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淮安区金融活水“资”润实体经济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淮安市淮安区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强化银企联动、严格金融监管、优化金融生态,金融生态环境评估全市排名第一。
强化银企联动和信贷供给
开展银企“双拜访”活动,由银行设定接待日收集企业融资需求,组织行长进百企推动存量客户维护、首贷户开发。截至目前,16家银行、400余家企业签订对接协议,资金落实率达95%以上;开展“重大项目金融服务调研月”活动,组织银行、融资担保机构拜访重特大项目31户,授信19.02亿元。发挥普惠金融服务网格化作用,建立“金融管家”服务联动机制,摸排对接融资需求企业264家,开展餐饮业银企对接活动,专项服务餐饮业、食品业等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拓宽线上对接渠道,推广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应用,组织15000余户市场主体、18家金融机构在平台注册,普惠型贷款余额498户、21.4亿元,企业注册数、普惠贷款户数、余额均居全市前列。
结合疫情政策落实和普惠金融推广,全面征集经济主体融资需求,公开发布53个银行信贷产品,帮助对接128户企业融资需求。建立“金融管家”联动服务机制,闭环服务企业融资,针对性解决融资需求5560万元,成为经济网格化的有益补充;招引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交通银行落户,推动光大村镇银行、农业银行下沉乡镇,分别增设车桥、山阳街道分理处,广发银行正在装修,南京银行落户正在推进中,目前已有17家银行机构在该区落户运营,14家地方金融组织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金融集聚效应初步彰显,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大大提升。
拓展服务方式 优化金融生态
成立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加强金融服务的行政力量。建立疫情防控期间金融快速响应机制,全市首家发布《淮安区金融纾困解危助企复工复产线上银企对接活动公告》,开辟金融服务绿色通道,向受疫情影响企业开展政策宣传,截止绿色通道关闭,共落实融资需求250笔、支持企业217家,其中首贷32家,金额7.25亿元。
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创新金融服务,深化四方合作风险分担。在全市首家构建“政、银、担、再担”四方分担风险的合作模式,设立2000万元风险补偿资金,在贷款逾期时,由四方按比例分担风险,提升金融机构风险容忍度,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抵押物不足问题。累计为83户企业提供风险分担融资担保4.1亿元,其中纯信用担保3.3亿元。加快建设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通过降低费率、优化担保条件等措施,提高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水平。一方面,对已纳入政府性融资担保名录的省担保淮安分公司,督促其拓展业务、服务地方经济。另一方面,对申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的地方担保公司——誉信担保公司,协调鼓励银行开展银担风险分担合作,推进誉信担保做大业务规模、提高支小支农业务比重。截至11月底,全区政府性融资担保贷款余额达11.6亿元。
积极服务企业挂牌上市。牵头出台企业挂牌上市工作8条意见,强化不动产登记、税费奖励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举办“淮安区资本市场专题研修班”,为上市后备企业、上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镇街近40名相关负责人提供企业上市专题辅导;摸排规上企业,邀请风投、保荐机构等进驻辅导,目前,全区IPO企业2家、数量位于全市第一,新三板、四板挂牌企业18家,纳入市级上市后备企业5家,企业股权融资额达32.8亿元、位于全市第一。
此外,淮安区金融机构通过发放公开信、风险提示单、处非宣传伴手礼,举办防范非法金融活动短视频大赛、知识竞赛等活动,提升群众防范意识。2021年度,淮安区金融监管局被中国银行保险报评为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优秀宣传员”、全省唯一。在全区开展涉嫌非法金融“小广告”专项整治行动,对广场、宾馆等重点场所全面排查清理,累计排查清理处置非法金融小广告等50多起。密切关注网贷、私募、投资等领域风险,压降各类投资类存量企业84家,将7家涉嫌线索录入省非法集资监测预警系统,实行重点监管、动态清零。(杨德娟 刘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