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社會

人民日報海外版:到蘇州灣博物館品絲韻江南

本報記者 尹曉宇
2023年02月21日07:4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3年02月21日 第 07 版版面截圖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3年02月21日 第 07 版版面截圖

明永樂青花纏枝牡丹菱口瓷盆。尹曉宇攝

明代唐寅《椿樹雙雀圖》。

原標題:

到蘇州灣博物館品絲韻江南

江蘇蘇州東太湖畔,兩條交織的鋼鐵飄帶纏綿蜿蜒,城市、天空、湖水、游人在飄帶的連接處相遇。

這便是蘇州灣文化中心,由“普利茲克獎”得主、法國著名建筑師包贊巴克設計。位於文化中心南區的蘇州灣博物館今年1月正式開館后,就成為網紅打卡地。

蘇州灣博物館以收集保護、傳承發展、活化利用吳江歷史文化遺產為使命,集陳列展示、文化體驗、公共教育、科學研究、交流合作功能於一體,致力於打造連接古今的吳江文化新空間。博物館地上共6層,建筑面積2.6萬平方米,展陳面積5700平方米。公共空間配有教育活動室、公共閱覽室、學術報告廳以及文創商店等多功能區。

走進博物館,一道形似山谷的巨大裂隙映入眼帘,象征著人們開始進入歷史長河探索與發現。博物館的外牆上設計了小窗,天氣好的時候,明媚的陽光會在展廳裡洒下片片光斑。目前,蘇州灣博物館館藏文物2萬余件,上起新石器時代的馬家浜、崧澤、良渚文化時期,下至明清及近現代,包括陶器、瓷器、玉器、石器、青銅器、書畫、錢幣等類別。

吳江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具有絲綢、運河、古鎮、江村等文化名片,孕育了一大批歷史文化名人。位於博物館四樓的“吳韻江南——吳江歷史文化陳列”是集中反映吳江歷史文化的窗口,分為“史前與先秦時期”“王朝國家時代”“走進現代社會”3個展區,用442件(套)藏品講述了吳江從新石器時代到近現代7000多年的發展變遷,展現了精雅雋永的江南風韻。

春秋時期棘刺紋青銅尊是早期吳文化的代表,作為長江文化和太湖文化結合的產物,見証了長江下游早期文明的發展。不同於中原尊的風格,吳文化背景下的尊有著獨特的裝飾——棘刺。此銅尊出土於吳江區同裡鎮九裡湖村,腹部布滿棘刺,推測為酒器。

《椿樹雙雀圖》是蘇州灣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這是明代“吳門四家”之一唐寅晚年的佳作,為國家一級文物,原系吳江黎裡壽恩堂周氏收藏。絹本設色,縱49.3厘米,橫30.6厘米。全圖以“院體”為本,兼融“文人畫”意韻,工中有放,筆法嫻熟,雙雀刻畫擬宋人筆法,工致精巧,呼應生動。椿樹出枝似鹿角,流暢勁挺,樹葉為水墨點厾而成,錯落有致。圖上有唐寅自題七絕一首:“頭如蒜顆眼如椒,雄逐雌飛向葦蕭,莫趁螳螂失巢穴,有人拈彈不相饒”。

此外,館內還有明永樂青花纏枝牡丹菱口瓷盆、金代磁州窯白釉黑花牡丹紋虎枕等珍貴文物。

“日出萬匹,衣被天下”。近現代的吳江,紡織業很發達,呈現一派繁榮景象。“走進現代社會”展區入口處以場景復原形式展現了近現代的影院、車站、學校等,影院的大幕上,輪換播放著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一些老電影的片段。

吳江段運河是京杭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裡有運河古纖道,是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的遺產點之一。基於絲綢和運河元素,蘇州灣博物館策劃了開館大展“舟車絲路”,匯集了甘肅省博物館、南京市博物館、蘭州市博物館等多家博物館的精品文物166件(套),分為古道、商貿、交融、通達4個單元,呈現不同時期中國與域外、江南與漠北的經濟文化交流,講述絲路運河上的城市興衰、經貿往來、風土人情。

據悉,今年蘇州灣博物館將端出一桌文化盛宴,包括三大系列精品展:展示大國珍寶的“國寶串門”系列,演繹江南文化的“平行江南”系列,凸顯吳江館藏精品的“博雅吳江”系列。同時還將啟動一系列品牌社教課程,包括探尋吳江前世今生的“吳地風韻”主題,探索吳江絲綢故事的“江南絲韻”主題,走近吳江風流人物的“博學雅韻”主題等。

(責編:周夢嬌、唐璐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