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教育

江蘇大學生:別樣的求學時光 別樣的青春風採

2022年04月08日07:37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別樣的求學時光,別樣的青春風採

疫情之下,大學生活不得不頻頻轉入隔離、網課模式,有遺憾和失落在所難免,但校園裡還有更多的成長和收獲。那些看似被“耽誤”的青春,正因抗疫和奮斗煥發另一種光彩。

沒有“躺平”的青春,

隻有奔跑的歲月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所有的計劃和憧憬。對於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器動力工程專業大四學生王彤來說,過去三年,各種“不確定”隨時降臨,答案都是“不好說”。

在經歷網課崩潰、頻繁與父母爭執、各種沮喪頹廢后,王彤嘗試重新找回學習、生活的節奏。“每天早起看新聞,看到很多‘逆行者’挺身而出,‘宅家者’相互鼓勵,也看到城市與城市、人與人之間跨越空間、距離的溫暖守望。”王彤漸漸明白,疫情何時結束尚未可知,但自己可以決定用什麼樣的心態和狀態面對困境。

重新抖擻精神,網課效率也高起來。“上網課,其實學習時間更機動,隻要調整好作息,在不被打擾的環境下,進入‘心流狀態’反而更快。”王彤說,“宅家”日子裡,她把注意力更多地從外界拉回自身,開啟一段梳理自己、了解自己,更好與自己相處、與自己和解的“特殊之旅”。得益於自律高效的學習,重返校園后,王彤的專業課成績突飛猛進,從年級100多名躍至前三名。她抓緊寶貴的校園學習時光,與隊友們交流、合作,在全國“數學建模”競賽中取得團隊二等獎,並成功保研本校。

想去的遠方去不了,想見的朋友見不了,想參加的活動被一次次“因故取消”……疫情讓很多計劃戛然而止,卻也給另一些目標的實現提供契機。

2020年年初,蘇州大學哲學專業碩士王祎鵬就籌劃好暑期安排——參加聯盟高校的線下夏令營,再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因為疫情,計劃成為泡影,讓王祎鵬一度陷入“低迷期”——最初是對未知病毒的恐懼,隨后是對開學遙遙無期的焦躁,再后來是每天醒來不知道該干什麼的空虛,“每天一睜眼,就要發愁今天干什麼,上網課也是人醒了腦子沒醒的感覺。”

不得已慢下來的生活,恰好彌補了平日裡的“沒時間”。熱愛支教事業的王祎鵬終於有時間整理剪輯過去到各地支教的素材,並發布到B站上。一段時間的潛心研究和反復操作,王祎鵬不僅變成視頻剪輯達人,還成了B站上小有名氣的“UP主”。“疫情確實帶來很多遺憾,但我也收獲很多新技能,這令人難忘的三年,過得飛快又充實。”

與學生“面對面”溝通少了,南京財經大學會計學院輔導員王歆對學生有很多“不放心”:線上學習效率怎麼保証?“宅家”時間會不會一直“葛優躺”?會不會因為疫情的“不確定性”焦慮或消沉?但她欣喜地發現,同學們並沒有因為疫情虛度時光,而是在等待“春暖花開”的日子裡,沉澱自己、提高自己,比如疫情期間學校出現不少“學霸寢室”,很多學生解鎖不少新技能……“大學生的職責是‘平整土地’,而非焦慮時光,大家都在努力以自己的方式,追逐夢想、書寫精彩。”

熬過艱難時刻,

收獲最溫暖的力量

最近每到傍晚,南航的校園操場上,師生、宿管阿姨、保安大叔邁著輕快步伐,走進“舞池”,歡快的舞步傳遞著樂觀和信心。這些校園廣場舞的視頻發到網上后,很快引來眾多圍觀。網友評論說,“這就是大學生,充滿活力”“放飛自我,自信放光芒”“這就是青春的樣子”。

南航大二學生周禮兵,是校園廣場舞的編排者之一。過去三年,周禮兵經歷高考延期、寒暑假“加更”以及“困”在校園等各種突發情況,沮喪無奈之外,他意外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溫情。

2020年,面對高考延期、備考焦慮,是父母的陪伴幫助周禮兵度過難熬的日子。父母的影樓生意慘淡,但他們隻字不提,每天鼓勵、開導他,陪他散步、運動,緩解壓力。“那幾個月,我和爸媽說的話,可能比之前初中和高中加起來都要多。”

在校期間,他也時常被校園內的互助友愛感動著、鼓舞著。他向記者分享這些“溫暖片段”:學校“應急”大群內,有位同學突發腸胃炎需要藥品,在群裡求助后,短短幾分鐘就有人送來藥品﹔去年暑假前,他和幾位同學因為實習在學校多住幾天,當時食堂停業,宿管阿姨特意送來熱飯熱菜,順帶還塞了一小箱水果……“這些人與人之間最朴素、最真切的‘小瞬間’,如同一道溫暖光亮沖破疫情陰霾,支撐我度過這段特殊的大學時光。”周禮兵希望,通過策劃廣場舞等文藝活動,解鎖更多疫情期間打開快樂的方式,讓這道“光”照亮更多人。

