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经济

宿迁宿豫:三任“芦蒿书记”的乡村振兴接力赛

黄启源
2021年08月27日07:06 |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小字号

宿豫区陆集街道芦蒿大棚种植基地。严大胜摄

初秋时节,漫步在江苏宿迁宿豫区陆集街道利民社区,一排排楼房鳞次栉比,漂亮挺拔。在新农房边上,连片的芦蒿大棚更是一道风景线。59岁的村民倪金兰和丈夫张桂松是社区第一批引进芦蒿种植的农户,种了6亩芦蒿,一年能收3茬,一茬芦蒿的亩均收获500公斤左右。

小小的芦蒿,如今成了利民社区开启致富之门的“绿钥匙”。利民社区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2010年,时任村支部书记闫斯平发现了致富的机遇。11年来,三任支部书记换届换人不易帜,始终聚焦芦蒿产业,带着村干部和广大村民硬是蹚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致富探路

1997年,35岁的闫斯平在宿迁毛毯厂就职,为了建设家乡,他放弃了城里的工作,毅然回到当时还是利民村的利民社区。2010年,在村民的支持下,闫斯平任利民村支部书记。“当时有这样一句话‘嫁人不来利民村’,村里太穷了,村集体不但没有收入,反而还欠着外面不少账。”回忆起过去,闫斯平记忆犹新。

利民村产业单一,主要种植小麦水稻。一次偶然的机会,一对夫妻从南京带回一点芦蒿秧试栽,收益比种植传统农作物高两三倍。闫斯平从中发现了致富的机遇,但是他清醒地认识到,宿迁人对芦蒿的知晓度、认可度并不高,芦蒿的种植技术也不成熟,产量如何提高、产品如何推广、销量如何保障都要系统的谋划。

闫斯平和部分村干部,揣着村民前期摸索出的经验和“探路”中遇到的疑问,赶往南京八卦洲芦蒿基地,实地考察。回村之后,他挨家挨户做群众工作,动员村民种植芦蒿,经过努力,带动全村24户试种户种植芦蒿,种植面积约47亩。芦蒿进入收获期后,每亩净收入达6000元。

陈平生是第一批参与芦蒿种植的农户。“当时顶着家里的压力,冒着未知的风险,内心一直十分忐忑。”他略带不好意思的回忆道,“种第一批芦蒿时,平均每两天就往闫书记家跑一次,一个种植周期下来,闫书记家的门槛都被我踏矮了一大截!”现在,陈平生种植的芦蒿从最初的0.8亩扩展到56.8亩,年收入增加了近30万元。

如何将芦蒿种植与农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闫斯平认为,想要进一步打开销路、拓宽市场,首先要有一个响亮的品牌。2011年,利民村给芦蒿注册了商标,“蔡大沟”成了利民芦蒿的第一个商业名片。

想要扩大影响、形成规模,“利民芦蒿”还需要构建规模化、专业化、技术化的产销模式。闫斯平顺应市委提出农业结构调整的大势,积极响应“支书领头调结构”,带领“村支两委”,进村入户、走访群众,流转土地800亩扩种芦蒿,不断整改芦蒿基地环境卫生,种植面积迅速发展到2000多亩。同时,他还培养了一大批芦蒿种植能手和技术人员,产品打入宿迁各大批发市场超市,远销到淮安、上海等大中城市。

村民在自家芦蒿地里除草。严大胜摄

做大做强

随着时间的推移,宿迁市民逐渐喜欢上了芦蒿,青椒炒芦蒿、芦蒿炒肉丝成为市民爱吃的家常菜。2019年,“利民芦蒿”被评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陆集街道正式把‘“利民芦蒿”向全镇推广,力争形成更大的栽植规模。

当年5月,由陆集街道原长胜村、利民村合并成为利民社区。“90后”魏耸任利民社区党委书记。“我相信,咬定目标,党群同心,一砖一瓦的敲,一步一脚印的走,利民的振兴发展之路将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好。”在魏耸的笔记本上这样写着。

为满足市场需求,魏耸带领社区两委人员5次到南京八卦洲学习,引进了300亩芦蒿新品种、年初亩产超万元,并引导村民探索发展“一季芦蒿两季果蔬”种植模式、平均亩产增收2000元以上。2020年,利民社区新扩种芦蒿2000余亩,总面积达6000多亩。“芦蒿产业欣欣向荣,村民钱袋子满满当当。”已成了利民蒿农的口头禅。

有一天,魏耸在芦蒿基地里看到村民把芦蒿叶直接丢掉,很是浪费。他想到是否能把芦蒿叶“变废为宝”。经过调查研究,芦蒿叶有提高免疫力,清热解毒等功效,可以制成茶叶。魏耸带领芦蒿合作社成员到马陵山茶厂、安吉白茶茶厂学习取经,了解炒茶、制茶等一系列工序,并聘请专家指导,经过多方的努力,利民芦蒿茶终于成功面市。此外,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芦蒿产业,魏耸与合作社成员商讨研究,决定加工生产芦蒿面条、芦蒿饺子等系列产品,提高芦蒿附加值。

三年计划

利民社区党委书记的现任书记,是29岁的严大胜。

2020年4月30日,利民芦蒿正式入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社区以此为依托,探索“一季芦蒿两季蔬果”轮种新模式,健全“初生产—深加工—供直销”体系,动员引导党员群众参与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眼下,利民社区正和江苏景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芦蒿文化产业项目。在深化村企联建的同时,严大胜聚焦富民增收,采取“合作社+农户”“大户+农户”“大户+低收入户”等方式,动员引导党员群众参与高效农业种植和家门口就业,社区芦蒿种植户800余户,从业人员2000余人,亩均效益1.3万余元。

目前,利民社区芦蒿主导产业已形成了6000多亩规模,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0万元,居民人均纯收入超2万元。

严大胜表示,乡村振兴需要几代人坚定目标,新一届利民社区两委干部一定会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干实事。上任伊始,他便给自己立下了一个三年计划,从四个方面设定目标,稳扎稳打,全面发展:“优居”方面,硬化村庄道路2400米,建成32个最美庭院,创成省级美丽宜居村庄;“强村”方面,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0万元,年增长不低于6%;“兴产”方面,培育打造芦蒿1个主导产业,形成1万亩规模;“富民”方面,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万元,每年增幅不低于9%。

“经济发展对标赶超张家港永联村,人居环境、文明创建分别对标学习徐州贾汪区马庄,产业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对标学习淮安盱眙区明祖陵村,打造省级农房改善领头羊、文明村居模范、乡村振兴样板。”严大胜说。

(责编:唐璐璐、吴纪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