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住建行業高質量發展系列報道之一
費少雲:把城鄉建設的“時代答卷”書寫得更加厚實、更有分量

江蘇宿遷市來龍鎮白鹿湖新型農村社區。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供圖
打造讓生活更美好的美麗宜居城市,創建讓城市更向往的美麗田園鄉村。江蘇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指出,今后五年,要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扎實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田園鄉村高質量發展,持續改善農民住房條件﹔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進一步優化城鄉人居環境。
“報告為今后一段時間全省的住房城鄉建設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增添了動力。”江蘇省黨代表,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書記費少雲表示,今后,江蘇住建全系統將錨定省十四次黨代會確定的目標任務,堅持把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勇敢承擔起“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光榮使命中的住房城鄉建設責任,為推進住房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過去五年,全省住房城鄉建設系統,聚焦百姓關心、關注的老舊小區改造、農房改善等工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美麗宜居城市建設和美麗田園鄉村建設為抓手,推進美麗江蘇建設,全省住房城鄉建設事業實現了‘六個邁進’,城鄉居民的居住環境得到了切實有效的改善。”費少雲介紹,五年來,江蘇住房城鄉建設事業在全國保持總體領先、重點領域率先的引領地位,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改造后的南京秦淮區小西湖歷史風貌區。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供圖
住房工作在實現住有所居的基礎上向住有宜居邁進。實施棚戶區改造130.33萬套,近400萬群眾出棚進樓,城鎮保障性住房覆蓋率由22.58%提高到27.7%,改造城鎮老舊小區8700多個、惠及居民240多萬戶。
市政基礎設施在補齊短板的基礎上向基本現代化邁進。從水源水到龍頭水的全流程供水安全保障體系基本健全,自來水深度處理比例全國最高,太湖流域實現連續13年安全供水。各設區市和太湖流域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和落實機制基本確立。道路橋梁、軌道交通、綜合管廊、垃圾處理、公共停車、天然氣等設施建設步伐加快、能力水平大幅提升。
城市建設在完善功能的基礎上向品質提升邁進。率先實現國家園林城市設區市全覆蓋,城市建成區綠地覆蓋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全國領先。聯合國人居獎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數量全國第一。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級歷史文化街區數量位居全國首位。率先以立法形式推動綠色建筑發展。綠色建筑、節能建筑規模保持全國領先。
鄉村建設在人居環境改善的基礎上向綜合振興邁進。8.6萬戶農村四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任務全部按時保質完成。改善超過30萬戶蘇北農民群眾住房條件。命名324個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在全國率先頒布實施《江蘇省傳統村落保護辦法》,有效保護310個省級傳統村落和365組傳統建筑組群。
建筑產業在總量最大的基礎上向實力最強邁進。建筑業總產值和增加值每年均位居全國首位。建筑業企業建設項目覆蓋“一帶一路”沿線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工程建設領域全流程審批時限控制在60個工作日以內。
城市管理在強化精細管理的基礎上向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邁進。構建了全鏈條的垃圾分類處理系統,生活垃圾實現全量無害化處理,環衛清掃保潔質量持續提升。新(改)建城市公廁近7000座,新增停車泊位超過58.1萬個。城市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
落實黨代會精神,最好的應答是出發,最美的背影是趕路。新征程,新起點,江蘇建設者將不懈奮斗,守正創新,堅決把江蘇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在全省住房城鄉建設工作中落地落實。落實城市更新行動,建設美麗宜居城市。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提升城鄉建設品質。貫徹鄉村建設行動,打造美麗田園鄉村。防范化解安全隱患,筑牢安全發展底線。
藍圖已經繪就,逐夢惟有篤行。“我們將把工作放到‘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大局中來定位,在統一思想中凝聚智慧和力量,在扛起光榮使命中勇於擔當作為,努力把黨代會精神轉變為推動住房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力量,把城鄉建設的‘時代答卷’書寫得更加厚實、更有分量。”費少雲說。(筑建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