學中干,干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勤於學習思考,做到知行合一,成為各自崗位上的行家裡手。爭做真抓實干的行動派,反對坐而論道、崇尚埋頭苦干,堅持馬上就辦、緊張快干、一抓到底,以實實在在的成效推動事業發展、贏得群眾滿意。爭做攻堅克難的突擊隊,發揚斗爭精神,拿出拼勁闖勁韌勁,勇於直面問題、迎接挑戰,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越是艱險越向前,跨越更多的“婁山關”“臘子口”。爭做改革創新的先行軍,堅持改革破題、創新制勝,鼓勵探索探路,敢於挺進“無人區”“深水區”,依靠改革應對變局、開拓新局,推動創新成為最強勁、最持久的競爭力。爭做勇爭一流的排頭兵,強化爭先進位、爭當標兵的總導向,不甘人后、拒絕平庸,矢志趕超、追求卓越,積極爭第一創唯一,努力創造在全國全省領先率先的新業績。

同志們,建設產業強市的目標催人奮進,打造區域中心的藍圖鼓舞人心。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記囑托、砥礪前行,真抓實干、奮勇爭先,為奮力譜寫徐州現代化建設新篇章而不懈奮斗!

(2021年9月26日)

(責編:蕭瀟、張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