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輿情·評論

向海發展 時至勢成(新實踐 新思考)

尹曉宇
2022年04月07日10:4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向海發展 時至勢成(新實踐 新思考)

《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2年04月07日 第10版 版面截圖

原題:向海發展 時至勢成(新實踐 新思考)

江強海弱,這是江蘇高質量發展面臨的困局。

江蘇擁有954公裡的海岸線,沿海灘涂面積約佔全國灘涂總面積的1/4,但是,江蘇省的海洋經濟長期偏弱,2020年江蘇省海洋經濟生產總值為7828億元,而同為臨海省份的廣東,同期海洋生產總值達1.72萬億元。

其實,江蘇沿海發展的基礎並不薄,沿海三個設區市——連雲港、鹽城、南通,都有一定的自然稟賦、區位優勢以及產業基礎。江蘇沿海地區處在東部沿海的中心地帶,北連環渤海地區,南接長三角中心區,東與日韓隔海相望,西連新歐亞大陸橋,地處“一帶一路”、沿江沿海交匯點,具有河湖連通、海河交匯、江海聯動等獨特優勢和條件。但長期以來,這些優勢卻被產業層次不高、城市能級不夠、港口功能不全所掣肘。

近幾年,隨著“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等重大戰略的推進,沿海三市的發展潛力開始顯現。以連雲港港、鹽城港、南通港為核心的沿海港口群布局基本形成﹔滬蘇通鐵路、鹽通鐵路、連徐高鐵等相繼建成運營﹔盛虹煉化一體化、中天鋼鐵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有力推進﹔江蘇自貿試驗區等載體平台加快建設……2021年,三市的地區生產總值超過2萬億。

但與沿江發展相比,沿海發展還是相對滯后,江強海弱的局面尚未改變,江蘇要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沿海就顯得非常迫切。

從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來看,江蘇沿海地區是新亞歐大陸橋沿線地區、長江經濟帶、淮河生態經濟帶重要出海門戶。從區域發展來看,江蘇加快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能夠為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提供產業轉移、創新轉化、功能拓展空間,促進長三角區域更加協調均衡和一體化發展。從江蘇本省的協調發展來看,加快陸海統籌發展、推進沿海地區加速隆起,可以形成全省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形成沿江沿海沿河沿湖優勢互補。

目前,江蘇省級層面已成立江蘇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配套《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2021─2025年)》的各種方案正在陸續出台,江蘇上下正以最大合力推動沿海區域的高質量發展。

江蘇向海發展,其時已至,其勢已成!

 

(責編:唐璐璐、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