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宿豫:农房改善让群众收获满满的幸福

2021年06月29日23:31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新庄镇杉荷园社区朱瓦农民集中居住区。朱瑞摄

6月28日,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等省领导在“百年征程、初心永恒”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历史展上,与宿迁市宿豫区草莓种植合作社理事长王广荣视频对话,询问当地农房改善情况,并希望大家一起继续努力,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宿豫区不仅统筹推进农房改善,还立足各地实际,优化产业结构,为群众提供致富的好路子,让百姓收获满满的幸福。

走进新庄镇杉荷园社区朱瓦农民集中居住区,一幢幢两层小楼整齐划一,景观小品点缀其间。每户门前还有一小块菜园,种着自家的蔬菜。配套建设的便民服务中心、幼儿园、卫生室、红白理事厅等一应俱全,如今的朱瓦富有韵味、活力十足。

“俺家的小楼建筑面积是164平方米,楼下一室两厅一厨一卫,楼上三室一卫,和以前相比,真是天翻地覆的变化。”55岁的村民董红玲回忆说,过去绝大多数村民住在自建的砖瓦房里,家前屋后道路泥泞不堪,沟渠里漂浮着垃圾,大家对居住环境有很多怨言。

在大兴镇双茶棚社区,整洁有序的村舍、平坦通达的乡路、完善的健身设施……小桥流水、白墙黛瓦,处处皆是风景。

“新小区的路都是沥青路面,附近也有健身广场,到处都是花花草草,没事就出门散散步。总之,新家环境好,住得舒服,很满足!”居住在崭新的新农房里,社区居民陆裕珠高兴地说。

截至目前,宿豫区已累计改善住房条件1.78万户;启动建设农房改善项目41个,建设房屋1.5万套;入选省级示范项目10个,获评省级特色田园乡村7个。

宿豫当地农民在草莓种植基地采摘草莓。沈晶晶摄

在做好建设安置工作同时,宿豫区立足各地实际,优化产业结构,助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2018年10月,新庄镇成立了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从最初的1000亩发展到5000亩,吸纳了230余户村民共同参与,带动700余人就业。

当地农民陆敬忠说,他和老伴承包了4个大棚,秋季种草莓、春季种西瓜,一年下来可以有10万元的纯收入。“道路、大棚都是镇里帮我们弄好的,技术员每天都来指导,镇里还帮我们联系销售,我们只负责做好日常管理。这样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在陆集街道利民社区新农房边上,连片的芦蒿大棚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59岁的倪金兰和丈夫张桂松是社区第一批引进芦蒿种植的农户,如今种了6亩芦蒿,一年能收3茬,一茬芦蒿亩均收获500公斤左右。“第一茬芦蒿口感最好,地头价一斤13元到15元,不够卖的。”倪金兰笑着说。

如今,利民芦蒿入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社区以此为依托,探索“一季芦蒿两季蔬果”轮种新模式,健全“初生产—深加工—供直销”体系,动员引导党员群众参与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形成环利民社区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6000余亩芦蒿连片种植基地,带动社区发展芦蒿种植户800余户,从业人员2000余人,年亩均效益1.3万余元。

近年来,宿豫区立足乡村实际,实施农房改善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城镇村联动、点线面结合”的工作思路,以集中居住作为牵引,坚持“优居强村兴产富民”一体谋划,建设出了一批批“有宿豫风格、有乡土风情、有文化内涵、有农耕记忆、有现代活力”的“五有”农房改善项目。同时系统做好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力争做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生态产业共享化”。实施10万亩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核心区、10万亩果蔬基地“双10”战略,每个新型农村社区配建1个生态高效农业基地,建成大兴栝楼等万亩产业园3个、曹集金银花等2000亩以上高效农业基地27个,培育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6个,发布“宿遇好食光”区域品牌。

宿豫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十四五”期间,宿豫区将继续立足乡村实际,明确方向,集聚要素,扎实推进,力争展现最具“宿豫风格、乡土风情、文化内涵、农耕记忆、现代活力”的农房改善项目,打造宿豫农房改善“幸福”样本。(程鹏 黄启源)

(责编:唐璐璐、吴纪攀)

江苏要闻

给领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