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門:傾力打造長江入海門戶和生態會客廳

作為今年省重大項目“南通長江生態文化建設工程”的子項目,南布洲沿江風光帶項目於4月16日正式開工建設以來進展順利,目前正在全力推進。該項目總投資10.5億元,東起青龍港、西至滸通河、南至長江、北至上海路,東西總長13公裡。項目包括青龍港生態綠地、張謇國際公園、謇公湖生態綠地、南布洲森林公園4個小項目,旨在打造以文化、運動、休閑度假為主題的長江入海門戶和生態會客廳。
青龍港生態綠地沿江長度約1.3公裡,工程內容包括景觀綠化、堤頂道路、親水平台、生態停車場、核心區保留建筑物修繕改造等,將著重凸顯張謇文化和青龍港老碼頭的工業文化。據悉,該項目也是海門沿江生態景觀帶的示范項目。近日,記者來到項目現場了解到,項目總體工程已完成35%。“最近天氣晴好,我們在確保施工質量的前提下,加班加點趕進度。”現場負責人蔡杰介紹說。目前,江堤道路東段已施工結束,具備通車條件﹔景觀土方、水系開挖已基本完成,即將開展全面綠化種植﹔人行橋、木棧橋、鋼架橋正在進行基礎施工﹔保留建筑外立面裝修、新建配套用房主體結構基本結束﹔獨具特色的望江樓內部加固已完成,正在進行外立面加固,項目建成后,市民可以站在樓上望江、賞綠。
來到謇公湖生態綠地,從主廣場走向濱水步道,藍天白雲下秋風習習,一眼望去,開闊的水面和綠植交相輝映,讓人瞬間忘卻疲憊。有市民正帶著孩子散步,他們告訴記者:“眼看著這裡從一片荒地變成了這麼大的公園,生態環境好太多了,還有孩子們最喜歡玩的沙坑和游樂設施,每天帶著孩子來走走,特別舒服。” 據了解,謇公湖生態綠地一期綠地面積98萬平方米,水面面積84萬平方米,一眼望不到頭。項目設置了主廣場、水上文化演藝舞台、休閑平台、兒童游樂區、月季迷宮、露營基地、濱水步道等景觀,同時設置了3處停車場,可以滿足市民的停車需求。“我們進行了預驗收,公園目前已經試開園,接下去將針對一些細節再進行提升。”江蘇謇公湖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負責人許少兵說。
9月10日,張謇國際公園項目施工總承包招標公告在南通公共資源交易網發布,標志著項目啟動。根據設計方案,張謇國際公園將成為南通市張謇文化旅游線上的一個重要景點,成為海門張謇歷史人文記憶軸的核心節點。該項目旨在打造一個傳承海門精神、展示城市形象、文化共融的公園﹔一個濱江沿岸自然生態棲息地,生態共生的公園﹔一個融合現代城市生活,城市、人民、自然和諧共享的公園。公園採用“一帶一軸三片區”結構,即一條濱江風光共情帶、一條城市形象門戶軸線,生態體驗片區、活力親水片區、休閑藝術片區。下階段,海潤集團將加大推進力度,著力將其打造成南通文化共融、生態共生、城市共享的新門戶。
綠色給人帶來生機和活力。今年以來,我區著力打造南布洲森林公園景區。記者從區發改委了解到,目前初步設計方案已出爐,正在進行深化設計,項目現場正在進行清表工作。該項目實施面積約177.14萬平方米,涉及濱江公園、游客服務區、生態防護林區、生態保護區及水源保護區,旨在通過保護、整合、恢復維持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為海門提供獨特的自然特征。項目建成后,將塑造“江—城—林”一體發展的新格局。
江河縱橫,城綠交融,濱帶織連。未來,漫步長江邊,海門又將給大家帶來一番別樣的景致。(王鈺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