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生态

【星辰大海】江苏盐城:坐拥“海绿”生态优势 书写出海门户篇章

马焘焘
2022年01月19日07:43 |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小字号

编者按:为深入挖掘沿海城市在推进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经济发展、海洋权益维护方面的生动实践,由中央网信办传播局主办,河北省委网信办、山东省委网信办、江苏省委网信办、福建省委网信办、海南省委网信办、人民网承办的星辰大海—沿海城市展望“十四五”网络主题活动已于日前启动,本篇聚焦江苏盐城。

天气渐冷,盐城市滨海港区中海油(LNG)项目现场却是一派繁忙景象,两条疏浚船正拖着超过自身长度3倍的“尾巴”在海中游曳。作为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及互联互通重点规划项目,其建成之后,将是我国规模最大的LNG储备基地,亦是盐城市黄海新区的代表项目。

“向海图强、举全市之力高质量建设黄海新区”,是盐城抢抓江苏新一轮沿海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机遇的举措。盐城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周斌表示,2021年以来,盐城市紧紧围绕淮河出海门户的定位,“面朝大海向未来,绿色转型做典范”,积极推动沿海与沿淮联动发展,共同开辟区域合作新途径、生态保护新机制和绿色发展新理念。

滨海海边一览。 盐城市委宣传部供图

产业先行 加速北部隆起

作为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盐城市是江苏省内唯一清洁能源高比例消纳试点示范城市,具有空间、港口、铁路、能源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近年来,滨海、响水区域作为新一轮沿海发展的增长极,已经吸引了包括中海油、国电投、德龙、金田、富星、上海电气等在内的大批企业抢先入驻,其产业链条完备、发展势头强劲。

目光回到滨海港区,由海上看向陆地,4个巨无霸储气罐进入收尾阶段,总长816米的栈道码头正劈波斩浪向大海延伸。据项目现场负责人介绍,自2021年7月31日疏浚工程开工以来,江苏LNG项目疏浚量累计突破1000万方,可填满约4800个标准游泳池,总体进度达51%。

“距离疏浚完工目标越来越近,各项工作均在有序进行。项目投产后,LNG船舶将会漂洋过海,沿着这条海上‘绿色大道’在港池内平稳靠泊,将LNG输送至千家万户,为长三角乃至华东地区提供持续稳定的清洁能源。”疏浚工作组组长刘玮说道。

同样备受关注的还有北面位于响水的德龙二炼钢项目,项目总投资35亿元,目前已经投产。时任盐城市委书记曹路宝在查看项目现场时,与德龙镍业董事长戴国芳深入交流,勉励企业抢抓江苏新一轮沿海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黄海新区高水平建设的大潮。

“项目的事就是天大的事。”滨海县长吴启标接受采访时说,滨海目前主攻新材料、装备制造、综合能源、现代物流和海洋生物等临港产业,重点突破在手的31个单体投资3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确保投资294亿元的协鑫甲醇、150亿元的三房巷新材料等项目将在2022年上半年签约。在项目推进上全面发力,投资55亿元的凯金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和投资12.5亿元的蓝晶生物降解新材料项目已于去年底开工,天能锂电池综合利用、LNG冷能空分等5个项目将于今年上半年开工。

滨海论坛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前主席、黄海湿地研究院名誉院长章新胜通报《关于建立全球滨海论坛的倡议》。郜野乔摄

河海联动 港城向东蝶变

浏览盐城市淮河流域的重大项目清单,可以得到关键词:河海联动。

由西向东,滨淮高速、滨海港铁路、滨海港20万吨级航道等工程如火如荼,一路向东出海口畅通;从北向南,响水、滨海、射阳等港口、码头和内河航道资源已全部被整合进盐城港控股集团,大力发展临港物流产业,并加强与淮安、蚌埠、周口等地港航合作,为的是打通西向水运通道;新成立的汽车产业集团建成长三角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等科创平台,专门服务沿淮汽车产业走廊建设... ...

