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看中國·千家萬戶的事

鄉村振興的徐州馬庄樣板

閆峰
2022年06月24日07:30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2017年12月12日,習近平來到江蘇徐州馬庄村考察,看到村民們手工制作的特色香包,連連稱贊“真不錯”“很精致”。這是習近平在香包制作室與村民王秀英老人交流。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2017年12月12日,習近平來到江蘇徐州馬庄村考察,看到村民們手工制作的特色香包,連連稱贊“真不錯”“很精致”。這是習近平在香包制作室與村民王秀英老人交流。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繡一個團團圓圓香包,祝家家團聚幸福美好﹔繡一個和和美美香包,祝人人平安四季香飄。香包繡起來喲,香了天和地,年年歲歲繡出了百花爭俏……”

在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潘安湖畔的馬庄村,村民一天的生活是從一曲甜美的《香包情》開始的。早上6點,歌聲響起,村庄醒來。大街小巷裡,干干淨淨﹔粉牆黛瓦間,炊煙裊裊。2017年12月1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后首次地方考察曾來到這裡,夸贊賈汪轉型實踐做得好,現在是“真旺”了。

4年多來,馬庄村黨委班子牢記囑托,帶領全村干群堅持“腦袋口袋一起富”,走穩“黨建引領、鄉風潤村、產業富民”之路。

王秀英老人指導孫女制作香包。人民網 閆峰攝

王秀英老人指導孫女制作香包。人民網 閆峰攝

有“情”香包引領產業富民

歷經滄海桑田,採煤塌陷區變身為美麗的潘安湖。馬庄人臨湖而居,如今吃上了鄉村旅游飯,而大家伙兒現在的好日子離不開一隻小香包。

從潘安湖景區東門進去,不到一公裡處,景區主島碼頭的對面就是徐州香包非遺傳承人王秀英的香包工作室:近100平米的工作室內彌漫著一股中草藥的味道,手工縫制的中藥香包琳琅滿目。“這就是‘真棒’香包。”老人拿出一款長圓型的香包說。

“那天下午,看到總書記走進來那一刻,我激動得不知道說啥好,總書記還花錢買了一個香包,說給我‘捧捧場’。”往事如昨,85歲的王秀英身體康健,她的香包事業也后繼有人,“不僅兒子兒媳加入到香包制作中,連剛大學畢業的孫女也回來幫忙了。”

馬庄村香包產業負責人厲慧卿說,2018年,村裡將手套廠老廠房改建成香包文化大院,集款式研發、制作、體驗、產品展示和銷售為一體。在這裡,每天固定有60多位村民“上班”做香包,年齡從20多歲到80多歲不等,人均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

“‘真棒’香包走紅后,一直是咱們的主打產品,一年到頭供不應求,我們香包產業去年產值做到了800多萬元。”為了擴大渠道,厲慧卿還帶著部分村民做起了直播帶貨,“最成功的一次,2個小時賣了32萬元。”

時下,正是香包的旺季。在年初這輪疫情解除后,馬庄村的姑娘媳婦們得以施展手腳。作為徐州香包的第五代傳承人,孫歌堯一有空就泡在奶奶王秀英的香包工作室。“奶奶一輩子做好一件事,這種專注精神我要傳承下去,也希望在香包創新上加入新時代的元素。”

馬庄村黨委書記毛飛介紹,他們借助香包這個產業龍頭,依托緊靠潘安湖景區的資源優勢,採取了包括民宿、民俗表演、中草藥種植、農業觀光採摘等在內的多元化農旅融合發展模式,讓馬庄村鄉村振興的路子越走越寬闊。

馬庄農民樂團在排練節目。人民網 李子佩攝

馬庄農民樂團在排練節目。人民網 李子佩攝

有“聲”力量助力鄉風潤村

文化大禮堂,是馬庄村使用率最高的一個公共場所。每逢節慶假日,在舉辦活動或有游客提出要求時,文化大禮堂都會爆滿,這時的“主角兒”是馬庄農民樂團。

2017年1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正是在這裡觀看了樂團的演出。“總書記當時說‘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在這裡看到了實實在在的落實和弘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能光看農民口袋裡票子有多少,更要看農民精神風貌怎麼樣。’”在當了6年樂團團長的孟輝眼裡,樂團的作用就是成為鄉村振興中一支助力鄉風潤村的有“聲”力量。

