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開發區:打造“美麗宜居街區” 守護鄉愁與文脈

黨史學習教育以來,連雲港開發區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努力打造“美麗宜居街區”的幸福家園,讓鄉愁與文脈在古建保護中延綿。
“街角公園、圍牆涂鴉、電商直播……‘張學瀚故居’周邊區域已經成為體驗朝陽美麗宜居生活最‘頂流’的公共空間。”連雲港開發區朝陽街道新縣一居民說。
自2021年3月,美麗宜居街區塑造項目啟動以來,連雲港開發區全力推動對朝陽街道新縣老街區域的歷史建筑進行保護,結合鄉村振興、文旅融合、民俗文化等,深入挖掘“張學瀚故居”的人文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努力尋求“古建保護”“公共利益”“商業可持續”的三者平衡,多層面挖掘老街區的歷史文化內涵,積極引導歷史建筑的社會、經濟、文化價值重新回歸,重新建立歷史建筑與居民的良性關聯,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如何賦予這座舊建筑新的使命,讓它“活”起來?連雲港開發區始終秉持匠人之心,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歷史建筑進行修繕、保護,精心打造街區文化傳播驛站,復原生活場景,進一步強化對朝陽周邊地區的民國時期文化傳播功能。同時,疊加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和公眾文化交流功能,利用張學瀚故居1600平方米的院落定期舉辦的非遺文化大集讓人們近距離感受到面塑、剪紙、淮海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故居院落內特意增加的設施完善的群眾大戲台,成為遠近聞名的淮海戲訓練、民間藝人交流聚會演出場所。
與歷史建筑相伴而生的老街巷同樣是那一時期文化的傳播載體。連雲港開發區在美麗宜居街區塑造中,以保留老街區的原有的城市肌理、街巷格局、建筑組織方式為基礎,隻對部分街巷和院落的尺度進行調整,以充分延續其所具有的蘇北山地村落地域特色的空間文化符號﹔通過雨污分流改造、街角公園、庭外牆邊綠化、民居圍牆涂鴉等景觀小品打造,營造舒適清新慢行空間﹔同時,通過對歷史建筑材料的截取改造,形成兼具歷史現代特征的文化符號,推廣應用到美麗宜居街區中不同時期的建筑立面上,打造獨具特色的蘇北山地型美麗宜居街區。
引入新業態,精心打造特色電商孵化基地。連雲港開發區充分利用歷史建筑本身的建筑特色、年代感,在互聯網、社交媒體及新的消費觀念的推動下,通過當下最熱門的“直播+”形式,全面賦能電商、民宿、文化傳播等領域,將新興的特色電商產業孵化、民宿等新興產業植入為新縣老街區,為街區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目前,利用張學瀚故居附房改建的電商孵化基地已建成投用,連雲港開發區電商直播選品中心、村居電商直播選品中心以及網紅直室已經建成,正在積極招商之中﹔依托朝陽豐富的旅游資源的主題民宿正在規劃設計之中。(李海霞 賀成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