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经济

筑牢生态基底 无锡加速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2021年09月02日15:24 |
小字号
原标题:筑牢生态基底 唤醒“大运河”,无锡加速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清名桥古运河历史街区、运河外滩休闲街区、伯渎河文化公园……在刚刚出炉的 “运河百景”标志性文旅产品中,无锡以12景入选,是江苏省内大运河沿线8座城市中入选数量最多的。沿着运河,一路好风光。

这些年来,无锡人清晰地认识到,保护开发沿线生态文化景观,传承利用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是推动运河文化创新发展的必经之路。在今年8月14日举行的梁溪河、大运河现场汇报会上,无锡将梁溪河、大运河无锡段整治正式作为无锡“美丽河湖”行动的“一号工程”进行推进,并明确通过水系综合治理、生态保护修复、沿河环境建设,来筑牢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生态“基底”。

科学规划,推动“地理空间”向“城市综合空间”提升转化

“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构建完善的治理体系,激发和提高治理能力,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实现整体发展。”运河文化研究专家谢光前说,以大运河文化带为轴线,构建起相互联系的生态圈、生活圈、文化圈和经济圈,实现“地理空间”向“城市综合空间”的转化。

保护运河,规划先行。无锡作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标识性城市,近年来,通过在规划、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层层推进,精心呵护运河记忆。结合“十四五”规划,无锡已经出台《无锡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修编,完善《大运河(无锡段)遗产保护规划》(2010-2030)和《无锡市古运河风光带沿线城市设计》。随着大运河文化带无锡段的各类相关规划陆续出炉,无锡在建设文化带、生态带、旅游带上,思路和实现路径逐渐清晰。

水波动,文化兴。自古至今,运河与城市发展紧密相连。“在处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系上,要进行反思。”无锡文史学者富耀南在回顾无锡大运河发展的情况时说,运河无锡段的个性符号如何呈现、代表运河的码头文化如何重现,这些都需要在新一轮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进行统筹考量。

专家们的部分建议和意见有望被采纳,融入规划中。8月12日,该市召开无锡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对大运河文化带无锡段建设提出了更高标准——运用战略思维和系统思维,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同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在大局大势中高水平谋划、高标准推进。

随后,梁溪区、惠山区、新吴区等运河沿线板块,为辖区内大运河文化带的规划保护“划重点”:惠山区围绕京杭大运河惠山段,按照河道管理范围线10米的要求,开展对锡西大桥、洛社大桥等重要节点的环境提升打造,加快实施江南运河主题公园建设;梁溪区审议通过了《2021年梁溪区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要点》,将进一步整合资源、闭合成环,加快打通大运河和古运河的连接,实现“两河”功能互补;新吴区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参与现场调研和规划,探索规划的理论依据。

绿色发展,打造水清岸绿的美丽运河家园

“运河悠悠,绿意盎然,白鹭在河畔或飞行,或休憩。”这样的运河景象是居民、游客的期待。但大运河沿线的工业排污、农业排污、生活污水以及船运危险品污染等水环境污染的问题依然存在。无锡运河沿线,硬质护岸偏多,水质自净能力受限,近岸缓冲带的过滤净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较弱。

为此,无锡市将梁溪河、大运河无锡段整治作为今年“美丽河湖”行动的“一号工程”。

“只有运河水体与长江、太湖、城市河道的关联被加强,水质实现整体改善,才能构筑无锡河湖水网的绿色发展新格局。” 《无锡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提及,到2025年,大运河无锡段生态保护格局全面形成,沿线水清岸绿风貌初步形成,无锡要建设绿色宜居的运河城市和水清岸绿的运河公园。

在梁溪区水利局局长万建农看来,要建设成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绿色宜居、生态空间水清岸绿的美丽运河家园”,必须从水质提升上、沿线环境整治以及水系环通上破局。他告诉记者,梁溪正在对辖区内的22条运河支浜,按Ⅲ类水质标准进行全面整治。按照“一河一策”明确治理目标,更多的创新手段和综合治理的“黑科技”都会用在这些支浜上。在大运河支浜芦村河,记者看到了即将启用的“引用水处理新技术试点项目”,两个大型高效离子澄清实验设备出现在河岸, “河水经过净化,提高整个河道的透明度和含氧量。”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支浜内水质的全面净化,为运河水质营造一个更健康的系统环境。

“我最期待运河边出现更多的健身跑道。”城市夜跑爱好者小朱道出了众人心声。将文化景观的打造与生态治理相结合,是无锡市大运河无锡段生态绿色廊道建设的着力点。一批滨河自然水生态系统湿地公园将会出现:梁溪区正在规划建设的北尖公园,将会是一个四面环水、遍地绿植、步道景观一应俱全的休闲空间。而惠山区则邀请同济大学、中天设计与相关部门一起,加快推进方案编制,实现京杭运河沿线“步行道、骑行道、跑步道”三道贯通。

文化引领,用创意打造运河文化新名片

从清名桥古运河历史街区到惠山古镇运河休闲早茶,从梁鸿国家湿地公园到宜兴白塔村……从这些新鲜出炉的“运河百景”中,不难发现,无锡正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为基础,集成运河沿线街市繁华景象、市民生活习俗等资源,打造出一个个带有“运河”标签的特色文旅精品。

新时代下的大运河,已经成为无锡城市发展的重要空间轴。为建设传古扬今的文化带,无锡市布局“两园三带十五点”,全方位立体展现运河独特风华。“必须深刻把握大运河无锡段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和空间肌理,充分挖掘大运河沿线吴文化、江南文化、工商文化等文化内涵,使大运河文化成为无锡显著的文化标识。”文史专家汤可可说。“无锡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城市,做好融合,才能实现无锡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个性和特色。”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的运河专家王健看来,大运河无锡段两岸遍布历史文化建筑、古遗址、名人故居等文化遗产,做好文化梳理和挖掘是一项需要持续推进的工程。

据了解,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为纽带,无锡市将开展大遗址保护的总体规划修编,坚持大遗址保护与遗址公园、博物馆建设相结合,在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阖闾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基础上,打造文旅融合的大遗址保护利用范本。同时,创新“互联网+大运河遗产”展示模式,大运河综合博物馆群、大运河沿线非遗传承人研修研习基地都将与沿线景区景点结合,擦亮文旅融合的“运河牌”。

在专家看来,无锡市还可以统筹利用无锡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和其他各类专项资金,先行先试,推动实施一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项目,加速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发展。(韩玲、张月)

(责编:萧潇、张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