馬庄在1988年成立農民樂團的動因,是老書記孟慶喜看到當時村裡存在酗酒、賭博、迷信、斗毆等不良風氣,嘗試通過文藝的力量來改變。歷經風雨沉浮,這支隊伍進了京,出了國,還獲得了一個個國際獎項,成了活躍在大小舞台、服務鄉村發展的一支文藝輕騎兵。

“馬庄和樂團已經融為一體了,村裡從月初升國旗,周末廣場舞會,過年辦‘村晚’,到平常各家各戶的喜事,都少不了咱農民樂團撐場。”孟輝說,樂團成立30多年來,馬庄村一直保持著難得的和諧,幾乎沒有發生過刑事和重大治安案件,這是文化浸潤人心的力量。

除了傳統的文化陣地,樂團也在開辟網絡舞台。“馬庄農民樂團是一支純粹由村民組成的銅管樂隊,吹拉彈唱的都是咱老百姓自編自導自演的節目,弘揚咱老百姓身邊的好人好事。”4月份開始,每周六晚7點,孟輝在文化大禮堂裡開直播,這是他的開場白。

每次直播前,孟輝都會組織隊員認真排練,他說:網友糊弄不得,樂團的名聲也壞不得,“樂團可是咱馬庄的一塊金字招牌。”

馬庄村以晨會開啟一天的工作。人民網 閆峰攝

馬庄村以晨會開啟一天的工作。人民網 閆峰攝

有“力”黨建提升基層治理

“這幾年在我們村和我身上發生了很多變化。我的變化是集體觀念更強了,對集體的事情更關心了,發現一些和群眾密切相關的事情,我會主動地向村裡反映,也會主動去引導社會風氣。”村裡升國旗儀式后是保留節目“國旗下的講話”,輪到老黨員徐傳貴時,他講了兩分鐘,說的句句都是心裡話。

有著35年黨齡的徐傳貴,在馬庄村黨員活動室裡親耳聆聽過習近平總書記的教誨。“總書記說,農村要發展好,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好班子和好帶頭人,希望大家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把村兩委班子建設得更強。”徐傳貴對此記憶猶新。

“每月1號升國旗,組織‘國旗下的演講’,黨員干部每天開晨會商討工作,目的都是讓黨員干部勇於亮身份、嚴要求,提高擔當精神和服務意識。”毛飛介紹,馬庄村黨委下設7個黨支部,共115名黨員,“在我們村,要求群眾做到的,黨員干部必須帶頭先做到﹔要求群眾不做的,黨員干部必須帶頭禁止﹔村裡號召什麼事情,黨員干部始終走在前面”。

行走在馬庄村整潔的街巷,隔不多遠總能看到一些家門口挂著“共產黨員戶”“十星級文明戶”等銘牌。“這既是榮譽,也是責任,他們大多數還是‘十必聯’群眾工作法聯系戶。”毛飛說,“十必聯”是動員黨員、鄉賢、熱心群眾等積極參與基層治理,在群眾家中有喜事、喪事、難事、急事、病事時上門聯系,在群眾家中有矛盾糾紛、信訪訴求、當兵入伍、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的情況時上門聯系,讓黨員走進群眾家門,讓群眾訴求及時得到回應。

已經退居二線的老書記孟慶喜現在變身為志願宣講員。每逢周末假日,在馬庄村的廣場、涼亭裡,在潘安湖景區的游客中心前,他把馬庄村的發展故事結合黨的方針政策講給村民或游客聽。哪家有了疑難雜事,他也樂於出面,事情在他手裡總能大化小、小化了。

老書記發揮余熱,新班子愈建愈強。馬庄村黨委注重抓黨建、強作風,努力實現黨風正、民風淳、人心齊、效益增。與2017年相比,馬庄村集體收入從187萬元增至2021年的500多萬元,村民人均收入從1.86萬元增至3.5萬元。馬庄村下轄三個自然村,有個村在3年前改名叫做“真旺村”。毛飛說,馬庄村將義不容辭率先做好賈汪“真旺”的時代答卷。

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

(責編:蕭瀟、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