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南通海門:全力打造對接滬蘇橋頭堡,爭當跨江融合新示范

2022年08月29日15:47 | 來源:南通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海門,在追江趕海中攀高

東臨波瀾壯闊的黃海,南倚奔流不息的長江,這些年來,素有“江海門戶”美譽的海門正充分發揮“通江通海通上海連南通主城”的優勢,搶抓機遇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積極推動跨江融合,全力打造對接滬蘇橋頭堡,爭當跨江融合新示范。

8月16日,市委宣傳部組織的“非凡十年”融媒體新聞行動走進海門區。如火如荼的重大項目建設、快速成長的臨江科創帶、人文秀美的張謇歷史人文記憶軸……無不讓人感受到這片熱土上干事創業的熱情。

優勢疊加,重大項目成增長極

塔吊林立、機聲隆隆,來往車輛川流不息,位於海門港新區的中天綠色精品鋼項目施工現場一派熱火朝天。在企業數控中心,每一道工序、設備運行狀況、現場生產流程都顯示在管控大屏上,科技感扑面而來。

這個總投資1000億元的中天綠色精品鋼項目,被海門視為“頭號工程”,建設期間嚴格實施重大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從項目簽約落地起,攻克了一批關鍵性審批和建設難關,整個項目進展異常順利。“我們一期整體規劃有3條生產線,目前2條已正常生產,還有一條已經建設完成,即將投入使用。”中天鋼鐵黨委書記耿冬雷介紹,預計一期項目投產后將實現銷售1000億元,利稅超30億元。

位於海門東北部的海門港新區在10年前還是一個小漁村,在沿海開發的新機遇下,這裡成為海門全力打造的重要經濟增長極、江蘇沿海開發的重點先行區域。如今,以城市功能完善為重點,一座產城一體的濱海新城正從藍圖走向現實。

隨著中天鋼鐵、艾郎風電等一批發展前景好、產業關聯度大的龍頭項目和配套企業簽約落戶海門港新區,一條以鋼鐵為核心、以臨港裝備制造為延伸的千億級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初步建立。“后續我們將依托中天鋼鐵等現有大項目,進行靶向招商,精准選商,通過實施產業鏈‘連鏈、補鏈、強鏈’工程,加快招引一批發展前景好、產業關聯度大的龍頭項目和配套項目,爭取打造世界一流的鋼鐵產業基地和循環經濟產業鏈。”海門港新區經發局副局長顧健輝說。

海門港新區的蝶變是十年間海門經濟實力持續攀升的縮影。十年間,海門區GDP增長了1.37倍,財政收入增長了53.09%。產業規模、企業規模不斷壯大,經濟發展綜合實力不斷提升,“十三五”期間GDP連跨四個百億級台階,兩度榮獲“全省推進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市、區)”,在“2021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中位列第25位、居全省第8位。同時,海門與上海、蘇州等城市和地區的合作更加緊密,打造立體多元的高層次跨江融合示范區。

走進艾郎風電公司生產車間,模具制作、合模、打磨、拋光、油漆、運輸……10個車間的19條生產線正滿負荷運轉。“90米以下的葉片有1000多道工序,我們的生產時間隻需要24小時。”總經理謝焱介紹。艾郎風電是一家從事風電葉片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的公司,由上海艾郎風電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2018年,被海門港新區毗鄰上海且擁有沿海深水碼頭的優勢吸引,艾郎風電簽約落戶。“拿地即開工,當年9月動工,次年3月份試生產,‘海門速度’讓我們更有信心扎根這片熱土謀發展。” 謝焱說。目前,艾郎風電已生產超過2800套、共計8400片以上的風電葉片。二期項目也將於今年11月份投產,屆時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風電葉片生產基地。

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除得益於海門區位優勢、資源稟賦外,也得益於其以優良環境吸引集聚各類要素的定力。今年,海門區建立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等“六項機制”,並通過營商環境“77條”、“萬事好通·馬上辦”等服務平台、“政企早餐會”等活動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幫助企業解決發展難題。上半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09.4億元﹔完成同口徑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2.8億元﹔經濟運行月度評估排名和工業用電量、固定資產投資增幅等指標位列全市第一。

十年一劍,沿江科創活力迸發

玲瓏湖面波光瀲灩,藍天碧水交相映襯,一幢幢科研小樓掩映在綠樹叢中……走進臨江新區,咖啡廳、西餐廳、動畫工作室、音樂會所、人才公寓、健身中心等傍水而設,宜居宜業的生態人文小鎮初具雛形。

而在十年前,這塊科技高地還是一片江灘荒地。臨江本是傳統的農業鄉鎮,擁有11公裡長江岸線,最初的發展定位為“精細化工”。2009年初,臨江新區積極轉變化工產業定位,確立了“國際化、特色化、精品化”的發展理念,按照“產業+平台+資本”的思路,將10平方公裡沿江灘涂打造為創新發展區域——海門科技園,先后建設了20萬平方米的生物醫藥科創園和18萬平方米的國際中小企業園等創新創業載體。

