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社會

南京建鄴:民生清單變城建任務單 托起群眾宜居夢

2023年01月17日18:30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開街后的“南湖記憶”二期項目。建鄴區建設局供圖

“來來來,給你們看看這是我家門口的南湖路,大變樣了,時髦吧!”上周末,南京市建鄴區“南湖記憶”二期項目正式開街,上世紀80年代的咖啡廳原址重開,街角主題公園煥然一新,數十輛懷舊巴士、自動售賣機依次排開,在附近住了幾十年的王阿姨早早便來“打卡”,並忙著在抖音上分享給好友“炫耀”。“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加快轉變超大特大城市發展方式,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近年來,建鄴區建設局始終堅持將民生作為城建項目的出發點、落腳點,辦成了一批與市民群眾息息相關的城市建設民生實事,這些惠民項目見証了過去一年城市建設方面的成績,也為市民繪就了幸福生活新圖景。南湖記憶”項目是建鄴區統籌城市有機更新、歷史風貌保護的重點項目,也是呼應百姓心聲,兼顧街道整治、綜合管理治理、扶持特色商業、提升社區生活品質等目標的民生項目。

小改造大效益 “關鍵小事”破新題

“又是醫院又是學校,月安街與燕山路路口早高峰太堵了!”“文體路菜場門口違停多,堵車厲害!”……解決交通擁堵問題是治理城市病的重要工作。自2020年起,小微堵點改造已連續三年被列入南京市年度十類民生實事項目。建鄴區建設局通過12345熱線、聯合交管部門開展調研等手段,認真梳理排定改造計劃,通過“一點一策、因地制宜”的“微創手術”為城市“活血舒絡”,著力解決市民群眾“急難愁盼”。

小微堵點改造。建鄴區建設局供圖

在分析12345工單、結合街道反饋、現場走訪了解的基礎上,建鄴區確定了涵蓋醫院、學校周邊區域和常發性、多發性等群眾反響熱烈的交通擁堵節點8處。通過小微措施提升節點通行效率,讓節點在短時間內緩解擁堵,著力解決市民身邊的煩心事。

為盡可能減少對周邊居民出行影響,提高對小微堵點項目的“好感度”,建鄴區建設局牽頭區城管水務集團對施工流程也做了詳盡的安排。一方面,提前做好告知工作,在提前布置好的圍擋上設置“告知書”和“建議和意見書”。使得周邊居民能夠了解工程每一步施工節點和持續時間。另一方面,通過會議、工程交底等形式妥善安排好工序銜接﹔規定好每日施工時間,特別督促參建單位做好施工前准備工作。

根據已完工項目現場情況來看,擁堵情況均得到有效改善。比如,月安街-燕山路交叉口改造后,高峰期車輛排隊造成的積壓擁堵現象明顯改善,路口通行效率顯著提升。在文體路靠近集慶門大街路口,結合實際情況,將西側部分側分帶硬化為機動車道,加寬1.2米交叉口進口道,增加機動車和非機動車隔離護欄,減輕對快車道的干擾,高峰期路口車輛排隊積壓情況得到緩解,路口通行效率顯著提升。

聽民聲准施策 老舊小區換新顏

前不久,江蘇省住建廳公布了2021年度省級宜居示范居住區創建項目名單,建鄴區健園小區榜上有名。建鄴區南苑街道健園小區是個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老小區,佔地面積約為3.46萬平方米,內有21幢居民樓。環境差、停車難、管理亂等問題一直困擾著這裡的居民。了解到該情況后,建鄴區職能部門深入現場調研,傾聽居民需求,精准制定改造計劃。

作為南京首批納入海綿化改造試點的老舊小區,建鄴區建設局在健園小區改造中積極推行滲水混凝土、下凹式綠地、雨水花箱等多種海綿措施。此舉不僅美化了小區環境,而且大大改善了老舊小區路面濕滑的問題。“現在遇到下雨天,小區裡路面也沒有積水,出行方便多了!”居民李師傅說。如今的健園小區內,地面上有著不同顏色的色塊,如人行道、非機動車道為紅色,機動車道則為灰色或黑色,休閑區域是藍色。清晰的顏色劃分不僅合理規劃了小區路面的空間,更讓小區內的居民對道路的功能一目了然。

