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社会

探访扬州市新冠病毒核酸城市检测基地

2021年08月24日07:19 | 来源:新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样本送达到出结果仅需2.5小时

工作人员在“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样本处理区内进行检测作业。 本报记者 万程鹏 摄

连日来,持续的高温让扬州市民感受到了“秋老虎”的威力。但是,有一群人要穿着最高级别的三级防护服,待在密闭的检测室里,连续六七个小时不吃不喝,对采集来的咽拭子样本进行检测……他们就是核酸检测人员。

8月22日9:40,扬州市新冠病毒核酸城市检测基地耗材室,记者遇到了正在穿戴防护装备的连云港市中医院检验科医生朱信明。7月26日支援南京,8月3日转战扬州,朱信明和同事们已经在核酸检测战线上奋战了近一个月。

记者注意到,在穿戴医用手套前,朱信明先套上了一层塑料手套,“这样起一个顺滑的作用,再穿医用手套会快很多。”戴手套的同时,朱信明和记者分享了上百次穿脱防护服后摸索出的小技巧——防护服取出来前,要从上到下检查防护服是否有破溃,尤其是打褶的位置,比如拉链下端折角处和袖口处;戴防护罩前,在上面喷一些洗洁精,可以防止起雾看不清咽拭子样本……穿戴好整个防护装备,朱信明大概用了5分多钟时间。

9:50,穿戴完毕的朱信明和同事们走进核酸提取室,和上一拨同事进行交接班。目前仅负责核酸提取的人员共有16人,分为4个小组轮流值守。在核心操作台上,他们从陆续送来的一批批咽拭子样本中提取核酸,然后将核酸通过传递窗口转移至扩增室,由检测人员放进PCR仪,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最多两个小时,样本的阴性、阳性结果就能出来。

不到10分钟,他们的脸上、身上冒出细密的汗珠。在核酸提取室,朱信明要不间断工作六七个小时,其间不能喝水,不能吃东西,不能上洗手间,即使再口渴、流汗,也得忍到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每次从检验室出来,大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狂喝水。”

提取核酸,只是核酸检测的一个中间环节。检测基地检验科科长夏俊鹏告诉记者,咽拭子样本的检测分为样本拆包、提取核酸、配制试剂、PCR扩增等多个环节,各个环节之间主要靠传递窗口接力,杜绝不同环节的人员直接接触。一个样本从送到基地,再到出结果,平均耗时3小时左右,最快可以达到2.5个小时。

目前基地一楼负责扬州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大规模核酸筛查的检测工作,检测样本高峰时期达到2.6万份左右,实际检测能力3万份左右,略有富余,主要由外地增援的100多名检测人员负责;二楼检测室主要负责密切接触人员样本检测、阳性样本复核等工作,主要由基地原有的30多名工作人员负责,日均检测样本量稳定在6000份以上。

从7月28日扬州启动主城区大规模核酸检测以来,该基地一直保持送达样本日检日清,检测效率有了明显提升。在夏俊鹏看来,除了检测人员力量的增加,采、送、检全流程协作效率的提升,也是检测能力提升的重要原因。以拆包环节举例,在拆包区,工作人员要先把样本拆包,整理放在架子上,然后编号,再通过传递窗口送至核酸提取室。“样本送达后的拆包效率,决定了后面核酸提取、扩增等后道环节的效率,所以我们不断调整优化人员配置,刚开始拆包区是六七个人,现在增加到十三四个人。”最近几次重点地区的核酸采样从六点半开始,八点后样本陆续送到基地,当天夜里十一二点左右,可以完成所有样本检测,“最近几天都是晚上10点之前全部检完。”

□ 本报记者 杨频萍 李睿哲 洪叶 顾敏

(责编:萧潇、唐璐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