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崇川:以社區“微治理”推動社會治理新格局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南通市崇川區把黨史學習教育與社區的基礎工作、重點工作、中心工作緊密結合,堅持學黨史與悟思想相融通、辦實事與開新局同發力,踐行新時代“黨建引領+全民參與治理”的社會共治共管共享新模式,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成為民辦實事的實際行動,改善小區居民生活品質,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形成以社區“微治理”不斷推動社會治理創新的新格局。
堅持黨建引領,通過環境治理“治”出新形象。南通市崇川區瞄准環境治理中的重點問題為“靶向點”,以河道整治、垃圾分類、大氣防治等為“落腳點”,整合人員力量,發揮各方優勢,從社區網格員、小區“紅管家”、黨員志願者、小區居民、轄區企業中挑選人員,先后成立“碧水”護衛隊、“淨土”守衛隊、“藍天”保衛隊三支環境整治行動隊,打好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組合拳”。因地制宜總結出“及時、立即、馬上、按時”八字時效工作法。
以河道整治為例,民間河長定期巡河,在微信群及時反饋問題﹔片區網格員立即實地查看,按照問題嚴重程度及難易程度確定優先級別,並通過“全要素網格通APP”歸納匯總問題、上報社區﹔社區安排專人收集信息,聯動人員馬上處理,后續按時驗收……南通市崇川區形成了“八字時效”閉環問題處置機制。在此基礎上,已完成棕櫚灣雨污管道改造、文華名邸消防管網改造、觀中觀北界河“牛奶河”引流、“愛分類”智能垃圾回收站安裝、飯店油煙淨化改裝等10余項環境整治項目,為社區環境治理打下堅實基礎。
堅持黨建引領,通過創文攻堅“攻”出新成效。創城難,守城更難,社區以全區打開文明城市長效管理新局面為契機,鎖定長效管理新目標,一張藍圖繪到底﹔謀求創文攻堅新跨越,一門心思抓基層治理﹔推出為民服務新舉措,一鼓作氣譜寫新篇章。積極組建文明城市長效管理攻堅隊,涵蓋“紅引領”黨員隊、“紅物業”管家隊、“紅袖套”群眾隊、“灰馬甲”網格員隊等多方主體,堅持上下聯動、條塊結合、全民參與、統籌管理。對標新版指標體系,全面盤點問題,針對轄區宣傳氛圍不足,社區因時制宜、精准施策,利用小區宣傳欄、各類電子顯示屏宣傳造勢,設計並制作“埭伍橋社區15分鐘生活圈導視圖”,在重要交通路段及小區位置打造文明生活宣傳小品30余塊,以貼近百姓、融入生活的宣傳方式,營造濃厚宣傳氛圍。
堅持用好“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治理機制,破除“短期迎查”思想,結合防詐宣傳、疫苗接種等各條線工作,樓棟包干到人、入戶宣傳到位,目前已走遍轄區300余家店鋪,建立店鋪微信群,對轄區13800余人進行登記造冊,成立業主群,搭建溝通平台。堅持依靠群眾、發動群眾,發揮“12345”“啄木鳥”平台,依托“紅客廳協商議事”平台,實行鄰裡動議、業委工作組決議、物權監事會審議,三步協議,梳理出居民呼聲高的“民生實事清單”,通過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垃圾分類、“六亂”整治、樓道電瓶車清理、設立充電樁、免費理發等各類志願服務活動30余場,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使文明城市長效管理過程成為暢通民意、改善民生、凝聚民心、匯聚民力的過程。
堅持黨建引領,通過后疫情時代管理“管”出新作為。社區是城市社會治理和應急反應的第一道重要防線,是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基礎,區調處中心攜手埭伍橋社區,積極秉持“重在日常、強在預防”工作理念,聯合結對埭伍橋社區共建單位、大黨委成員單位、相關行政部門與小區物管公司,採用“黨建引領+4個小區物業協同+多方參與”的模式(簡稱“1+4+N”協同工作法)。
據介紹,南通市崇川區社區與黨員志願者發揮先鋒帶頭作用,按照排班准時“持証上崗”,在小區各卡口查碼測溫,逢人必查必問,強化管控舉措,做到“外放輸入、內防擴散”“嚴格管控、措施到位”。並配備彩色打印機現場為老年人打印行程卡,方便居民出行﹔針對轄區空巢老人、殘疾人家庭等特殊對象,社區精心制作“無憂連心卡”,一面印有行程碼,一面印有小區網格員號碼,確保在小區管控期間,有問題找社區,體現疫情管控人性化。將返崇人員核酸檢測、全員核酸檢測壓力測試、疫苗接種、返通人員排摸等多項工作統籌推進,依托“包區入戶+電話尋訪+大數據平台”補齊轄區人員信息不對稱的短板,鍛造人性化服務的長板,今年累計疫苗接種8000余人,為老年人辦理900余張行程卡,排查來通返通人員300余人,集中隔離18人,居家隔離50人。(陳天揚 胡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