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徐州:推動制造業升級 立起制造產業“四梁八柱”

2022年11月30日14:58 | 來源:徐州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404

近年來,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扎實推進,制造強國建設躍上新台階,技術改造投資佔制造業投資比重不斷上升。今年前8月,制造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12.1%,佔全部制造業投資的比重為41.3%,已成為穩定制造業投資的重要力量。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由生產制造處於產業微笑曲線價值鏈低谷的理論現實決定的。而對於徐州來說,也十分具有指導性意義。

作為曾經的老工業基地,徐州工業基礎雄厚,制造業企業眾多。而隨著制造市場趨於飽和,單純的加工、銷售設備已經難以滿足客戶需求。如何立足於制造業本身謀求更長遠的發展?如何落實這一重要要求,對制造業發展進行再認識,找准發力點?踏上新征程,徐州又該怎樣搶抓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等重大機遇,加快建設產業強市、打造區域中心?

冠軍企業的進軍之路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意味著,徐州必須補齊高端制造業這一短板,而高端制造業最主要的標志之一就是擁有更多的“冠軍”企業。

如果能在一個領域做到極致,行業冠軍就非他莫屬。

2022年,賽摩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電子皮帶秤成為工信部第二批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

小小的電子皮帶秤,何以做到全國第一呢?

計量衡器檢測是工業現代化國家建設必不可少的技術基礎。衡器古稱“度量衡”,最早出現於夏朝,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

賽摩厚植制造業,深耕電子皮帶秤領域。20余年間先后開發了多類計量皮帶秤、物料自校准皮帶秤、浮衡皮帶秤、三計皮帶秤、雲聯智能皮帶秤等新產品新技術,一次次地突破皮帶秤的穩定性、計量精度、可維護性等技術難題。

2022年,賽摩基於“位置差原理”的高精度穩定技術,推出“新一代位置差系列高精度皮帶秤”,建立了“皮帶效應”數學模型及補償修正技術﹔設計創新了陣列式、浮動平衡結構稱重橋架等多項專利技術﹔將大數據、邊緣計算技術與傳統皮帶秤深度融合,解決了皮帶秤計量精度改變不易及時發現的世界性難題,同時將皮帶秤長期計量精度提高至0.1%。

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到制造業單項冠軍……這是一家中小型制造業企業的成長階段,亦是登上制造業“塔尖”的必經之路。

填補國內空白的江蘇鑫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電子級多晶硅,被譽為“神州第一挖”的700噸超大型液壓挖掘機填補國內空白,打破國際壟斷……這些是徐州制造業一路前行的生動注腳﹔搶佔市場、勇於登頂,也是徐州產業人的不懈追求。

技能改造的智能化之路

前三季度,徐州全市工業技改投資增幅31.1%,增幅居全省第一位。從項目推進情況看,前三季度,技改項目363項,累計完成投資517.5億元,中能硅業顆粒硅、華辰非晶合金節能變壓器等177個項目竣工投產(含部分投產)或進入試生產階段。

技改怎麼改?往哪裡改?徐州有著明晰的方向,那就是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

從手工時代到機器產業鏈,車間效率已不可同日而語。“很多先進的數字化、智能化系統對我們的主要影響是看不到的。”東方雨虹制造集團生產運營中心副總監、徐州(新沂)生產基地總經理於杰舉例,2020年東方雨虹徐州(新沂)生產基地的產值13.46億元,員工214人﹔2021年,產值17.2億元,員工219人。人員基本沒怎麼增加,但產值卻有大幅度增長。

在精創電氣智能制造中心,企業將生產管理信息化、數字化與智能制造技術融合,對公司生產線進行自動化改造,新增SMT生產線、插件線、裝配線數字化設備佔總設備的70%以上,實現人均產能較傳統生產方式的5倍提升。項目實施后,產量較原來平均增長11.59%,產值平均增長22.33%,產品一次合格率達99%,企業利潤顯著增加。

制造業的綠色轉型之路

綠色制造是生態發展的需要,也是制造向高端發展的必然選擇。

綠色工廠是制造業的生產單元,是綠色制造的實施主體。徐州大力推進工業經濟高質量綠色發展,積極創建綠色園區、綠色工廠,淘汰落后產能、推進資源綜合利用,打造出清潔高效的綠色產業體系。

“今年上半年修復油缸3500件,回用經濟價值約400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30%。”這是徐州徐工液壓件有限公司為徐州“無廢城市”建設交出的“成績單”。今年8月,徐州徐工液壓件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上榜2022年度省級綠色發展領軍企業名單。

沂州科技有限公司大力實施節能創新和技改,自發投資逾5億元實施了干熄焦技改、上升管余熱改造等一系列節能技改,建立了數字化的能源管控中心,公司焦炭、甲醇單位產品能耗達到了相應國家標准的先進值和重點領域標杆水平。通過不斷地優化能源管理績效,沂州科技始終保持在焦化行業的領先水平,成為全國第一家通過專家組審查的“焦化示范企業”。

當市場高歌猛進時,精深、精益、精准、精細、精良、精密,這些問題似乎無足輕重。但當市場逆水行舟時,不在精微上下功夫,就越來越難行。從博大到精深、從粗放到精准,一場關於制造業的轉型已經在彭城大地上拉開序幕。(唐婧)

(責編:李靜曄、唐璐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