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社會

南京溧水:數字賦能,讓鄉村振興加“數”前行

2022年11月09日14:53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數字化與鄉村碰撞,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是數字大棚裡藍莓畝產比傳統種植高出三倍的豐收之景,是村子裡智慧化場景遍布的高級之感,也是村民們辦事隻跑一扇門的愉悅之情……一樁樁,一件件,都是溧水區數字鄉村建設的生動案例。

2020年10月,溧水區入選省級數字鄉村試點后,著手開展基礎設施建設、智慧農業升級、鄉村數字治理等工作,為鄉村發展提供了“數字新動能”。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步入新的發展階段,溧水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把數字鄉村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立足特色優勢資源,深化數字賦能,不斷促進農業全面提升、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數字技術為農業發展添動力

40多種藍莓分別需要什麼樣的生長溫度、營養肥料以及土壤PH值,對於種植藍莓的“老把式”俞小花來說早已爛熟於心。而這,並不是她成功的“秘密武器”,基於5G技術搭建的一套智能化養殖模式,才是她的制勝法寶。

在種植藍莓黑莓產業示范園裡的數字農場指揮中心,大屏幕上清楚顯示著當前藍莓的生長階段,土壤PH值、土壤水含量、環境溫度均有一套標准數據。幾米外的實驗大棚裡,一旦實時傳感器傳回的數據與標准數值有所偏差,這一“智慧大腦”便會發出指令,大棚裡的加溫管和水肥管自動打開,增減溫度、增減水肥,不一會兒便恢復到正常生長環境。

“可不要小瞧了智能化種植模式,既能實現標准化,減少人工成本,又能提高產量、提升質量。”說到這,基地負責人俞小花打開了話匣子,給記者細算了一筆賬,“拿夏季收獲的藍莓來說,傳統露天種植的藍莓畝產是700多斤,普通設施農業畝產達1200到1500斤,而這種數字農業畝產可達3000斤,以最少的人工投入收獲更多回報,這是基地成為智慧農業標杆的根本之處。”

兩莓產業示范基地是溧水建設數字鄉村、賦能農業發展的一次成功實踐。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現代化、數字化、智能化,無論哪一種形態都離不開科技的加持和支撐,首要之處在於完善農村新基建。

對此,溧水在農業生產領域大力推廣物聯網技術應用,農業無人機、智慧型電氣化大棚等逐步亮相生產舞台。數據顯示,全區新增農業物聯網技術示范主體超40家,農業物聯網技術應用推廣佔比達27%,人工智能、物聯網、智慧農業這些高大上的科技名詞在農村有了更多應用場景。

數字化解決了技術層面的問題,銷售端同樣也得觸網,發展農業電商成為農產品銷售的最優路徑。溧水依托無想田園、金色庄園、含羞草等一批優質企業和直播電商產業基地,培育了一批農產品電商品牌,莓小兔、花師傅等品牌的農產品被端上更多家庭的餐桌。截至9月底,全區農產品網上營銷主體數347個、網店數439個,網上銷售總額達7.87億元,同比增速達10%。

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正日益融入鄉村經濟,而農業也在積極擁抱數字化,二者之間的“雙向奔赴”注定會擦出農村產業的振興火花。

引領示范為農村注入新活力

客流信息通過5G平台實時掌握,VR技術現場還原革命場景,一屏瀏覽全域村情村務……數字鄉村,在白馬鎮李巷村有了新的詮釋。

李巷因其獨特深厚的紅色文化,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參觀,村裡實現增收的同時,也加重了鄉村治理的復雜性。正因如此,李巷被選為溧水區鄉村數字治理試點,依托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5G等技術,在業務協同和數據共享方面實現智慧景區“透明化”,運用智能化技術打造紅色景點,數字治理、智慧旅游成為紅色李巷的一張特色名片。

事實上,李巷在數字鄉村建設中的成功探索得益於江蘇南京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的謀劃和布局。位於白馬鎮的這座全國首批、江蘇唯一的國家農高區,自獲批之日起就被賦予重要使命。尤其在數字鄉村建設方面,溧水高起點打造“智慧農高區”國家級智慧城市管理平台,超前布局數字基礎設施,通過全面推進數字化在全鎮農業農村領域的應用,提高農村信息服務水平。

被示范和智慧這樣的榮譽加身,科技創新必然會成為南京國家農高區的主要職責,中國第一塊細胞培養的五花肉在這裡問世就是最好的証明。如何持續提升創新能力,南京國家農高區借助“外腦”,集聚南京農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等多所知名高校院所、高新技術企業和數十個國家及省市科研平台,一批“最強大腦”在園區雲集,一批優質項目紛至沓來。在科技創新的支持下,南京國家農高區的農業擁有了“高智商”,鄉村治理也走上了“數字化”的發展軌道。

智慧農業、智慧旅游、智慧監測、數字治理……更多數字鄉村建設的應用場景在南京國家農高區逐一實現。以國家級農高區為引領,創造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數字鄉村建設在溧水將會有更多的可能。

以人為本為村民生活謀福利

“以前辦理水電氣業務開通手續要到城區辦理,還得跑三個地方,不僅需要很多材料,有時跑一次還未必能辦成,簡直太麻煩了。”家住東屏街道屏湖佳苑的姜先生感嘆道,自從街道為民服務中心改造升級后,辦理水電氣隻需一個窗口,十幾分鐘就能辦好,真是太方便了。

以往,東屏街道為民服務中心所能辦理事項僅有溧水區行政審批局下發的107項標准化事項,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水電氣業務開通、市民卡辦理等高頻業務還需要到溧水城區和街道自來水、供電業務大廳等不同部門辦理。材料繁雜不說,還要來回折騰,成為不少群眾的煩心事、操心事。特別在農村地區老年人居多,多地跑的矛盾和困難更加突出。

為了解決老百姓的實際需求,東屏街道經過多次調研,主動對接溧水區行政審批局及相關職能部門,拓展服務事項,目前中心內辦理事項從原來的107項增加到379項。

與此同時,街道引入“雲桌面”技術,打通部門數據壁壘,工作人員在一台電腦上就能辦理多個部門的業務。此外,街道還在南京率先開展水電氣報建一體化業務、市民卡業務全流程辦理,真正實現了“一窗通辦”的高效便民服務。

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通過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進農村,溧水利用鄉村治理大聯動平台進行區、鎮兩級指揮,構建60個部門聯動,113個村(社)互聯的群眾訴求體系,線上受理處置群眾訴求,累計受理各類訴求40多萬件,綜合處置率達99.9%以上。

數字化賦能鄉村治理,百姓生活更加便利安全。溧水實施“雪亮工程”,已接入3.8萬路視頻監控,治安監控探頭實現村庄全覆蓋,提高村民安全感﹔155個智慧站台和477輛智慧公交車,實現鎮街、行政村公交全覆蓋,村民出行更加便捷……

鄉村治理的最終落腳點在於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建設數字鄉村的根本也在於惠民利民。溧水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用好現代信息技術,創新鄉村治理方式,提高鄉村善治水平,進一步發掘信息化在鄉村振興中的巨大潛力,為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而不懈努力。(潘金銘)

(責編:周夢嬌、唐璐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