針對居民們反映強烈的小區管理問題,這輪改造中專門新增了多套智能化設備。小區門口的門禁系統,可以通過人臉識別、車牌識別等方式監測小區人員的進出,這樣有利於對外來人員、車輛進行管控,提高小區的安全性。同時,在非機動車車棚裡加裝智能監控、消防設施等設備,保障小區居民的生活安全。“外立面、樓道變漂亮了,停車位變多了,綠化比以前好看多了,路燈也有了,住起來舒心多了!”健園小區的居民們對這輪出新很是滿意。

改造后的老舊小區。建鄴區建設局供圖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2022年,建鄴區在民生保障服務方面持續發力,繼續扎實推進福園、貢院、曄園等10個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涉及居民5099戶,樓棟115棟,總建筑面積31.83萬平方米,圍繞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的居民“急難愁盼”問題重點發力。雨污分流、燃氣管網改造、立面整治、道路硬化、加裝電梯、人臉識別系統、智能停車、消防設施、垃圾分類、綠化等整治任務全部高質量完成,一個個老舊小區蝶變為宜居示范居住區,處處顯現出舒適宜居的現代氣息。

常態長效治理 碧水清流新畫卷

地下管網作為一座城市的“毛細血管”,支撐著市民日常生活的運轉。建鄴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在議案、提案中提到,部分小區存在雨污管道老舊損壞、雨污混接等情況,對城市水環境的治理造成隱患。建鄴區職能部門第一時間響應,會同施工單位先通過高壓水槍對管道進行沖洗,再通過CCTV管道內窺技術進行全面體檢。

或在齊齊整整的溝槽內安置新的管道,或砌筑新的雨污水井……在建鄴區蓮花河、友誼河流域6個小區的雨污水管道清疏修繕工程現場,施工人員借助CCTV(管道內窺鏡)技術對小區管道進行了全面體檢,其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錯混接點較多。另外,受道路碾壓、沉降、大樹根系破壞等因素影響,管道破損也較為嚴重。

砌筑新的雨污水井。建鄴區建設局供圖

建鄴區蓮花片區由蓮花新城北苑、蓮花新城南苑、蓮花新城嘉園、清荷園北園、清荷園南園和金穗花園6個小區組成,始建於2008年,共有105幢居民樓。本輪清疏修繕工程主要實施雨污水管網清疏檢測、錯接混接點切換、破損管道和檢查井更換修復、南陽台立管整改等,以解決片區雨污水管網混接、管道排水不暢等問題。通過全面“體檢”發現,該小區共有2800多米長的管道需要進行更換修復。“此前管道直接接入收集井,之間的縫隙會有雨污水滲漏,為杜絕此類情況再出現,此次工程實施中,在管道與井室的連接處增加了一圈混凝土管口包封。”現場負責人說,除了管道“體檢”,小區內損壞的雨污水井也全部煥新。

按照工程驗收標准,雨水井內的水質氨氮值必須小於3,污水井內水質COD濃度須大於38。兩個“硬杠杠”下,“體檢醫生”們既不放過管道任何破損部位的修復更換,在管道與收集井的銜接處還創新多增加了一層防護,確保污水不“跑冒滴漏”。 與此同時,職能部門還建立了長效化機制,通過精心的清疏修繕工程對之前實施的雨污分流工程進行“回頭看”,且以流域劃分生成相應的實施清單,工程實施結束后就組建起專業管養隊伍,確保雨污水設施的“長治久安”。

“我們將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城鄉建設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上用心用情,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建鄴區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著力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在加快現代化新型城市建設上取得新突破,讓城市“裡子”更實、“面子”更靚,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城市宜居生活的新期待。

(責編:楊維瓊、龔世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