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隻爭朝夕,打造“一樞紐五城市”

好生態帶給南通市民滿滿的幸福
滬蘇通長江大橋
濠河畔的南通博物苑
南通城景 本版供圖 南通市委宣傳部
12月22日,歷時僅一年半建設,南通“大門戶”建設標志性工程——通州灣江蘇新出海口呂四起步港區正式啟用。該市“八龍過江”規劃的“第四條龍”——張靖皋長江大橋工程初步設計也於近日獲省發改委批復,開工指日可待……臨近歲末,南通在加速向前奔跑、沖刺。
“堅定扛起省委賦予的歷史使命,成為全省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南通必須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南通市委書記王暉說,深入貫徹落實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南通正以隻爭朝夕的勁頭,跑出加速度、打好主動仗,奮力建設“一樞紐五城市”,全力打造“北上海”“新蘇南”,努力以一域之發展為全省增光添彩。
□ 本報記者 陳炳山 陳明 徐超 賁騰
服務全省大局,
提升能級厚積增長動能
11月29日,省黨代會閉幕后的第二天,南通國際會議中心熱潮涌動。南通人才新政3.0版本在江海英才創業周暨科創產業人才發展大會開幕式上重磅發布,力度之大、長三角罕見的政策禮包引發全場驚嘆。
“省第十四次黨代會號召全省上下圍繞履行‘三大光榮使命’、實現‘六個顯著提升’,著力抓好九個方面重點工作,第一項就是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更大力度建設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王暉在致辭時開門見山,“省黨代會一結束,南通就舉行江海英才創業周活動,就是第一時間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省黨代會精神。”
省黨代會的戰略部署,正成為這座新晉“萬億之城”的奮斗指南。南通干部群眾欣喜發現,省黨代會報告頻現“南通元素”:北沿江、通蘇嘉高鐵、南通新機場、通州灣新出海口等一批事關南通未來發展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工程寫入報告﹔“努力把沿江地區打造成全省現代化建設先行帶、引領帶”“全力推進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支持蘇中地區跨江融合,加快實現中部崛起”“廣大民營企業家要以張謇為楷模,增強家國情懷,擔當社會責任,發揚企業家精神”等多項重點任務與南通直接相關。
更讓全市人民深感振奮的是,省黨代會期間,吳政隆同志來到南通代表團與代表們一起審議黨代會報告,勉勵南通“發揮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支點作用,努力成為全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發揮好支點作用,意味著必須提升城市能級,強化輻射帶動力﹔成為重要增長極,意味著必須厚積增長動能,跑出發展加速度。堅定扛起省委賦予的歷史使命,南通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迅速確定路線圖:更大格局、更深層次推進跨江融合,堅定不移對接上海、融入蘇南,加快推動通州灣新出海口、南通新機場、過江通道等工程建設,加快推動產業、科技、公共服務等領域協同,全力打造“北上海”“新蘇南”,引領帶動江蘇中部崛起﹔更大力度、更高質量推進向海發展,在沿海再造一個萬億級的新南通,成為江蘇沿海崛起主力軍。
東風勁吹滿目新,江海激蕩暖潮急。11月底以來,南通密集推出科技創新、沿江科創帶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等多項新政。江海大地,一幕幕高質量發展圖景激動人心:12月6日,全球首艘5000立方米雙燃料全壓式LPG運輸船在啟東交付﹔12月16日,亞洲最大海上風電場——如東海上風電場實現全容量並網投產﹔同日,長江新一代高端郵輪“長江三號”在海門交付……
“放眼全省謀劃南通發展,立足南通服務全省大局。”王暉說,以一域之發展為全省增光添彩,南通將奮力建設“一樞紐五城市”:突出交通先導,建設暢聯全國通達世界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突出創新驅動,建設更高水平國家創新型城市﹔突出跨江融合,建設深層次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標杆城市﹔突出向海發展,建設全國富有江海特色的海洋中心城市﹔突出綠色發展,建設彰顯生態之美的低碳花園城市﹔突出共建共享,建設宜居宜業幸福城市。
深耕實體經濟,
聚力打造“下一個萬億”
12月上旬,南通在兩張全國榜單上表現亮眼:賽迪顧問發布《先進制造業百強市(2021)》,南通位列第17,較去年提升9個位次﹔《中國經濟周刊》發布1-10月全國地級市財政收入十強榜,南通以627.4億元位居第6,較去年同期增長近11%。
與城市共同向上躍升的,是眾多活力十足的企業。11月,捧回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后,南通集成電路半導體產業龍頭企業——通富微電馬不停蹄以更大手筆投入創新。11月以來,先后與國內10多所高校簽訂產學研項目1500萬元。今年上半年,通富微電實現銷售70億元,預計全年可超150億元,較去年增長超過50%。以通富微電為代表,1-10月,南通規上工業高技術制造業產值同比增長39.4%。
作為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重要發祥地,南通始終將實體經濟作為發展的支點所在、重心所系。“十三五”期間,南通全市工業應稅銷售破萬億,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7.9%,居全省第二。錨定“成為江蘇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南通市“十四五”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規劃》明確:未來5年堅持“項目為王”,聚力打造船舶海工、新一代信息技術等5大重點產業集群,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以上,工業應稅銷售突破2.5萬億元,建成千億以上產業集群6個。
