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解讀大豐農商銀行發展模式之三

大豐農商銀行:崇德向善 以責任和公益潤澤社會

張瀚天
2022年04月24日20:48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隨著我國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和農村金融改革的日益深化,農村商業銀行憑借體制及地緣優勢,在農村金融領域具有極大的發展空間。作為農村金融市場的主體,農村商業銀行如何拓展業務、管控風險、發揮優勢,為社會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人民網聚焦大豐農商銀行,解讀其發展模式,挖掘區域農商銀行的時代價值。

近年來,“新金融”的話題在金融界頗受關注。新金融理念的核心是以人民為中心,這也要求金融機構必須轉變金融服務的理念,立足新發展階段,特別是共同富裕的要求,思考如何讓金融更好地服務社會。

作為地方金融排頭兵,位於江蘇鹽城的大豐農商銀行在不斷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同時,也在積極探索“新金融”的實現路徑,創造運用多種形式,踐行“人民自己銀行為人民”的庄嚴承諾,堅持崇德向善的濟世情懷,用責任和公益反哺社會。

2020年大豐農商銀行向援湖北黃石醫療隊捐贈款物。受訪對象供圖

鐵肩擔道義 化身社會責任“扛旗者”

2021年9月,大豐農商銀行舉辦的愛心助學活動結束后,79歲的俞筱濤老人走到該行領導面前,表達了想申請降低貸款還款利息的願望。

原來,2011年,俞筱濤老人的兒子在大豐農商銀行辦理了20年的按揭貸款用於購買住宅,但造化弄人,兒子、兒媳分別於2013年、2019年患病去世。20多萬元房貸、親人看病的8萬元債務以及孫女每年2萬多元的上大學費用,一下子壓在了他的身上。老人自己也是癌症患者,而他每月退休工資僅3900元。但就是這樣困難的家庭,多年來在銀行的貸款卻沒有出現過一次逾期。在俞筱濤老人看來,公家的錢,一分都不能欠。

大豐農商銀行了解到俞筱濤家的情況后,立即召開會議,研究決定每年向該家庭捐贈生活費用47000元以保障其孩子讀完大學,保障其居有定所。

這樣的善意之舉,在大豐農商銀行並非個例。2015年,大豐農商銀行與三峽移民王氏兄弟簽訂捐款協議,每年資助10000元用於兄弟倆的學習和生活,這個捐助持續了五年,直至兩人高中畢業。“大豐農商銀行不僅要給老百姓帶來便捷的服務,更要有溫馨的關懷,盡我們的能力為困難群體排憂解難。”大豐農商銀行黨工部負責人何蕾說。

為了給困難群眾撐起“一片晴天”,大豐農商銀行多年堅持主動回饋社會,扛起愛心傳遞的“大旗”,冠名設立“五大基金”,實施愛心助學、助困、助殘、助貧、助老、助醫“六大行動”,累計為社會捐助關愛資金2000多萬元。此外,該行還每年捐贈200萬元專門用於助力教育質量的提高和失學兒童上學。

近年來,大豐農商銀行積極對接大豐人民醫院、中醫院等醫療單位,提供專項授信資金1億元。在2020年武漢新冠疫情期間,該行向鹽城援湖北黃石醫療隊捐助款物90萬元,向抗疫一線醫護人員捐款18.23萬元。

不僅是對社會公眾,對員工負責也是大豐農商銀行踐行社會責任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行員工高雪蓮1994年入行,2018年6月不幸被確診為急性白血病,該行第一時間發出了“獻出一份愛心 溫曖農商真情”的倡議,全行員工積極響應、慷慨解囊,僅用三天時間就募款13.65萬元。經過治療、化療、干細胞移植,她目前身體狀況良好。

“每一名員工既是我們的同事,更是我們的家人。”何蕾說。

圖為位於大豐恆北村的大豐農商銀行金融服務站。受訪對象供圖

助民更惠民 擔當金融服務“先行者”

作為“三農”工作的基層金融抓手,大豐農商銀行主動融入地方經濟發展大局,始終將鄉村振興放在首位,積極尋找服務地方的新角度、新方式,讓鄉鎮老百姓“足不出村”就可享受到金融服務。

“真的很感謝大豐農商銀行送來的‘及時雨’!”顧女士說。2014年3月份,家住大豐市區的顧女士和朋友到鄉下投資建設生豬養殖場,遇到資金困難。大豐農商銀行創業支行工作人員得知這一情況后,主動上門服務,僅用2天時間就為她辦理了30萬元創業貸款。在創業支行的幫助下,顧女士不僅購買了飼料、藥品,還給豬舍安裝了空調。