逆向而行、向暖而生,在更廣闊的戰疫一線,他們努力傳遞更溫暖的力量,用實際行動証明他們的成長,展現青春擔當。

3月27日下午1點左右,在東南大學核酸採樣點引導秩序3小時后,大二學生鐘嘉媛拖著酸麻的腿回到宿舍。

疫情發生之初,在學校第一次大規模核酸檢測採樣現場,一個個白大褂、紅馬甲來回奔忙的身影深深打動了她,“愛與希望可以比病毒‘跑’得更快,青年人也應為守護大家的生命健康安全出一份力。”從那以后,隻要時間允許,鐘嘉媛都會報名參加抗疫志願活動。“每次都得提前設好鬧鐘,基本上學校100多個名額一放出來就‘秒’光。”鐘嘉媛說。

而作為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大四學生,李遠浩和同學們選擇用另外一種方式抗疫——用紙筆去記錄身邊與疫情角力的普通人。醫生、社區干部、農戶、貨運司機……各色人物和故事出現在同學們筆下。“連續兩個多月,200多名學生每天都有一篇報道,集成了一本厚厚的冊子。”

李遠浩曾在2019年發起項目《九千萬分之一:基層黨員視覺檔案》,帶領團隊走過江蘇、陝西、寧夏等省區,用圖片故事、紀錄片講述各地基層黨員的事跡。“我們看到了環境守護人的堅守精神、城市保障人的擔當精神、科技研究人的攀登精神、群眾帶頭人的奮斗精神及健康守護人的奉獻精神。”從這些黨員故事中,李遠浩看見“人”的力量,也找到應對疫情的答案——“擇一事、終一生,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我們依然可以選擇堅守,始終向著一個目標堅定前行,用一生去拼搏奮斗。”

望著抗疫一線的年輕身影,蘇州大學團委副書記嚴韻致時常感嘆學生們“一夜之間長大了”。三年間,蘇州大學參與抗疫志願工作的學生超過5000人。“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書寫人生、創造歷史。經過抗疫一線的戰火淬煉,00后們正成長為有志氣、有底氣、有骨氣的新時代青年人。”嚴韻致說。

被疫情“偷”走的時光,

見証精神的成長

如果沒有本輪疫情,4月8日,擔任東大話劇團副部長的鐘嘉媛和同學們排練的話劇《暗戀桃花源》將在學校上演。這個從去年就開始籌備的話劇團年度匯演因為疫情被無限期擱置。放在過去,鐘嘉媛至少要消沉幾天,但這一次,從接到通知那一刻,鐘嘉媛就坦然接受現實,“當時滿腦子想的是如何和同學們解釋,尤其是剛進大學、對這部劇充滿期待的學弟學妹們。”

三年來,鐘嘉媛與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打了太多次交道——2020年高考迎來“加時賽”,2021年暑假被“困”學校,2022年年初准備前往珠海參與《紅色路橋視頻——港珠澳大橋》拍攝,臨行前兩天被通知叫停……在她看來,與其失望和沮喪,不如把疫情變成磨礪意志、涵養心態的機會,更精心地打磨這段特殊的時光。疫情期間,她重新拾起手工,用手機拍攝過去不曾發現的校園的美,學會PS技術,每兩周讀一本書……“當下,即便面臨種種不確定性,也不能放棄對確定性的努力,要用更開放的心態去擁抱變化,用更篤定的力量去迎接挑戰,用更專注的學習去成長突破。”

在各種變化中,看清、找准目標,甚至在不安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和靜氣,同樣是王彤在疫情之下的意外“收獲”。“如果我們能從對抗疫情的過程中,磨練心智,得到啟發,那這就是長在身上的‘本領’。”最近,她加入抗疫一線,每天在核酸採樣點志願服務5小時,核驗人員身份信息。“這段看似被‘耽誤’的時光,其實是讓我更加了解自己,知道自己需要克服什麼,潛能在哪裡,這讓我在應對不確定、應對挑戰時,有了更多的自信和底氣。”

“當代青年對破解人生難題的決心、勇氣和智慧是超出我們預期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團委書記王靜說,我們親眼見証無數青年在政府、學校、社區的號召下,一呼百應,不懼危險,奔赴抗擊疫情志願服務的一線﹔見証了他們在網課中依然堅持挑戰,不斷在專業學習、科研、學術中勇創佳績、摘得碩果﹔見証了他們即便在學校足不出戶,也能在操場、畫室、琴房點亮屬於自己的舞台,綻放最美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他們在疫情的大環境下,完成了自我角色的轉換,也映照出青春最美的樣子。”

(責編:蕭瀟、唐璐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