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江蘇各地舉行特色賞梅活動 看“一枝梅”如何撬動“花經濟”

2023年02月21日07:54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南京鐘山風景區梅花山早梅綻放。 本報記者 宋寧 攝

又到一年賞梅時,暗香盈袖覓芳蹤。隨著“南京紅”“小綠萼”“見驚”“淡雅宮粉”等品種的陸續綻放,江蘇正式開啟初春賞梅時光。11日,蘇州賞梅勝地香雪海景區首次開放“花月夜”夜游特色活動﹔13日,2023中國南京國際梅花節盛大開幕……相較於往年,這些賞花主題節都有哪些新看點?“花經濟”如何借“花”綻放,融入新的體驗元素?如何進一步推動“花經濟”四季如春?

開出“新花樣”,

新玩法加溫“賞花熱”

早梅飄香、夜梅妖嬈、梅花隧道煙雨蒙蒙……近日,2023中國南京國際梅花節開幕,鐘山風景區以梅為媒,融賞花、展陳、研學、休閑、游園為一體,推出“多維賞梅”“經典詠梅”“相約游梅”三大主題板塊、共計9個系列36項主題特色活動。市民游客賞梅的同時,還能逛吃梅花山、看專題展覽、體驗文化雅集、參加生態研學等。

夜間賞梅成為賞梅新場景。從同程旅行大數據可以看出,夜間賞花成為年輕游客打卡賞花地的新玩法。南京傅家邊十裡梅林用璀璨的燈光勾勒出夜晚梅花的奇幻之美,備受年輕游客追捧。“今年梅花節從賞梅花轉變為賞玩梅花,從品梅花轉變為品梅花文化,從詠梅花轉變為梅花社交。”溧水區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胡迎春介紹,夜間賞梅是一大特色,今年夜梅賞花區域擴大,梅花廣場附近還將舉行煙火表演,以“夜梅+煙火”為特色,營造多樣化的夜間賞梅體驗。溧水區洪藍街道旅游辦主任卞維亮介紹,溧水梅花節期間,線下還有熱鬧的民俗表演,通過燈光、梅花、演藝、市集等豐富多彩的內容展現溧水特色夜游產品。

這兩天,句容天王鎮唐陵村300畝梅花競相綻放,村裡今年舉辦了首屆花木節(梅花季),村民們用自編自演、別具特色的鄉土文化作品來迎接四方游客。來江蘇旅游的游客璐康專程到句容,“聽說這邊還有特色民俗表演,走進鄉村賞花踏青的同時,還可以體驗到原汁原味的鄉土民俗。我尤其想感受一下打糍粑,親身體會民俗表演的熱鬧與喜慶。”據悉,該村不斷深化“農業+旅游”,先后打造櫻花園、梅花園、紫薇園、採摘園、造型園“五大園區”以及上百畝的水果採摘園,實現了“四季有花有果”。

蘇州環太湖地區也是著名的探梅勝地,早春探梅賞梅的習俗流傳甚廣,一年一度的梅花節也成為環太湖地區早春一大旅游盛宴。為了方便市民暢游,此次太湖梅花節聯合林屋梅海、香雪海、雨花勝境、漁洋山四大賞梅景區,分設四大主題推出一系列活動,力圖聚點成面,將景區串聯,擴大梅花節節慶效應,打造更加豐富的活動體驗。據景區介紹,除了首次推出“香雪海花月夜”夜游產品,此次活動還加入了“互動”環節,市民游客可參加四大賞梅景區集郵打卡活動,任意集齊3處郵戳,即可憑集郵卡免費進入第4處景點。

悅目又賞心,

“賞花熱”催生文旅“小陽春”

早春時節,蘇州虎丘景區的梅花競相綻放,吸引了眾多游人前來賞梅。“近期,蘇州園林景區人氣持續回升。來虎丘景區游玩、賞梅的游客人數相比於前幾年也有明顯增加,本周末每天入園人數在8000人左右。”虎丘景區管理處工作人員鄭其婷介紹。近年來,虎丘立足本土資源,打造“虎丘藝術花會”等地方文化品牌,利用“賞花熱”催生文旅“小陽春”,以文化活動促進旅游業復蘇發展,取得了顯著效果。

“前兩天看朋友圈有人晒了夜訪梅花山的照片,腦海裡頓時回憶起了‘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的詩句,太美了!”在南京一家銀行工作的白領胡玥告訴記者,去“天下第一梅山”的梅花山賞花,是自己“春天必做十件事”榜首,每逢春天,她都會選擇和朋友去踏青游玩。在她眼中,花代表著希望,承載著心中美好的期盼和寄托,“前兩年由於疫情,出行游玩都不方便,最近准備找一個周末晴天,再去看看久違了的梅花山。如果4月份休了年假,我還想自駕去江西婺源,抓住油菜花的‘尾巴’。”採訪過程中,記者注意到,相比於前段時間和去年同期,現場游客數量增加非常明顯。