這是大豐農商銀行創業支行設立后成功發放的第一筆創業貸款。據了解,為支持雙創,大豐農商銀行設立創業支行,並與當地區行政審批局、人社局、國稅局、不動產登記中心、民政局等20多個單位聯合辦公,形成了行政審批事項與金融服務相配套。

“創業支行成立的目的,在於為廣大新注冊的市場主體、創業大學生以及其他創業者提供開戶、金融政策咨詢、創業貸款發放等服務,讓創業者能夠從工商注冊、稅務登記、社保繳納到創業融資等方面享受一條龍服務,這是為民辦實事、簡化行政審批服務、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重要一環。”何蕾介紹。

截至2021年12月末,大豐農商銀行創業支行的創業貸款累計投放了5.84 億元,服務3398戶客戶。

為支持鄉村振興,讓廣大村民享受便捷金融服務,2012年開始,大豐農商銀行提前布局,在大豐地區推廣“金融便民服務到村”業務。歷經八年多的推廣使用、升級迭代,大豐農村地區支付結算效率進一步提升,有效緩解了網點櫃面壓力。

在鄉村地區,金融業務產品與場景如何融合?為此,大豐農商銀行積極構建更加統一、完整、規范化的農村普惠金融服務體系。2020年開始,該行對轄內滿足條件的助農取款服務點、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的軟硬件進行規范化升級,打造全新的“大豐驛站”品牌。

目前,大豐農商銀行在鹽城市的小海鎮、萬盈鎮、方強農場、大中農場等農村集中居住區建設了新型普惠金融服務站點,依托村委、農資站等陣地形成“金融+電商”“金融+農資”的金融格局,更將當年“鐵腳板”下鄉的精神繼續發揚光大,派駐支行服務專員進農場、進村、進組、為居民提供信貸、存款、電子銀行等各種金融服務,全面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截至2021年末,大豐農商銀行共設立普惠金融服務點355個,實現了行政村全覆蓋。

圖為大豐農商銀行工作人員指導老年人使用自助設備。受訪對象供圖

跨越“數字溝” 甘做溫暖百姓“示范者”

移動互聯網時代,年輕人動動手指,衣食住行全搞定,然而對於部分老年人來說,不會用智能手機帶來的掃碼難、就醫難、支付難、辦事難,時時刻刻都在困擾著他們。

“他們可能還在吃力地提著米面油,氣喘吁吁爬樓梯﹔可能頂著寒風在路邊等了很久,卻攔不到一輛出租車﹔更可能因身體不適,卻不會用手機挂號就醫,隻能去窗口排長隊……這些都是老年人可能遇到的麻煩。”大豐農商銀行志願服務隊的一位成員說。

為幫助社區老人學習智能手機的使用,大豐農商銀行志願服務隊和大豐區眾心助困聯合會婦聯志願服務隊的巾幗志願者們,開展了“讓老人玩轉智能手機”的系列培訓課程和智能手機應用講座。在培訓現場,志願者通過PPT,圖文並茂地講解了智能手機的使用方法,並一對一指導退休老人操作大豐農商銀行醫保電子憑証。“從實際出發,從細節入手,讓老人更好地融入智能時代,共享智能時代帶來的便利。”何蕾說。

“考慮到因身患重病、行動不便、無自理能力等無法自行前往銀行網點辦理業務的意識清醒的特殊群體,我們還推出了上門服務制度。”何蕾介紹,這部分用戶隻需要電話預約,臨近的大豐農商銀行網點工作人員就可以攜帶便攜式自助設備第一時間為其上門辦理相關業務。

面對各類網絡金融詐騙手段,大豐農商銀行積極宣傳金融知識。考慮到老年人是金融詐騙的主要受害群體,該行定期針對老年人客戶開展金融知識專題宣傳,包括識假幣宣傳、防范非法集資宣傳、金融消費者權益宣傳、自助設備使用方法指導等,增強老年人風險防范能力。

“現在逛商場、超市,去醫院取藥,都得掃健康碼,我得先打開手機,再找半天。這下志願者幫我把健康碼的快捷方式放在手機桌面上了,一打開手機就能看見。不論是買藥還是進超市,都很方便。”胡延春老人高興地說。

(責編:孟二波、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