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民生

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優居”

江蘇東海:農房改善托起群眾“穩穩的幸福”

2021年12月07日14:09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圖為一新型農村社區全景。東海縣委宣傳部供圖

一排排精致的房屋,一個個配套齊全的基礎設施,與鄉村田園、房前屋后的花園構成了鄉村振興的美麗圖景。2018年9月以來,江蘇省東海縣將農房改善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工程系統推進,高標准抓好農房建設,高要求寫好“后半篇文章”,萬余戶群眾實現了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優居”,一幅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現代農村“藍圖”變成了現實畫面。

做全配套設施,打造奔頭多多“生活圈”

家中網購門口取,休閑健身在小區。在東海縣洪庄鎮洪福家苑新型農村社區,多家快遞點已經設到小區門口,居民網購的物品通過“交郵共建”方式及時送到快遞點,跑到鎮裡取快遞成為歷史。在小區內,健身器材、社區服務中心應有盡有﹔在小區周邊,黨群服務中心、幼兒園、休閑公園配套齊全。而這些,是東海縣農房改善建設的新型農村社區的標准化配置。

在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中,東海縣遵循“先規劃后建設”原則,在推進“五通八有十到位”標准建設的同時,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建設。在配套老年活動室、電影院、公園、健身廣場等同時,配齊超市、快遞收發點等便民服務設施,最大化地滿足群眾生產生活實際需求。

保留“鄉愁記憶”,感受“田園牧歌”。東海縣充分考慮鄉鎮和農村實際,尊重民俗和群眾生活、生產需求,適當配套建設農機停車棚和農家小菜園,既方便農民生產生活,又提升農房改善整體效果,實現“不變的鄉愁”與“美好的生活”的有機統一。

農民實現家門口創業就業。東海縣委宣傳部供圖

做強特色產業,打造收入穩穩“就業圈”

推動農房改善,建設新型農村社區要讓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關鍵在於守住群眾致富的“口袋”。

近年來,東海縣經過統籌發展,農業特色產業效應凸顯,設施蔬菜、鮮切花、草莓、葡萄、食用菌、藍莓等現代農業規模效應逐步顯現,全縣各鄉鎮基本形成了“一鎮一業”產業布局。在農房改善中,東海縣與產業發展、就近就業同謀劃、同部署,著力推進產業與居住融合發展。東海縣曲陽鄉在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的基礎上,依托特色水晶產業,在項目區建設水晶產業園,將水晶社區同水晶產業園、曲陽水晶街三者融合,形成曲陽鄉水晶產業區塊﹔石梁河鎮南辰社區通過發展高效農業、建設葡萄文旅小鎮等途徑,促進農民就近就業。

此外,東海縣還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組織黨員干部、專業技術人員、志願者到戶到地頭進行現場指導,幫助解決相關技術難題、提供相關政策咨詢、積極對接周邊企業,推動農戶就業,引導和鼓勵農民群眾自主創業。

圖為一新型農村社區房屋內景。東海縣委宣傳部供圖

做深社會治理,打造幸福滿滿“服務圈”

隨著一批新型農村社區的建成,如何優化治理讓社區更和諧、讓農民住得更舒心?東海縣堅持黨建引領,進一步理順新型社區和原村居黨組織、自治組織、集體經濟組織之間關系,採取“黨建引領、多措並舉、居民參與、共治共享”的模式,全面加強農房項目綜合治理,深入推進網格化社會治理,健全鎮村聯動工作機制。

在新型農村社區管理方面,聘請專業物業公司對小區實行高標准服務,建立保潔長效常態機制。全面加強社區治理,保証農民搬遷后鄉村治理及時跟進,讓老百姓改善的不只是住房條件,更多改變的是生活方式,留得住鄉愁、跟得上時代。

為加強鄉村治理,東海縣大力推進村規民約、鄉賢文化等具有農村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設,組織開展文明戶、美麗庭院等評選,倡導農村文明生活。通過建設一批村史館、民俗館,讓村庄文化底蘊和民俗特色得以傳承和延續。依托建立的農村大舞台,成立廣場舞、民俗表演等村文化演出隊伍,建立定期活動、演出機制,豐富農村文化生活,提升獲得感和滿意度。

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如今,隨著一座座新型農村社區的交付使用,新社區的醫療、教育以及高效農業、鄉村旅游等配套設施不斷集聚完善,讓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生活的變化,幸福穩穩且滿滿。(柴軍委 孫雯 倪紅雲)

(責編:唐璐璐、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