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经济

徐州打造“三大样板” 争创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2021年08月23日16:37 | 来源:徐州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打造“三大样板” 加快“四大转型”

徐州是全国重要的煤炭产地、华东地区的电力基地,作为江苏省唯一肩负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双重任务的地区,近年来,我市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持续推动生态、产业、城市、社会转型。

《徐州市“十四五”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规划》提出,我市将全力打造全国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样板、产业转型发展样板、区域中心城市引领资源连片地区协同发展样板等“三大样板”,到2025年,全市新完成采煤沉陷区治理面积8.1万亩,主城区治理任务全面完成,县域治理任务加快推进,将采煤沉陷区所在板块建成中心城市功能拓展区、生态涵养重要承载区、接续产业协同发展区。

打造“三大样板” 争创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新时期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市要以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为总抓手,加快培育接续替代产业为突破口,持续增强中心城市引领带动力,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积蓄发展动能,同时持续优化生态环境,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实现社会民生的改善与保障。

打造全国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样板,就是要坚持贯彻落实绿色、共享理念,不断增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活品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四五”时期,我市将聚焦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用产业转型带动就业创业,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全力打造国家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发展样板,以实现实体经济支撑有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在产业发展上,《规划》提出,要在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的同时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努力形成产业多元支撑的结构格局。在产业布局上,要优化空间,引导集聚发展,完善产业链条。

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引领资源连片地区协同发展样板,我市将始终贯彻开放理念,全面对接融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融入内外双循环,将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集聚辐射作用,深化与毗邻资源型城市共治共建,推动周边同类型城市协同创新发展,全力建设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跨界融合功能区、跨省际交界协同发展试验区和内陆双向开放新高地。

聚力打造“三大样板”,争创国家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我市将在全面转型升级的“蝶变”中实现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产业转型步伐加快、民生保障持续加强。

加快“四大转型” 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一核集聚、两轴牵引、三区协同”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以及“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水则水、宜业则业、宜生态则生态”原则,城市转型建设将以功能区理念为导向,分类引导各县(市)区采煤沉陷区所在片区建设成为中心城市功能拓展区、生态涵养重要承载区、接续产业协同发展区三大功能区。合理布局产业、引导人口、完善重点地区城市功能,提升城区独立工矿区承载能力,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推动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十四五”时期,我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建设涵盖四大方面,包括生态转型、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社会转型。

在加快生态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规划》提出要创新采煤沉陷区治理方法,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绿色化低碳化发展,建立长效生态环境治理机制;提出生产、产业、建设3类划分采煤沉陷区的应用技术,建设深地科学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加强治理技术和生态修复国际合作,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非煤矿山生态修复作为工作抓手。到2025年,采煤沉陷区累计治理率达到80%,形成一批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绿色产业集群,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加快产业转型方面,我市将通过分类规划,重构竞争新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做强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加快重点企业改革是加快产业转型工作的5个发力点。统筹发展,点面结合,在聚焦传统产业、特色产业集群,聚力建设示范园区和重点园区的同时,我市还将加快重点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徐矿集团、徐州铁矿集团、大屯煤电、徐工集团等国企改革,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创新发展。到2025年,培育1家3000亿、20家100亿级大企业集团,100家10亿级企业。

用能级提升助推城市转型。“十四五”时期,我市着力把重点片区功能品质做优做强,将徐州经开区打造成为区域制造业创新高地,淮海国际港务区打造港产城一体现代开放平台,城北生态新城打造生态修复国际样板。在打造重点片区的同时,辐射四周,引领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加强与毗邻的煤炭资源连片地区产业协同、平台共建、生态共治。到2025年,新增1—2家合作示范园区,建成1—2个区域性政务服务示范平台。同时,城市转型还将推进重点地区新型城镇化,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

瞄准“急难愁盼”,服务社会民生。推进社会转型的要义,在于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十四五”时期,我市将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控制失业率,扶持自主创业,统筹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同时,全方位改善居住环境,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在教育、医疗等领域实施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坚决兜牢民生底线。到2025年,重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达标率以及建制镇卫生院、行政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达标率均达到100%。

◎徐报融媒记者 朱睿

(责编:萧潇、张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