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開發區:在實踐活動中寫好“惠企、便民、鑄魂”三篇文章

“企業發展難題是否解決?”“道路積水問題解決是否到位?”“老舊小區改造成果是否滿意?”連日來,連雲港開發區“我為群眾辦實事”評議工作組深入區內包挂企業和挂鉤村居對實事項目實施情況進行現場檢查,而這也是連雲港開發區“辦實事”的一個實踐縮影。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連雲港開發區堅持問題導向,聚焦惠企便民“兩條主線”,融合推進辦實事、扛紅旗、建新功“三大實踐”,全力辦好實事,確保基層得實惠、機制有創新、干群嶄新貌。
惠企紓困解難題
圍繞惠企,推動解難題由“階段化”向“機制化”轉變,核心是突出“三個邏輯”。
問題邏輯上,在實踐活動伊始,連雲港開發區組織開展“敲門行動”,區領導包片管線、責任部門劃片分區、70余名服務專員上門服務,先后走訪重點企業148家,收集問題175個,即知即辦152個,通過系統規劃、納入長期計劃解決23個,以“徙木立信”的方式,讓企業感受到實踐活動帶來的實惠。
改革邏輯上,發揮園區優勢,創新推出商事登記確認制、拿地即開工、聯合竣工驗收等一系列改革舉措,提升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水平,實踐活動期間先后收到企業送來錦旗10余面。
長效邏輯上,創新組建“立即解決、問題清零”指揮部,由區黨工委書記任政委、區管委會主任任指揮長,整合經發、行政審批、12345熱線等力量,創新搭建線上直通車,區分管領導每周一會辦、區主要領導雙周一調度,形成力量頂格配備、領導定期會辦、督查全程介入的工作機制,切實把實踐活動中的好做法長效固化、形成機制。
便民利民辦實事
圍繞便民,推動辦實事由“清單化”向“壓茬化”轉變,核心是突出“三個導向”。
強化務實導向,連雲港開發區開展“千家萬戶大走訪”活動,區班子成員帶領26家機關部門單位下沉村居,面對面傾心交流,點對點了解實情,實打實解決問題。到目前,第一批350余條調研問題已完成300余條,32項區級重點民生實事清單總體進度達90%以上。
強化壓茬導向,在“督學、督辦、督導”依清單序時推進第一批民生實事基礎上,結合“12345”熱線和信訪、“人民網留言板”等渠道,梳理第二批民生實事清單20余條,持續滾動、壓茬推進。
突出扶弱導向,不求“錦上添花”、但求“雪中送炭”,重點解決群眾“急難盼愁”。針對“一老一小”,推出適老化政務服務、居家托養、“十年公益、七彩夏日”暑托班、圓夢微心願等一批暖心項目﹔關愛弱勢人群,精心打造“愛與你相伴”助殘志願項目,惠及殘疾人1000余人次,幫助190余名就業困難人員靈活就業﹔深化文明創建,實施老舊小區改造、久和片區內澇疏通、公共電動車布點等一批事項,讓群眾居住更順心、出行更順暢。
銘史鑄魂當先鋒
圍繞鑄魂,推動當先鋒由“動起來”向“拼起來”轉變,核心是抓住“三個關鍵”。
緊盯關鍵人,連雲港開發區通過集中觀影“守島人”、開展專題學習、評選王繼才班組等形式開展“支部學雷鋒車、黨員學王繼才”活動,引領廣大黨員比學趕超當先鋒,康緣藥業黨委、豪森藥業黨委分別榮膺全國、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李永安、宋大兵等同志獲評全省優秀共產黨員,國家和省“兩優一先”表彰典型數量全市第一。針對“兩新”群體,精心打造6000平新醫藥黨建聯盟政治生活館,推行“紅色劇本殺”等有新意的活動,“兩新”組織學黨史登上央視“新聞聯播”。
打好關鍵仗,把疫情防控作為“兩在兩同”建新功的生動檢驗,全區200多個黨組織、7000余名黨員干部主動扛責、沖鋒在前﹔推出“兩在兩同在‘疫’線”系列短視頻和專題報道,全面展現黨員干部和志願者在大戰大考前的擔當力和戰斗力。
干在關鍵處,結合學習貫徹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策劃“率先拼起來”主題活動,全面拉開拼斗志比干勁、拼擔當比業績、拼服務比效能、拼狀態比奉獻“四拼四比”競賽活動,彰顯學史力行當先鋒的效應,為“爭當后發先至排頭兵、勇做開創新局主力軍”提供堅實的作風保証。(譚孟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