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苏频道>>社会

南京栖霞文康苑五栋 二十一个人的火线抗疫

2022年03月26日07:54 | 来源:新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文康苑五栋,二十一个人的火线抗疫

3月15日夜,南京市栖霞区马群街道接报后排查发现5例阳性病例。16日,病例所在文康苑5栋列入为中风险地区,文康苑小区列为封控区。在这一疫情的“风暴眼”,文康苑社区18名社区人员、3名志愿者组成一个临时大家庭。他们吃住在社区办公楼里,日夜守护风险点,打响了一场特殊的保卫战。

外卖小哥:

“进门6分钟就被封了”

“这防控速度也太快了!”15日晚9点50分,48岁的“外卖小哥”朱运东骑电瓶车赶到文康苑21栋,一份夜宵送完,也就短短的6分钟。调转车头时小区出现一阵骚动,小区门口拉起警戒线。“小区封锁了,谁也出不去!”当晚,他在社区办公室沙发上凑合了一宿,辗转难眠,目睹了这个社区的快速运转。

16日凌晨2点左右,大巴接走了需要集中隔离的居民。核酸检测点布置到位,每个楼栋下都有一个点,陆续有居民下楼做核酸,防疫和保障物资源源不断运进来。“以前都是看别人做志愿者,这回我也作一份贡献。”朱运东果断加入搬运物资的队伍。

儿子在武汉上大学,女儿在家里上网课。他是家庭经济的顶梁柱,一天至少跑11个小时,拼一拼能送到60多单,一天收入300多元。“被封在社区里,送单的收入没了,说不心疼是假的,但摊上这事了没办法。去集中隔离酒店还动不了,更闷得慌,在这里还能做点事。” 朱运东说。

第二天,折叠床、被褥、洗漱用品运进来了,他顺利融入这个临时大家庭。“以前觉得社区工作人员上班很体面、轻松。现在看事太多了,有时也很困难……”朱运东听到有市民在电话里“吵架”,社工耐着性子解释。他心想,这就像送外卖遇到投诉,顾客一意不合,必须笑脸相迎赔不是。

同样滞留小区的还有来朋友家串门的大三学生,他也坚持留下来做志愿者。每天整理各种台账和报表,打开“宁搏疫”,逐一输入2000多个居民信息,让他亲历了基层社区工作的繁复和琐碎。

90后社工:

“临产妻子支持我的决定”

“肯定是出大事了,有阳性病例了。”晚上9点多,看到工作群里跳出“社区有情况,住附近的赶快过来”,28岁的社工刘凯心里一沉,这肯定一时半会回不来。这就像是部队集结号,必须赶到!妻子临产在即,却很支持他的决定。

一到社区就穿着防护服冲进5栋,挨家挨户排查居民情况、安排转运人员、全员核酸检测有条不紊地展开……他和同事刚刚缓一口气,发现自己也成了高风险人群。根据防控工作部署,他们就地“隔离”——吃住在社区办公楼,接下来的工作范围就是社区办公楼和5栋,两者相隔150多米。

为守好5栋这一疫情风险点,留守的社工们分成4组,每组4人,6小时一班,轮流在楼下站岗,每人看护一个单元,防止人员出门走动。大家还得不时翻动手机,回复微信群里居民的各种诉求。

“连日大雨的时候最累,身心俱疲,就坐在路边小眯一会,10分钟就能缓过来。”刘凯说,自己是退伍军人很“耐扛”,“负责保障小区其余21栋楼的兄弟更辛苦,他们快递多,必须满场跑,5栋的东西很少。”

他的这份“轻松”,来自居民们一份悄悄的约定。“大白们疲惫的身影和声音让人心疼。”5栋居民胡梅娟告诉记者,大家在小区群里达成共识——尽量少网购,除了生活必需品和药品,其他尽量少麻烦“大白”。

隔离10天了,现在居民问得最多的是,到底什么时候解封?刘凯心里更着急:“老婆预产期在3月31日。本来约定好我进产房陪护,这下要错过了。”好在家人都很理解,爸妈反复叮嘱“一定要注意安全”,这让他感慨,“虽然快30岁了,在父母眼中自己还是孩子。”

错过人生的历史性时刻,但这次战疫无疑刻骨铭心。刘凯说,他第一次觉得,社区的细小工作如此重要,自己的一身“大白”和当年的军装一样,收获了感谢和尊重。

小区志愿者:

“邻里关系会更和谐”

16日,文康苑社区养老服务站负责人朱静君,穿着防护服探访5栋4户独居和空巢老人,当天晚上就和社工一起住进办公楼,转身成为社区志愿者。

她对于这里老人的情况知根知底。在社区接听咨询电话,一起排班值守单元楼栋,上门安装门磁、派发物资……各种杂事之外,她手头理出一份最新排查清单:文康苑小区有独居老人20名、空巢老人20多对。

