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靖江聚焦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从为老助餐到危桥改造
城南办事处康兴新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吃饭的老人。盛义摄
“朱阿姨,我们吃完饭,再和邻居们聊天。”12月15日午间,江苏泰州靖江市城南办事处康兴新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养老管理员胡斌正在热情的招呼老人们吃饭。今年,由当地新建的“中央厨房”正式运转起来,通过实行按需订餐、统一制餐、配送分餐、服务就餐的模式,有效破解了当地老年人“舌尖上的难题”。
党史学习教育以来,靖江市把党史学习教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相结合,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市前期共梳理出309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包括城南餐饮服务平台建设、农村危桥改造等列入全市百件重点实事项目,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让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共享高品质幸福生活。
“中央厨房”解决老人吃饭难题
80岁的靖江市民朱秀华,依稀找回了过去“上班”的感觉。
“我和老伴每天8点左右就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走,下午回家时间也差不多固定。你别说,光从离家、回家时间来看,还真和‘上班’差不多。”朱秀华笑着说,她和老伴陈士康住在康兴新村社区,孩子在外地上班。“随着年龄渐长,突然有一天就发现自己‘做不动’饭了。”
“隔夜饭”“瞎凑合”是朱秀华对过去解决吃饭问题的总结。事实上,子女也曾表达过“住一起好照应”的想法,但两人舍不得脚下的“一抔故土”,还是觉得自己的家住着舒服。“不过,请个保姆或者天天‘下馆子’,那可都太奢侈啦,我们想都不敢想。”朱秀华说。
城南办事处有老龄人口达1.1万人,约占常住人口总数的1/5,其中80岁以上老人1300多人,子女常年不在身边的老人超过1200人。2020年,靖江市城南办事处“书记项目”聚焦居家养老,通过组建工作专班,研究居家养老治理难题。在关注老人吃饭难的问题上,多方调研考察,最终选取一处闲置厂房,打造“升级版”中央厨房,以统一配餐的方式打破社区界限,为辖区内有需求的老人提供助餐服务。
人民网了解到,该“中央厨房”占地2000平方米,成品冷藏库、真空包装间、打包间、配菜间、切配室、降温缓冲间等一应俱全、设施齐备。厨房根据“每日一定”订餐情况,进行集中制餐,采用“1+X”模式配送到城南办事处14个村居助餐点,方便老年人就近就餐。每个助餐点实行专人负责,由养老管理员负责分餐、收集餐具、打扫卫生等,为老人营造安静卫生、舒适便捷的就餐环境。
“每天11:00,中央厨房的配送员们便陆续将装有上百份‘四菜一汤’的餐盒送往村居助餐点等处,而康兴新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便是其中一站,这也是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越发受老人青睐的原因之一。”社区工作人员介绍道。
12月15日午间,胡斌照例将热乎乎的饭菜端到朱秀华老两口身边。“今天的荤菜是油面筋塞肉,炒菜包括宫廷蚕豆、番茄炒蛋、炒毛白菜,汤是豆腐蛋羹,伙食属实不错,而且我们属于70岁以上人群,在政府补贴后,这顿饭我们两人才出14元钱。”朱秀华说,现在他们每天吃过早饭后便会前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一天中,听听讲座,与“老朋友”们聊聊天打打牌,日子很是舒心。“我们饭量小,午间吃不掉,还能匀到晚上,微波炉热热就没问题,如今真的是‘衣食无忧’了。”朱秀华笑着说。
“老人们要是遇到身体不便、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况,也可以与助餐点管理员联系,由管理员提供上门送餐服务,尽可能方便老年人。”据靖江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餐饮项目满负荷日供应量可达1万份以上,辖区内养老机构以及孤寡老人的配送率达95%以上,老年人满意度从原来的72.5%提高到98%以上。“后续,靖江将在全市范围推广这一创新模式,解决更多老年人的‘吃饭难’问题。”
图为改造后的靖江农桥。人民网 马晓波摄
危桥改造打通城市“毛细血管”
今年夏天,位于靖江市马桥镇的一座名为“3队后西”的农桥顺利拆除。这座始建成于1970年的老桥,在顺利完成历史使命后光荣退休。而在老桥的不远处,一座崭新的桥梁已建成通车,为群众提供更加安全畅通的出行环境。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从方便百姓出行、带动居民致富来看,桥梁的价值不言而喻,对靖江更是如此。人民网了解到,靖江作为滨江城市,三面临江,域内河道交错纵横,667平方公里市域内,分布有各级河道3901条,发达的水系,让马洲得舟楫之便,成为鱼米之乡。
就目前而言,该市共有各类桥梁2122座。其中既有雄伟的长江大桥,也有坚固的各类公路桥梁、秀丽的市政桥梁、端庄的水利闸桥,这606座桥梁的建设、管养,有着专门的资金渠道、有固定的责任部门。但是,在靖江的乡村埭头、田间地头,也有1516座农村桥梁,它们则关系着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这些桥梁的建设资金来源或是上级补助、或是各界赞助、或是村民众筹,当初建设标准低,建成后管养资金与管养责任又长期得不到落实,不少农桥已成为危桥。
在靖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农村桥梁方面很是凸显。
“有的田间老桥仅用红砖砌成,结构简易,桥面水泥板间隔较大距离铺设;有的老桥栏杆缺失大半,桥面由不太厚且明显破损的水泥板拼接而成。在这类桥上行走,稍有不慎就可能跌落。”马桥镇村民张泉生谈到过去老桥的潜在风险,仍然心有余悸,他介绍,在过去,虽然有的老旧危桥边上立有“危桥,禁止通行”的提示牌,但没有任何封堵,无论是行人还是电动车,都很容易穿行;有的桥头两侧虽有低矮的水泥桩封堵,但能轻易翻越上桥,行人安全得不到保障。
为解决“农村危桥”这个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走上放心桥、安心桥。靖江将“靖善靖美、马洲农路”品牌力量向“农村危桥”解危工作延伸,靖江市交通运输局组织对全市范围内的农村桥梁进行全面排查和专业技术状况评定,全市首批有58座农村桥梁被评定为五类危桥、22座为三类桥梁。
截至今年10月,该市农村危桥解危项目共投入建设资金2398万元,28座桥梁已完成维修加固,16座无需重建危桥已全部拆除,36座拆除后原址重建危桥中33座已完工、其余3座在建。同时,该市将建立完善农村桥梁动态管理、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落实全市桥梁管养资金渠道和安全主体责任,及时发现和处置各类桥梁安全隐患,全力保障群众的出行安全。
“经过半年改造,我们村的桥面宽了,承载力高了,不仅行人和小车可以通行,连轻型卡车、联合收割机等农用机械也可放心从桥上行驶。”在马桥镇朝西村支部副书记赵勇看来,农村危桥改造极大地方便了沿线群众及种植户的生产、生活和出行,还进一步改善了农村村容村貌,提升了安全保障水平,增强了农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