“我們見証了臨江的騰飛,也有信心和這裡共同成長、相互成就。”中科基因是早期入駐臨江新區的生物醫藥企業,談及臨江新區幾年的變化,公司總經理助理曹雷感慨萬千。

中科基因是一家專業從事與人類疾病、健康、身份識別相關的基因檢測和分析的臨床檢測機構,系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16年中科基因總部還在上海,彼時臨江新區正選准生物醫藥作為改道轉型的方向,需要一批高端醫藥生物企業入駐,於是便向一江之隔的中科基因拋去橄欖枝。“事實証明,我們當時的選擇是正確的。”曹雷介紹,來到臨江之后,園區對企業的扶持從未間斷,提供公共實驗室,引進長三角藥物高等研究院,還為企業輸送高科技人才。這些年,中科基因發展迅猛,已建立了完善的一代、二代、三代測序和芯片檢測平台,研發出1000多種臨床實用的基因檢測項目,在全國100多家醫院得到廣泛應用。未來企業將在產業資本的助力下,基於目前基因測序的技術優勢,向基因治療領域不斷延伸,努力成為全產業鏈生物科技公司,更好地為國人健康服務。

好平台,必須落戶優質產業、高端人才。曹雷口中的長三角藥物高等研究院就與中科基因一樓之隔。“我們2019年落戶臨江,主要在人才培養、項目創新、項目轉移轉化幾個方向開展工作。” 長三角藥物高等研究院院長助理袁衛衛介紹,目前長高院正在培養的碩士研究生有150多人,引進的創新類項目有近40個,其中30個項目已正式落地。

“以生物醫藥作為發展方向,不斷推進平台建設,讓臨江在生物醫藥領域佔得先機,臨江也實現了從沿江荒灘到科技小鎮的蝶變。”臨江鎮黨委書記秦風雷說,經過十年的辛苦耕耘,這座江邊小鎮擁有了200多家生物醫藥企業,其中不乏澳斯康生物、百奧賽圖等業內具有獨特競爭力的企業,集聚各類產業人才近5000人。動畫產業、文化藝術、生態文旅等文創產業也在這裡扎根發芽,帶動區域人文水平快速提升,一座宜居宜業的生態科技人文小城正初露鋒芒。

一人一軸,文旅融合擘畫鄉愁

江堤內是滿目蔥蘢、翠綠兩岸,堤外是滔滔江水、奔流不息,即便是一年中最悶熱的季節,站在青龍港生態公園,心胸也不由為之開闊。

1900年,先賢張謇開通了青龍港至上海十六鋪碼頭航線,為海門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青龍港成為通海地區通往上海和江南各地的重要通道,上世紀70至90年代,青龍港最繁榮時期年客運量達300余萬人次,全年港口貨運量達90萬噸。因為泥沙淤塞、航道不暢,隨著1999年清明節最后一班客輪駛出,青龍港正式閉港。去年,作為沿江生態景觀帶工程示范項目的青龍港生態綠地項目全面啟動,百年老碼頭重獲新生。

“青龍港承載了幾代人的記憶,是許多赴滬創業者夢想啟航點,也是很多海門人的記憶點和鄉愁點。”海門區文廣旅局副局長瞿丹介紹。青龍港生態綠地項目以長江大保護為建設背景,將利用海門沿江沿海地理優勢,著重凸顯張謇文化和青龍港老碼頭的工業文化,打造以碼頭核心區歷史文化為主,“四季變化鮮明”的景觀生態綠地。

海門是張謇故裡,也是張謇企業家精神的源頭。海門區有機整合張謇遺跡資源,科學規劃設計了全長46.8公裡的“張謇歷史人文記憶軸”,有機銜接串聯江海區域,充分發揮歷史人文與自然景觀相結合的優勢,打造景觀帶與記憶軸縱橫交匯、融合發展的特色格局。通過一廊(張謇歷史人文記憶軸景觀廊道)、四片區(青龍港碼頭研學區、三廠實業教育研學區、常樂國際研修旅居區、海門港濱海農墾研學區)和三配套(城區、疊石橋、余東古鎮)的空間架構,把“張謇歷史人文記憶軸”建成弘揚張謇文化、建設張謇故裡最獨具韻味的金名片。

“老街大變樣了,環境更美了,游客越來越多,村民們的荷包也鼓了。”談起柳西半街的變化,在常樂鎮生活工作了一輩子、已經71歲的陳錦新贊不絕口。自去年11月15日開街以來,柳西半街已成為南通的新晉網紅打卡地。石板鋪路,碎石點綴,一排排店鋪錯落有致,行走其中宛如穿越時空,百年前的江海風情款款訴說著光陰的故事。

柳西半街的前身是有近百年歷史的河西老街,因為長期缺少維護,街路坑坑窪窪,行走不便,2020年,張謇故裡小鎮建設項目的啟動改變了這裡的面貌。在盡量保留老街歷史建筑和風貌的基礎上,通過布局優化、環境整治等讓老街煥然一新。“開業至今我們已接待游客80萬人次,旅游業的發展為當地居民提供了500多個就業機會,實現了在家門口致富。”常樂鎮副鎮長張春華說。

近年來,海門緊緊圍繞“張謇故裡,詩畫海門”品牌形象,突出“張謇故裡、江海之門、生態田園”三大主題,大力推進全區文化旅游高質量融合發展。今年,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公示第五批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及建設單位名單,海門區榜上有名。

除“張謇歷史人文記憶軸”外,省內唯一以江海文化為主題的省級江海博物館、卞之琳藝術館、紅木展示館、通東革命老區紅色記憶館等10多個文化藝術類場館讓海門文旅發展質態不斷提升,13個省級鄉村旅游區向景區化、生態化、特色化方向提檔升級。自然生態美景與記憶鄉愁交相輝映,成為獨特的文旅特色和資源。接下來,海門將依托沿江沿海風光帶的打造,布點張謇公園等新平台,形成張謇人文旅游新熱點。大力實施旅游綜合配套提升行動,在創成“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的基礎上爭創“省級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

本報記者 袁曉婕 黃天玲

(責編:蕭瀟、張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