“每次工作人员上门探望或打电话,他们总爱说没问题,小事不麻烦你们。”朱静君说,家住14栋的曹奶奶一向独来独往,这次找到她,女儿远在荷兰,身患慢性病的她一周要去两趟医院打针,如今关在家里怎么办?经过社区申请协调“特事特办”,同住小区的邻居马医生出手相助,每周一、周四“全副武装”上门给她打针。

隔离一周以后,宅家居民难免产生焦虑情绪。“在阳台上站会,在沙发上坐会,再到床上躺会,就当遛弯。原来都在楼下热闹呢。”一位独居老人给朱静君发来信息吐槽。为了排遣老人的孤独情绪,微信群和年轻人发挥关键作用。“年轻人会弄表格,还可以帮我们线上购物、买药。”群里活跃的互助,不仅消除了沉闷气氛,更大大减轻了社工的工作量。“小年轻们帮了大忙。”曹奶奶加入楼栋群后,突然发现一片新世界。

朱静君家就在小区12栋,在这里已经生活7年。老年人在社区里走动多,东家长西家短的。小年轻早出晚归,回家就宅着不往外跑。“经过这次,不一样了,将来解封了,居民见面了就更亲切,老人和年轻人都聊得起来,邻里关系会更加和谐。”

傍晚5点多,是小区微信群最热闹的时候。大家纷纷晒图比拼拿手菜、交流厨艺。一位邻居打趣道:“酒呢?”不服输的则晒出一杯“82年的可乐”:“感谢抗疫让我们互相增进感情,很高兴认识你们,干杯!”

社区书记:

“我依然是儿子的骄傲”

“其实,最大的压力是心理压力,觉得平时工作很到位,怎么会有病例?”文康苑社区党委书记王敏说,接到通知说外区排查出阳性人员住在自己小区,“那一刻觉得自己很失败,没照顾好居民。”

每天连轴转的工作容不得她考虑太多。集结留守的21人吃住“战斗”在一起,需要她作为“家长”照顾、调度,每人定岗、定责、排班。守好最关键的5栋的同时,她还要操心整个小区近3000名居民的事。其余21栋楼由马群街道组织力量保障,“支援进来的力量,毕竟没有我们熟悉情况。”每天的线上沟通、电话协调,她仍然是小区“主心骨”。

一开始,每天都会有“烦恼”,物资发放不可能每家都满意。小区病人就医是头等大事,每天都要反复协调。5栋的戎大爷隔天要做一次血透,丝毫不能怠慢。专车闭环接送,外面接应的社工全程陪同往返。前几天,小区里有长者过世,尽力抚慰家属情绪但必须落实防疫要求,这是最棘手的事,反复沟通后居民也理解。

3月19日,好消息传来,送往南京鼓楼医院的孕妇生产顺利,新居民过阵子就可以回小区……这件喜事让大家很是振奋。经过前几天的忙乱,小区管理步入正轨,王敏终于有机会静下来喘口气,却发现忽略了最重要的人。大三的儿子应征入伍,这会正在十月军校训练。接通电话那一刻,儿子得知妈妈“困守”文康苑,立刻就掉了眼泪。“没事没事,你是我最大的支撑力量。”王敏说,自己一直是儿子的骄傲,这次也不会让他失望。

让王敏有信心的是,5栋并不是一片孤岛, 21个人也不是一群“孤勇者”,背后有着强大的后援保障体系。栖霞区和马群街道下沉力量驻守,各部门高效调度保障,让他们免除了后顾之忧。文康苑小区其他楼栋由街道干部、志愿者、公安等协力保障。栖霞区机关抽调精锐力量,51个部门下派244人驻守马群重点小区。马群街道抽调机关、社区、城管、医护等600余名骨干力量进入封控、管控区服务……

3月25日,小区顺利做完第10轮全员核酸检测。社工和居民心里都更有底了。看着微信群里居民在晒菜。“这也太‘卷’了,看得我也馋了。”这个临时大家庭一直吃盒饭,这会终于有人得空,烧了一份榨菜肉丝汤,“咱们也加个菜。”

“目前,疫情防控处在相持阶段,还需要咬紧牙关、持续努力。”栖霞区领导慰问一线工作人员,这一句提醒仍让他们感到重任在肩,不敢有丝毫懈怠。

王敏表示,带着这21人的大家庭继续坚持坚守,打赢这一战,她还是那个让儿子骄傲的妈妈。

□ 本报记者 仇惠栋

(责编:萧潇、张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