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浦口:數字賦能 點亮鄉村振興夢

在南京市浦口區,坐落著一個植物夢工廠。這裡種菜不用土,全程不打農藥,以人工光加自然光模擬生長環境,為農業生產插上了科技翅膀。
“我們採用淺層水培技術,水肥一直在根部流淌,這樣培育出的蔬菜不僅品質好、味道純,也含有更多的微量元素。”南京橋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洪介紹,以菠菜為例,其維生素B9(俗稱葉酸)含量高於土培的5倍,維生素C含量高於土培的50%。據了解,廠內一年四季都可以進行定植,68條苗床全年可生產葉菜90噸左右。
植物工廠既是技術上的創新,也是模式上的創新。“這多虧了南京市和浦口區兩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不僅幫我們對接科研資源促成項目落地,還給予了政策和資金上的扶持。”陳洪憧憬,這個植物夢工廠作為現代農業展示基地,未來還能發展農業旅游。
植物夢工廠是南京市浦口區打造數字鄉村的一個縮影。2020年9月,該區入選國家級數字鄉村試點名單。以數字化帶動“三農”彎道超車,當地做出諸多探索。
近日,在浦口區湯泉農場數字大田項目現場,佔地1200畝的麥苗郁郁蔥蔥,長勢喜人。滿載農藥的植保無人機從麥田上方掠過,旋翼下氣流推動農藥霧流均勻散開。“實時高度:2.4米﹔實時速度:每秒4.5米……”南京幫你忙農機專業合作社技術人員王家運的手機上,無人機的實時情況精准顯示。“以前人工打藥,一天最多三五十畝,現在,我吃頓飯的功夫,無人機就能作業100多畝。 ”王家運笑著說。
據了解,入選國家級數字鄉村試點區后,浦口先后投入4.9億元,借力農創中心國家級農業科技平台資源,聚焦基礎設施建設、智慧農業升級、鄉村數字治理、公共服務等多個方面,部署與完善了3個“數字鄉村”平台,大田、畜牧、水產、設施等4類數字農業基地和10個物聯網基地,基本實現了數字化支撐“生產、生活、生態”服務,初步探索出具有當地特色的數字鄉村建設體制機制。
“我們‘摸著石頭過河’,一方面要解放思想,邁開步子,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另一方面要提前將改革中可能遇到的問題發現並加以解決。”浦口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慧星憧憬,試點的終點,就是要成為示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