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社會

南通海門:內暢外聯 鋪就發展“黃金路”

2022年10月18日15:40 | 來源:海門之窗
小字號

原標題:內暢外聯,海門鋪就發展“黃金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是我們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十年,也是海門交通運輸領域取得巨大成就、發生巨變的十年。

十年間,海門全面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補齊交通基礎設施短板,持續抓重大項目平穩落地,各種運輸方式從無到有、從各自發展到逐步融合,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初具雛形,實現了對海門經濟社會發展從“瓶頸制約”到“基本滿足需要”的轉變,暢通了發展經脈,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如今,一幅“江海河”互聯互通、“公鐵水”多式聯運、“海陸空”協同發展的現代綜合立體交通畫卷正在海門大地徐徐展開。

內暢外聯

構建綜合立體大交通

交通是發展現代化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大動脈”。近年來,海門搶抓機遇,順勢而為,提出了打造“全域構環路、高架連高速、暢達通滬蘇”現代綜合立體交通網絡體系的目標,加快構建以1個空鐵樞紐為龍頭、2條城際鐵路為核心、3個過江通道為支撐、“兩橫兩縱”高速為依托的立體式交通樞紐格局。

2012年,海門境內等級公路為2457.18公裡,其中高速公路40.05公裡、一級公路270.59公裡。至2021年底,海門境內等級公路總裡程2531.921公裡,其中高速公路57.7公裡、一級公路365.213公裡。經過十年努力,海門“八橫十縱”骨干公路網基本建成,加快推動了同城化交通走廊建設。“八橫”指的是G328、S335、老通呂公路、王川線、常久公路、G345、S336、S356(沿江公路)﹔“十縱”指的是疊港公路(含G228)、洋呂公路、江海路(德海線)、瑞江路、S222、湯正公路、五泰線、包臨公路、臨東線、劉普線。全區公路密度2.25公裡/平方公裡,列沿江八市(區)第一。

在織密區域內路網的同時,海門積極構建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體系。南通繞城高速海門至通州段是南通市高速公路網規劃“一環通蘇南、二環接浦西、三環連浦東”中的“二環”高速,是海太長江隧道的連接道路,也是通州灣港區重要的集疏運道路。當前,項目正緊張有序地推進中,預計2023年5月完成全線架梁。通車后,將成為海門對外快速路網的重要通道,對全方位融入蘇南、全方位對接上海,高質量打造“滬蘇通核心三角強支點城市示范區”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目前,全區“兩橫兩縱”高速路網逐步成型,橫向的G40滬陝高速和啟揚高速已經建成,G40增設的常樂互通正在開展前期研究﹔縱向的通常高速過江節點海太長江隧道公路部分已於9月開工建設……“內暢外聯”的交通格局正在加快構建。

多式聯運

繪就融合發展新格局

近日,疏港鐵路一期工程上跨既有寧啟鐵路架梁施工圓滿收官,已進入鋪軌階段,為年底基本建成奮力沖刺。

該項目是國家“推動長江干線港口鐵水聯運設施聯通行動計劃”14條重點鐵路項目之一,用以解決鐵路進港“最后一公裡”問題。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有利於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和組合效率,助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它是海門繼寧啟鐵路之后的第二條鐵路線。

回望歷史,海門交通在結構、功能上存在諸多短板。補短板、拉長板,十年間公鐵水、江海河多式聯運體系不斷健全。2019年1月5日,隨著K8501次列車緩緩駛進海門火車站,寧啟鐵路海門段正式開通,海門結束了無軌道交通歷史﹔同年10月11日,海門迎來復興號動車“綠巨人”,市民乘坐動車可直達南京,結束海門無動車歷史﹔2020年7月1日,滬蘇通鐵路開通,海門開行動車直達上海,為進一步拉近滬海兩地聯系提供了交通支撐。

隨著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戰略的疊加推進,海門交通迎來了大跨越的歷史時期。今年9月7日,“萬裡長江第一隧”海太長江隧道正式開工﹔9月28日,北沿江高鐵江蘇段開工建設。兩大交通重點工程的到來,打破了海門與上海、蘇南的時空分隔,打開了海門對接滬蘇、融入長三角的新境界。

水運方面,海門已取得港口經營許可証書的碼頭共有78個,其中內河碼頭71個,沿江沿海碼頭7個。9月底,中天外海碼頭一期工程通過竣工驗收﹔在內河,滸通河長晟碼頭工程正在有序推進,預計年底完工。

當前,洋呂鐵路正在開展樁基、預制梁等工序施工﹔如通蘇湖城際加快工可研究﹔G228海門段工可報告已通過省發改委審查……江海河互聯互通、公鐵水多式聯運、海陸空協同發展的“長三角綜合交通樞紐門戶”已具雛形,海門正由“靠江靠海靠上海”加快向“通江通海通上海連南通”轉變。

城鄉公交

跑出鄉村振興“新速度”

今年8月,海門開通了公交158路線,這是海門城區發往三星疊石橋的第三條公交班線。從無到有,從有到全,從全到精。近年來,海門積極探索、不斷拓展公交新發展,用“小車輪”轉出群眾的滿意度、舒適度,跑出鄉村振興的“新速度”。

2020年,海門成為全省第一批“城鄉公交一體化建設試點縣(市、區)”,圍繞城鄉公交線路配置和運營調度“一張圖”、城鄉公交智能信息服務“一張網”、城鄉居民出行共用“一張卡”、城鄉公交服務質量“一個標准體系”等發展目標,探索實踐可復制、可推廣的城鄉公交一體化發展模式及實施途徑,為全省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優化探路,成效顯著。

公交車作為一座城市的流動窗口,見証了海門交通近十年來的飛速發展。十年前,由於道路不通,部分偏遠的行政村沒有公交線路通達。這幾年,“四好農村路”建設的“春風”惠及了海門全區9個區鎮。目前,全區共建成高質量農村公路2298公裡,實現了行政村雙向四車道農村公路全覆蓋。全區共開通了公交線路62條,公交線路總裡程達到1508.8公裡,運營車輛335輛,實現了9個區鎮、230個行政村全覆蓋。

“方便、快捷”是海門百姓對公交異口同聲的評價。近年來,公交逐漸成為農村居民往返城區和區鎮的重要交通工具。海門通過增加公交班次、加大投入公交車數量、調整公交運營路線,不斷加強農村與城區的銜接,實現了城區500米、農村500至800米設有一處候車亭(牌),讓“出門有站台、抬腳就上車”逐漸成為現實。此外,2021年海門投入1.3億元購置了110輛新能源公交車,進一步引領綠色出行新風尚。

因路而興,因路致富。2021年,海門積極推出了交郵融合新模式,綜合利用3個鎮客運站和100多個村級物流網點,通過農村公交的“村村通”帶動物流進村,打通了農村物流“最后一公裡”,讓發往農村的快遞“快上加快”。今年6月,海門“交郵合作·惠民興村”城鄉物流服務品牌被授予全省“十佳城鄉物流服務品牌”。 鄉村振興道路上,公交車輪帶來的不僅有快遞包裹,還有“田園農家樂”游客,從黃海之濱到長江入海口、從余東古鎮到張謇故裡,也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照進現實。

本報記者王鈺燕

(責編:李靜曄、唐璐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