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政治

江蘇黨代表們圍繞科技創新發力點和突破點討論

2021年11月27日08:08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厚植創新土壤 加快自立自強

朱桂根 攝

□ 本報記者 楊頻萍 王拓 顧星欣

省黨代會報告中,“科技自立自強”是高頻詞,報告中關於創新的重大部署,讓黨代表們心中增添了創新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江蘇科技怎麼“立”、如何“強”,黨代表們從報告中找到了發力點和突破點。

創建國家級平台,努力成為重要科技領域領跑者

在省黨代會報告提出的九個方面重點工作中,首先提到的就是科技自立自強,這讓科技工作者們充滿使命感。

省黨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學教授唐洪武說:“科技和經濟正融通發展,經過多年積澱,江蘇創新要素已經集聚,到了科技潛力迸發、跨越發展的關鍵時刻。”唐洪武說,過去江蘇在科技應用方面已經取得不少成果,從報告中,我們又看到江蘇在原創性研究、基礎研究方面發力的決心和信心,“支持南京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創建更多國家級平台載體”……江蘇把握和找准了未來大科學、未來新型產業的發展先機,正拿出時不我待的精神搶佔未來科學競爭制高點。在大數據、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重要領域,江蘇已經在謀篇布局。唐洪武建議,政府要更進一步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利用高校、科研院所聚集的優勢,擴大全球影響力,加快完善政、企、校之間的創新鏈條,激發科技創新的原動力。

省黨代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首席專家胡明春說,報告把“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更大力度建設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擺在重點工作首要位置,對我們科研院所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我們將認真對標找差,堅持精准發力,加速發展節奏,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報告提出,努力在重要科技領域成為領跑者,在新興前沿交叉領域成為開拓者。“在智能感知領域,我們已實現向國際並跑乃至部分領跑的轉變,未來將全面融入江蘇整體發展規劃,持續推動先進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更好發揮大院大所在產業鏈強鏈補鏈上引領作用。”胡明春表示,十四所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努力在人工智能、腦機接口等前沿領域取得更多重大原創成果,支撐我省提高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加快構建從射頻、數字到微系統有競爭力的高端芯片譜系,助力我省科技強“芯”﹔持續完善“睿知”自主品牌系列工業軟件,打造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龍頭企業,切實服務江蘇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助力我省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新高地。

省黨代表,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沈樹忠說,大數據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高度重視的戰略資源,報告中也多次出現“數字化”一詞,世界科技領域的發展趨勢就是綜合化、系統化,接下來江蘇要注重把握大數據在系統科學研究的應用。未來五到十年,沈樹忠將持續參與推進深時數字地球國際大科學計劃項目,在大數據驅動下重建地球生命、地理、物質和氣候的演化,進而達到精確重建地球和生命演化歷史、識別全球礦產資源與能源的宏觀分布規律,力爭在江蘇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家級科學中心。

代表們期待,在報告的指引下,未來對我省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建設有更多的頂層設計。

胡明春建議,江蘇可以瞄准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等重點領域,通過政策牽引,推動高校、科研院所強強聯合,吸引國內外相關優秀資源,創建更多國家級平台載體,協同創新攻堅重要方向,提升科技賦能能力。

“我們希望聯合省內相關力量,共同扛起打贏種業翻身仗的使命擔當。”省黨代表、南京農業大學黨委書記陳利根說,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種源安全關系國家安全,“我國大豆九成以上依賴進口。”陳利根說,今年南京農業大學成立了三亞研究院,開展低緯度地區大豆品種適應性綜合評價試驗,“在三亞研究院我們院士領銜的團隊種了1500多個大豆品種,其中已經有一個品種平均畝產達到250多公斤。”