某種程度上,“賞花熱”催生了文旅“小陽春”,南京文旅市場“春暖花開”的跡象日趨明顯。根據南京智慧旅游大數據監測平台數據:今年元旦至2月12日,全市A級景區、文博場館共接待游客1641.09萬人次,同比增長66.56%。市文旅部門串聯起鐘山風景區、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牛首山文化旅游區、江蘇園博園等景區,包裝推出2023南京春季旅游線路產品,在電商平台、周邊城市旅游集散中心、自駕游俱樂部、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等全方位多層次推廣促銷下,有效提升南京旅游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除了推動文旅行業發展,江蘇不少鮮花產地和制造地已經成功實現鮮花富民。比如,中國著名鮮花小鎮雙店鎮具有“中國花木之鄉”等榮譽,當地立足於“高效、生態、綠色”的發展理念,充分利用當地的山水資源和交通優勢發展鮮花產業。目前全鎮從事電子商務以及相關工作的人員達到了2000多人。如皋城北街道的花園橋社區是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當地形成了以花木花卉種植為主導產業、奶牛畜牧業為輔的特色農業發展布局,帶動村民就業400余人,村集體經濟取得明顯發展。

山東財經大學美學研究所所長韓書堂看好鮮花經濟。他分析認為,賞花經濟也帶動了旅游、餐飲等相關行業的回暖。“鮮花經濟也是我們心靈獲得解放和休憩、進行自我愉悅的寶貴資源。”他認為,鮮花經濟滿足了人們部分審美和回歸自然的需求,將來前景可期。

打造新場景,

讓“花海經濟”花期更持久

當前,江蘇各地賞花經濟和花海旅游呈現“百花齊放”態勢。同時,江蘇以園林聞名,花卉種類多、質量佳,又有4.8萬余家鮮花相關企業,佔據全國第一梯隊,可以說江蘇發展鮮花經濟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不過,我省各地發展鮮花經濟,也不可避免存在同質化競爭、花期短暫等局限性。如何通過“一枝梅”有效撬動“花海經濟”?如何讓“花海經濟”花期更持久?

圍繞賞花開發多種活動是不少景區的努力方向。今年,虎丘景區為持續打響虎丘花文化品牌,將在4月前后推出“2023年虎丘花朝節”,游客可以一路看“花鏡”、觀“花市”、賞“非遺”,更有花神巡游、曲水流觴等活動,讓游客在兔年感受兔躍青山萬裡春的虎丘新貌。鄭其婷介紹說,近年來,虎丘景區積極創新開展虎丘三花藝術節、金秋菊花藝術展、江南花語研學等活動,讓“賞花游”與生態建設、休閑旅游等合為一體,有效挖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延伸產業鏈,形成了綜合經濟效應。

經濟學家、新金融專家余豐慧認為,這種多元化發展的策略是延長“花海經濟”花期的必要舉措。他認為,充分利用本地生態資源,掘金賞花經濟,可以為當地賺足人氣的同時,帶動餐飲、住宿等行業發展。不過,發展賞花經濟也有其自身局限,比如,花期相對短暫,且容易審美疲勞,因而要延長產業鏈,避免單一的賞花、看花。“有些游客本來想在賞花的同時,看看景、拍拍照,順帶買點紀念品,卻發現在當地除了看花、賞花,其他項目都很‘雞肋’,這樣的話就不利於我們跳出花本身發展賞花經濟。”余豐慧還建議,在圍繞延長“花海經濟”的同時,尤其要重視通過直播等形式吸引游客、展示人文底蘊,避免出現“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情況。

除了受制於季節因素外,各地的“賞花經濟”也存在程度不一的單調問題,未能充分挖掘出“賞花經濟”的巨大潛力。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區域現代化研究院共同富裕研究中心主任何雨認為,在我們的文化中,梅與鬆、竹並列,是君子文化的代表性意象。應全面梳理與梅花相關的優秀文化,再運用現代工藝技術,面向廣大市民需要,推出一系列具有標志性與創意性的產品來。

何雨認為,“不僅要面向成人,還要面向兒童,推出符合他們興趣愛好的活動設施,從而構筑起滿足全齡人群需要的梅花經濟產品與場景。同時,要以梅花為載體,結合地域與時令特征,圍繞著吃喝玩樂游購娛需求,不斷拓展賞花經濟產業鏈的深度,進一步拉長產業鏈,豐富賞花體驗場景,深挖‘美麗經濟’新內涵,打造差異化產品,完善多元化服務。”

延長產業鏈才能確保花經濟“四季如春”,這也是不少因花卉聞名遐邇的地方常用的策略。日本“櫻花經濟”衍生服務五花八門,市場規模龐大,除了在賞花、住宿、飲食、娛樂上下功夫以外,還將產業鏈延伸到了鮮花餅、精油等產品﹔在法國普羅旺斯,“薰衣草”不只是花,還是一種文化、一大產業,從花期,到採摘、加工、銷售,薰衣草從鮮花演變為醫藥、化妝、食品等產品。這些成功案例,也正是專家所建議的圍繞鮮花延長產業鏈的體現。

迎著春日暖陽,五彩斑斕的“花世界”即將朝我們全面鋪展開。郁金香、油菜花、櫻花、桃花……江蘇的“賞花地圖”正在不斷更新。

如何避免發展花經濟“千篇一律”?韓書堂認為,發展鮮花經濟,不能千篇一律,要通過提高產品的美學價值,為游客提供更優的觀賞體驗。“對適合發展花卉的地方,要爭取錯位發展,防止出現同質化競爭。至於‘鮮花+’加的是哪種產業,要根據當地特色、歷史傳統、資源稟賦等方面進行確定,盡可能打好手中的牌。”余豐慧認為,發展花經濟要力求與當地特色、優勢產業相結合,不能對花產業“揠苗助長”,否則,強行將“花經濟”嫁接到當地,很可能出現“水土不服”,導致效率低、質量差。(韓宗峰 沈佳暄 顧星欣)

(責編:周夢嬌、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