“下一個萬億”在哪裡?項目是南通重要的底氣來源。“未來5年,力爭每年有10個超百億項目在建。”南通市工信局局長曹海鋒信心滿滿。曹海鋒的期望並非遙不可及。伴隨著交通突破,放眼南通,僅“大通州灣”就已吸引落戶中天精品鋼等百億級以上產業項目16個,去年以來簽約10億元以上項目63個、總投資3328億元。
“十四五”期間,南通在交通領域投資總額預計達1500億元,為“十三五”時期的2.14倍,初步建成通州灣新出海口,開建南通新機場、北沿江高鐵、通蘇嘉甬鐵路、如通蘇湖城際鐵路,推動張靖皋、海太、蘇通二通道建設,加快形成“八龍過江”格局,經濟潛能將加速釋放。
“推動南通成為‘重要增長極’,產業是支撐、交通是基礎、動能在創新。”南通市代市長吳新明介紹,加速新舊動能轉換,南通正以南通創新區為核心,集聚全市70%的省級以上開發園區,80%以上的國家特色產業基地,80%以上的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85%以上的高校、科研院所,建設總面積1440平方公裡的沿江科創帶,構建“如魚得水、如鳥歸林”的一流創新生態,全力打造獨具江海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長三角高端制造新中心。
建設幸福城市,
讓“羨慕者”成為“享受者”
“實名羨慕”“別人家的小區”“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幸福”……12月18日,崇川區新城橋街道易家橋壹號院居民陳玲玲,坐在家中享受冬日暖陽,順手將新拍的小區美圖發到微信朋友圈,立馬收獲一大波留言點贊。
城市,是生活的空間,也是發展的載體。放眼全國,南通是近代以來,中國人基於自己的理念,全面規劃、建設、經營的第一座城市,被吳良鏞院士譽為“中國近代第一城”。“延續城市文脈,不能隻顧新城而遺忘了老城,要將老城的歷史記憶深深融入城市血脈之中,讓人們到了老城就想起南通,到了老城就能聽到熟悉的南通話,到了老城就能看到兒時城市的模樣。”王暉說,這對規劃、建設、管理提出非常高的要求,需要下“繡花”功夫。
讓新城與老城交相輝映。今年,南通主城區50個老舊小區基本完成升級改造。“十四五”期間,該市將有序推進城市更新,系統解決停車、充電、管網、加裝電梯、物業管理等突出問題,確保2000年底前建成的251個老舊小區應改盡改,讓不論生活在新城還是老城的群眾,都不只是現代化進程的旁觀者、羨慕者,而成為城市發展的獲利者、享受者。
冬日,行走在南通的大街小巷,幸福就像午后暖陽溢滿每個角落。省生態環境廳近日發布全省城市11月降塵量排名,南通以最低降塵量躍居榜首。截至12月14日,南通今年優良天數比率達88.8%,空氣質量連續三年保持全省第一。
呼吸之間的幸福源於壯士斷腕的決心。今年前三季度,南通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0%,在6個“萬億新秀”城市中位列第二。與此同時,南通的單位GDP能耗卻始終保持全省最低。近年來,南通堅決舍棄“沾灰”“帶毒”的GDP,取消海安、海門、啟東3個化工園區定位,關閉退出化工生產企業454家,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31.3%。
“生態文明與經濟建設,不是此消彼長,而是相得益彰。”吳新明介紹,該市正系統推進碳達峰行動,全面構建清潔能源體系、綠色制造體系、低碳生活體系,力爭到2025年,全市新增省級以上綠色制造示范工廠20家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較2020年再下降16%,單位GDP能耗完成省下達任務,成為低碳發展先行示范區,沿江沿海沿河形成魅力水岸空間,全域彰顯江風海韻花園城市風貌,建成美麗江蘇南通樣板。
記者手記 >>>
“不能等,等不及”
“南通發展的許多條件已經具備,現在是不能等、也等不及,我們必須乘勢而上、做得更好。”採訪中,南通市委書記王暉脫口而出的一句話,展現出一座城市向上生長的迫切之心。
“不能等,等不及”,源於對發展機遇和使命擔當的清醒認識。“將軍趕路,不追小兔”,胸懷高遠目標,就不會迷惑於小利、陶醉於小成。人如此,城亦如此。邁入“萬億俱樂部”的南通,沒有躺在功勞簿上沾沾自喜,而是在與發達地區對標找差中,清醒認識“南通應該發展得更好”﹔在多重戰略機遇疊加的“風口”前,敏銳判斷“南通正處於跨越式發展前夜”﹔從省黨代會勾畫的江蘇現代化建設藍圖裡,堅定扛起“成為全省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歷史使命,打造“新蘇南”“北上海”,支撐帶動北沿江發展和蘇中崛起。
“不能等,等不及”,體現出對發展目標和趕超路徑的清晰把握。巨輪行於大海而不迷航,是因為定位精准、方向明確。採訪中,記者深刻感受到,南通是一座方向感極強的城市。將國家戰略、省委要求與自身實際有機結合,南通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精心描繪了建設暢聯全國通達世界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更高水平國家創新型城市、深層次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標杆城市等“一樞紐五城市”藍圖,並明確各個板塊的任務和定位。將宏偉藍圖分解,就是一幅幅目標具體、路徑清晰的施工圖、作業圖,挂圖作戰、鼙鼓陣陣,催人奮進。
“不能等,等不及”,展示了對干部作風狀態和工作能力的更高要求。“正確的路線確定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復盤疫情嚴重沖擊之下南通“破萬億”歷程,可以說,正是持續激揚“敢爭第一、勇創唯一”的“狼性精神”,南通才在項目建設、疫情防控等多條戰線,打破一個又一個“不可能”。過去助力南通成功的秘訣,正成為其制勝未來的法寶。南通明年將協同推進“作風建設整治年”“營商環境提升年”,以進無止境的干部作風建設營造“萬事好通”的一流營商環境,讓各種市場主體、各類發展要素在江海大地自由生長、競相涌流,匯聚成推動南通成為“重要增長極”的澎湃合力。
“不能等,等不及”,隻爭朝夕奮進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南通一定會跑出漂亮成績,跑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徐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