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家:新冠肺炎救治“关口前移”最重要
目前,正在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接受治疗的新冠肺炎患者情况如何?有哪些救治经验值得推广?8月23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江苏工作组医疗救治组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毅接受了记者采访。
杨毅介绍,在医疗救治团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目前全省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的本土确诊病例569例,住院患者都在向着好的方向转变。
“我觉得最重要的经验是‘关口前移’。不只是新冠肺炎救治关口前移,基础疾病治疗关口也要前移。这些患者因为新冠肺炎收治入院,但往往合并一些基础疾病。根据我们的研判,把一些新冠肺炎合并高血压、哮喘、肿瘤晚期、慢阻肺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筛选出来,即使他们新冠肺炎症状不是很重,有些已经接近新冠肺炎的出院标准了,但由于基础疾病症状较重,我们也会把他们列为高危人群,收入ICU病房。”杨毅说,这样才能尽可能避免轻型转向重型、重型转为危重型。
在医疗救治资源的准备上,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整体腾空,并对隔离病区ICU进行了改造,准备了足够的重症床位,做到“床等人”;在医疗救治人员储备上,在组建精干医疗团队的基础上,精选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医务人员进入ICU,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精准判断到位、迅速处理到位。对于新冠肺炎合并基础疾病、原发疾病的患者,更是需要强大的、多学科的团队来支撑,患者才能得到比较好的康复。
正是有了充分准备,前不久,南京一位突发急症的新冠患者才转危为安。这位晚期肿瘤广泛转移的患者,新冠肺炎已经接近出院标准,但由于基础疾病较重,具备重症患者的高危因素,救治团队早早就将他转到重症病区进行严密监测。一天晚上,他突发呼吸衰竭、血压下降,生命危在旦夕。值班医生迅速判断:患者的休克、呼吸衰竭是由于心包填塞引起的,与肿瘤相关,当即采取了气管插管、开放静脉、心包穿刺等一系列急救措施,终于把患者救了回来。接下来的几天内,针对患者肿瘤、心包填塞等相关症状,采取了ECMO(体外膜肺氧合)等呼吸支持手段,目前ECMO已经撤机,气管插管也拔了,患者病情逐步向好。
杨毅介绍,目前所有住院患者都按照“一人一方案”“中西医结合”的原则进行治疗。每天上午,国家、省级和南京市级专家参加联合会诊,分区对每一位患者的病情进行讨论,例如某个患者今天发烧了,为什么发烧?是跟新冠肺炎相关,还是跟基础疾病相关?包括营养支持、吃饭怎么样、睡觉怎么样、大小便怎么样等,这些细节都要仔细询问,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下午和晚间再到床边分析每个患者的情况,进一步督导治疗原则的落实,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案。
“患者也非常配合,互相鼓励、互相打气。拔管后恢复得比较好的患者,就去鼓励其他患者,告诉他们要好好吃饭,增强抵抗力,一起做康复运动,我们看到这样的场景,也非常感动。”杨毅说。
□ 本报记者 仲崇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