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如东:全域治水 重点断面水质全部达Ⅲ类
分类整治1685个入河排口、121家区外涉水企业,推进覆盖189个村近8万户的生活污水治理入户工程,疏浚57条总长155公里的县镇河道,新建265公里长的生态河道83条,整治335个蓄积黑臭水体的废沟塘……
今年年初,如东县委县政府响亮提出奋战“水质达标决战年”。如东生态环境局、住建局、水务局等部门和17个镇区闻令而动,以“第一人称”挂图作战,奋力打赢治水剿劣攻坚战。一季度,全县17个市考以上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Ⅲ类,优Ⅲ比例同比提升11.8%。
生活污水应收尽收
“过去都是直排河道,有了纳管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变成了蔬菜的有机肥。”17日,记者来到栟茶镇兴凌村17组村民葛九明家,屋后,刚刚调试结束的分散式小型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派上用场,葛九明一家成为北凌河片区679户受益者之一。
葛九明家屋前是北二级河,西侧是南连栟茶运河、北接北凌河的五灶港河,这个区域地处垦区,农户分散,如东县住建局选用分散农户生活污水片区化治理模式。中机国际中标后,项目部进驻兴凌村和兴灶村,施工人员挖出坑塘,埋入三仓反应器,再分头安装厨房污水、生活洗涤、沐浴污水和厕所污水的入户支管,埋设检查井、预沉井、沉泥井、隔油井。据介绍,生活污水生化处理后,粪污转为有机肥留在渗透层,成为庄稼的肥料。
补齐生活污水治理短板,农户不出一分钱。今年如东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二期工程,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实施建设、统一组织运营、统一政府监管,县住建局申请获批政府专项债12.5万元,采用设计、采购、施工及运营一体化的总承包模式,推进片区化治理,实施到位后,15个镇区189个村近8万农户受益。
碧水工程全面铺开
碧波荡漾,鱼游虾跳,两岸新栽的垂柳、红叶石楠长满翠绿的新叶,坡面披上绿色植被。位于南通外向型综合农业开发区东海社区的南横河,地处沿海垦区,曾经河坡严重塌方,杂草丛生,水系不畅带来水质恶化,去年10月开工实施生态河建设,水泥桩+木桩护坡,今年1月底竣工后,“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河呈现在人们面前。
构建“源头防控、系统截污、全面治污”三位一体水污染治理体系,加强水生态修复,如东由“漫灌式”治理向“精准化”治理转变,通过前期拉网式排查,推出111项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其中,打造生态河83条,总长265公里;整改提升生态河道110条,长度317公里。去冬今春,各镇区开足马力,清污泥、清垃圾、清违建,一条条河道“脱胎换骨”。
许楼村8条三级河,全部建成生态河。“长效化管护非常到位,管护员天天巡河,漂浮物随时打捞,河坡有堆积物就马上清除。”村民张亚梅说。
让河底的陈年老“污”彻底搬家,严禁采用水上挖机清淤,严禁使用河底淤泥摊铺河坡……如东今年整治农村河道43条、沟塘335处,疏浚土方104万立方米,拆除坝头坝埂190处,打通断头河、盲肠河。清淤活水、生态修复、水系联通,带来一汪碧水全域畅流。
控源截污铁规执法
金正养殖场养殖300亩南美白对虾,从今年起首批养殖尾水采用生态净化治理技术,降低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等含量,实现达标排放。
兴凌村在养殖区建起电动封堵闸,堵住养殖尾水直排河道,同时,引进高校生态净化治理技术,与南京大学安高检测研究(如东)有限公司合作,推进生态化治理养殖尾水,栟茶镇63家养殖场全覆盖。
控源截污,如东协同推进。生态环保局加强工业企业源头管控,开展涉水行业专项执法,运用环保法限产停产、查封扣押、按日计罚、行政拘留等措施,倒逼企业加大治污投入。农业部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行秸秆全量离田,禁止抛放沟塘,防止形成新的污染源。县住建局全力推进污水纳管工程,将老集镇及农村居住密集区、重点沿河农户的生活污水全部纳管收集,实现达标排放。
铁规执法,如东对水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做到不巡查不放过、不查清不放过、不处理不放过、不整改不放过、不销号不放过,实现执法监管零容忍、全覆盖、无死角。县“水质达标决战年”工作领导小组、县作风办、攻坚办、河长办等单位成立联合督察组,定期巡回督查,发现问题,现场交办督办,实行半月一通报、每月一推进、一季一考核。对推进不力,整改不及时的镇区、单位和相关责任人,作为“陀螺奖”的候选单位或候选人,考核结果与职务调整、职级晋升挂钩。
全域治水,全民护水,如东对标进位,全面发力。
本报记者 杨新明
本报通讯员 徐天宇 张海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