加速打通“雙鏈”,建立自主可控現代產業體系

“聽了報告后,我渾身充滿了力量,未來五年,我們企業產品體系的國產化一定會有更大的發展。”省黨代表,萊斯信息黨委書記、總經理嚴勇杰說,這幾年我們抓住國家大力提倡國產自主可控的機遇,突破核心業務系統的關鍵技術,打造了空中交通、城市道路交通、應急指揮等全產業鏈國產自主可控產品,為大興、首都等國內大中型機場提供空管自動化系統,為全國170多個城市提供道路交通產品服務。“目前,我們國內北上廣的區管自動化系統和大型城市交通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早,大多數引進的是國外產品,未來5年,我們要加快創新步伐,實現空中交通、城市交通、智慧城市等核心產品全國產化,讓我們的產品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嚴勇杰豪情滿懷地表示。

省黨代表,蘇州清越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黨總支書記高裕弟親身感受到我省不斷強化先進制造產業集群的部署落實帶來的變化,產業集聚效應更加凸顯,產業技術迭代升級日新月異。企業在顯示器細分市場中出貨量多年位居全球前列。“科技創新,不進則退。企業要不斷深化產學研實踐,優化光電顯示領域的創新鏈和產業鏈的雙鏈融通。尤其是在萬物互聯、萬物顯示的恢宏場景和產業機遇中,持續開展超高分辨率、超低功耗的關鍵技術研發,突破和掌握更多自主可控的技術路線,讓更多的高科技在產業中發光。” 高裕弟說。

“下一步,我們將以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主線,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勇當我國科技和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省黨代表、省科技廳廳長王秦說,接下來江蘇將更大力度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持續深化“揭榜挂帥”科技攻關機制,組織實施一批戰略性、前沿性的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組織實施一批周期長、風險大、難度高、前景好的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力爭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性成果。更高標准培育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設以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和紫金山實驗室、姑蘇實驗室、太湖實驗室為引領,以技術創新中心為骨干,以工程技術創新平台為節點的科技創新平台體系,著力在江蘇創新“高原”上豎起更多“高峰”。

營造更優生態,充分激發創新活力

激發創新關鍵在於營造良好創新生態。

省黨代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博導、天目湖先進儲能技術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吳凡曾在美國留學工作近9年,歸國后不久就選擇來到溧陽工作,“未來5年,我們繼續並加大力度推進原創性硫化物全固態電池和關鍵材料研究,完善專利布局的廣度和深度,把原創性的工藝、技術、材料專利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避免核心產品受制於國外專利,為產業化孵化落地工作提供知識產權保護。”

吳凡說,當年來蘇既是緣於江蘇人才資源豐富、高校數量和質量位居全國前列,也因為溧陽市在動力電池領域布局的完整產業鏈,“期望人才政策和項目資源能對非江蘇本土高校的科研人員有更多投入支持,匯聚更多科技人才,讓科技力量萬馬奔騰。”

厚植創新土壤,要充分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建設高質量的科創載體。

省黨代表,張家港市委書記、張家港保稅區黨工委書記韓衛說,“十四五”期間,我們將大力引進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帶動性強的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和獨角獸培育企業,確保高新技術企業超2000家,新增科創載體超260萬平方米,新建10個以上海內外飛地科創中心。省黨代表,無錫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楊建平說,接下來將以高標准建設國際化的科創社區,創新創業的生態和環境向世界標准看齊,緊緊圍繞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集成電路設計、智能制造等產業主攻方向。“同時,我們將高定位打造能級高的產業集群,持續發力打造以數字經濟為核心,總部經濟、服務經濟為支撐的現代產業格局。”

今年10月11日,我省與國家知識產權局簽署《共建現代產業體系自主可控知識產權強省合作會商議定書》,按下了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服務我省“一中心一基地一樞紐”建設的加速鍵。省黨代表,省知識產權局黨組書記、局長支蘇平表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報告提出“全面提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水平”,“十四五”期間,我們將把“高質量”貫穿於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充分釋放全社會知識產權創新活力。

(責編:周夢嬌、張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