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南京溧水:富民興業,鄉村振興順“路”延伸

2022年06月17日16:26 | 來源: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富民興業,鄉村振興順“路”延伸

溧水區晶橋鎮農路“顏值”很高。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馮興 攝

“這段約1.6公裡的農路是孔楓線的一部分,也是全國最美農村公路,是我們晶橋鎮鄉村旅游的‘顏值擔當’。”昨天,溧水區晶橋鎮護路員、楓香嶺村社工田偉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每天清晨,他都會戴好頭盔、袖章,穿上反光背心,登錄“溧水智慧交運”App,騎著電動車開始巡路。

昨天上午,田偉之在楓香嶺村通往省道246的鄉村公路巡查時,發現一段路面有泥土,他立即拍照上傳到App,晶橋鎮“路長辦”的工作人員接到信息后,就近安排養護員根據定位趕到現場,完成了路面清理。而在過去出現類似問題的時候,不但處理流程不順暢,農路管養責權不清、管養水平不足等矛盾還較為突出。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溧水區積極探索農村公路管養機制,明確了以鎮街為主體、溧水區交運局為主管的管養責任體系,創新建立了“合作社+農戶”養路護路模式,以路為引,激發鄉村合作社和村民養護農路的積極性。

近年來,溧水區在全域改擴建農村公路439公裡,目前全區農村公路總裡程達1300公裡,鎮街與行政村之間四級公路通達率100%。“過去,我們的農路主要是水泥路,養護比較簡單,日常清掃就可以,如果有破損,就補一些混凝土。但現在我們的農路都是瀝青路,對路面的養護有更高的要求,所以,我們根據每15公裡一名護路員的‘路長制’原則,安排了114名護路員每天巡查守護全區農路。”溧水區公路事業發展中心主任夏光平說。

聯網成片成環的農路便利了村鎮交通,“路長制”加強了對農路的巡查,但也需要投入更多的養護設備和養護人員。在設備方面,溧水區依靠省市區三級配撥的專項資金,合作社養路站有了洒水車、掃地車、補路設備等,而在養護人員方面,“閑散”的村民成了交通部門與鄉村合作社“盯上”的對象。

在芝山村農路旁,記者見到了養護員芮敬文,他告訴記者,自己以前是村裡的“閑散人員”,自家土地流轉交由合作社統一進行標准化種植后,他隻能打打零工,大多時間無所事事。“家裡孩子老人都需要照顧,不想跑太遠去打工。”芮敬文對記者說。“合作社+農戶”養路護路模式在芝山村推廣后,曾經在工地給別人開過工程車的芮敬文在村合作社的招聘中脫穎而出,成了村裡的農路養護員,負責駕駛洒水車,養護自己村裡的每一條路。“我現在感覺完全不一樣了,直接在家門口就業了。每天都特別充實,不僅能照顧家裡的孩子老人,每個月還能拿5000多塊錢的工資,非常知足。”芮敬文告訴記者,農路養護工作並非一成不變,如果他在“溧水智慧交運”App上收到提醒,看到護路員上報的問題中有他負責路段的路面有污穢需要清理,他必須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使用洒水車對路面進行沖洗,“自己家門前的路肯定要養護好!”

據介紹,溧水區在晶橋鎮試點開展“合作社+農戶”養路護路模式,委托芝山村南京石燕農地股份合作社開展轄區內135公裡農村公路日常保潔工作,石燕農地股份合作社專門成立農路管養隊,截至目前,該合作社為本地村民提供了20個工作崗位,人均年收入達6萬元。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交通運輸部近日召開的“路長制”運行情況調研座談視頻會議上,南京溧水區作為全省區縣級代表向全國分享了“路長制”和創新養護模式的經驗。

溧水區交運局農路科副科長翁盼對記者說,農路不僅是農民出行、農產品運輸的道路,更是資金、人才、產業等要素下鄉的通道,而這種創新模式的探索,將為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保障。近年來,市區兩級交通部門積極探索“富民興業”新模式,發揮農村公路資源集聚作用,發展合作經濟、帶動農民致富,不僅鼓勵沿線群眾在鄉村旅游、都市型現代農業等領域就業創業,還讓更具時代特色的鄉村振興模式順“路”延伸拓展,真正實現“四好農村路”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的目標。

□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馮興

(責編:蕭瀟、張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