据盐城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盐城正积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引入更多以创新为导向的生产要素,与上海、杭州等地形成生产要素、现代产业、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四大循环,协同长三角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走出国门,依托中韩贸易产业园和两个国家一类口岸,盐城正积极申报建设江苏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规划建设综合保税仓库,配套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口岸查验区、保税仓储、集装箱堆场、海关监督场所等,更大力度吸引外资落户,建设一批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基地。

产业落脚,门户初现。在新规划的黄海新区,变化日新月异。陈家港港城、月亮湾港城这两座新城塔吊林立,金港大街、淮海大街、陈家港大道、渤海大街、海堤路、渔港路、金光大道等道路设施抓紧推进。

一路向北,响水县已于2021年完成工业经济区整合化工园区工作,整体向南发展,规划建设好5.8万亩的产业片区。为充分发挥响水港通江达海的优势,响水正与盐城港控股集团合作,全力推进集装箱码头、5万吨级航道、现代物流园、口岸大厦二期等建设,一类开放口岸尽快通过国家验收。根据响水县政府披露的消息,“十四五”末,响水港区年货物吞吐量将突破5000万吨。

“我们围绕“全市第一镇”目标定位,聘请了国内一流团队加快完善港城城市设计,全力推进镜湖、海精盐厂、绿岛“三大片区”规划建设,切实提升港城辐射带动力。力争到2025年,港城建成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人口达10万人,展现“黄海明珠”新风貌。”响水县县长陆文忠接受采访时表示。

坐看滩涂的日出,在小船上享受一份宁静。人民网 马焘焘摄

生态留白 书写“海绿”文章

深冬时节,1000多只世界珍禽丹顶鹤正在盐城越冬,超过全球数量的一半。2021年5月,盐城市的科研人员在日常野外巡护时发现了两只成功孵化的小鹤,这是盐城连续第五年记录到丹顶鹤在越冬地野外自然繁殖。野外的自然繁殖加快了不迁徙野生丹顶鹤种群进程,少数丹顶鹤在盐城也成为了“留鸟”。鸟类不会说话,但却用实际行动证明这片黄海湿地是它们理想的栖息家园。

在刚刚结束的全球滨海论坛上,盐城市面对经济利益与生态效益的艰难取舍,再一次备受国际社会赞誉。

坐拥江苏省最大的沿海滩涂面积以及最长海岸线,盐城市为了更好的保护黄海湿地,曾作出重要决策,放弃已获批准的条子泥、高泥和东沙区域百万亩滩涂围垦计划,放弃前期的投入以及未来的潜在价值,将黄海滩涂严格保护,充分彰显了盐城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方面的价值理念,也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保护自然生态提供了创新典范。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二级巡视员袁小虹在论坛的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对话中透露,正在加快推进“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袁小虹说,“我们现在组织4省12处的候选地正在申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世界自然遗产,申报材料已经向国务院进行报送。”

事实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申遗的底气正是来源于生态建设的显著成果。根据2021年的数据,盐城市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城市中排名第19位。立足黄海湿地资源,盐城市打造了湿地保护修复科研基地、湿地科普宣教馆、湿地博物馆,积极实施退耕退渔退养、还林还湿工程。作为回报,盐城市境内的麋鹿、丹顶鹤栖息地环境得到了较大程度改善,除开申遗成功这一金字招牌外,还高分入围了国际湿地城市创建推荐名单。

据了解,依托淮河生态经济带生态环保联防联治专委会,盐城市正积极探索淮河生态经济带环保联防联治长效机制,成立长三角生态产业链联盟,努力为淮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生态环境支撑。同时放大世遗品牌效应,组织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宣传系列活动,借鉴长江经济带保护工作经验,聚焦区域流域环境问题,推动建立黄海生态经济圈,扩大生态“朋友圈”。

在淮河生态经济带第3次市长会商会上,周斌表示,盐城地处淮河末端,对水环境质量的感受最为直接,将和其他城市共建沿淮绿色生态走廊,并共同打造淮河出海通道,组建海河联运战略联盟,协同推进出海二级航道建设,真正实现“直连出海、河海联动”。

(责编:唐璐璐、吴纪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