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洪泽引才困局求解:“洪雁”回归+人才“飞地”
“爱我家乡·洪雁回归”现场招聘会。洪泽区委宣传部供图
去年,江苏淮安市发布了诚意满满的“英雄帖”——《“淮安市333产业人才”集聚行动方案》。当年一盘点,洪泽区招引的“333产业人才”只有74人。
还有一组数据让洪泽区的主政者颇受触动。据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统计,2021年留在江苏的省内高校毕业生中,选择在省会南京就业的约7.98万人,选择在经济大市苏州就业的毕业生达6.58万人,选择在苏北五市就业的总共约6.9万人,约占到1/5。
面对激烈的人才争夺战,苏北小城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洪泽基于本地实际做出了自己的探索。
唤“洪雁”回归
洪泽这座位于洪泽湖畔的小城,常住人口仅28.5万,区域面积1394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占了55%。由于城市体量较小,优质企业有限,人才难招引、留不住。但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当地对各类专业人才又有了更多渴求。
近年来,洪泽确立了工业强区、旅游富民的“双轮驱动”战略,描绘了长三角地区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美好蓝图。洪泽区委书记张冲林提出,在这张蓝图上,大学生这一重要人才资源是最关键的要素、最重要的动能、最闪亮的角色,“但目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情况显示,人才流失现象亟需重视”。
统计显示,洪泽区每年赴外地上大学的学子约为1600人左右,而在去年74人的“333产业人才”名单中,洪泽籍毕业生仅有屈指可数的11人。
“我们调整了引才方向,出去的学子们对洪泽的地缘更熟,文化认同度更高,把他们引回来、留下来,值得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洪泽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左鹏介绍,今年3月下旬,洪泽区委组织部、统战部、工商联等部门多方联手,共同开展了“爱我家乡·洪雁回归”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提升工作。
一场招才引智的全员行动在洪泽铺开。
3月底,洪泽在多个媒体平台推送《给广大洪泽籍学子的一封信》,安排专人联系有意向的大学生,提供“1对1”保姆式精准服务;为了让在外的学子更好了解发展中的家乡,当地以乡镇为单位,组织村(社区)逐户摸排登记本土大学生信息,重点摸排在近两年即将毕业的学生信息,建立镇村大学生信息联络群……
6月,首场“爱我家乡·洪雁回归”现场招聘会举行,为企业和归来的学子们,搭建精准就业的桥梁;洪泽区委、区政府印发《关于加快人才集聚打造长三角地区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实施意见》,为人才安居政策再加码……
今年22岁的孙志伟毕业于湖南一所高校,“我学的是舞蹈专业,毕业前已经与岳阳一家公司签署了三方就业协议,但是待遇每月达到预期。看到‘洪雁回归’行动后,便起了回家的心思。”
孙志伟说,在向老家所在的高良涧街道咨询后,他了解到刚刚开业的淮安方特东方欲晓主题公园恰好有匹配岗位,一毕业便入了职,且月薪在7000多元。
“高良涧街道本轮共计摸排学生1040名,协助进群936名,确定有返乡意向的126名。”高良涧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杨壹淇表示,联络员不仅需要向这些学子们介绍人才招引政策,更要帮忙匹配合适岗位。
截至9月21日,洪泽通过“爱我家乡·洪雁回归”行动已累计招聘大学生392名,其中75家重点企事业单位累计招聘大学生299名,同比去年全年大学生入企就业人数增长了3倍。
引进只是第一步,为做好留住人才的“后半篇文章”,当地将持续打造大学生就业生活一站式服务平台,把“我要找工作、我要找对象、我要找喜好”汇集起来,制作发放洪雁人才“暖心卡”,推出景区游览、娱乐消费、餐饮休闲等多项优惠便利政策,既注重满足归来青年群体的普遍需求,又注重解决个性需求,营造暖心留才的良好环境。
“爱我家乡洪雁回归”部分学生入职签约。洪泽区委宣传部供图
建人才“飞地”
今年初,在南京徐庄高新区的一家企业工作三年后,28岁的吕成有了跳槽的想法。“毕业后我就来了南京工作,早已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对于新工作,我一来考虑要匹配自身优势,二来希望能够留在南京这座城市。”
让吕成意外的是,经过一番筛选,最符合他预期的企业是位于洪泽区的江苏沃盾耐磨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沃盾”)。结果是,他既加入了这家公司,又如愿留在了南京。话说回来,这多亏了洪泽“人才飞地”的探索。
“人才飞地”是宁淮共建合作的创新产物。2021年初,中国(南京)软件谷与洪泽经济开发区携手建立的南京软件谷洪泽工业园洪谷研发中心投运,洪泽12家企业首批入驻办公,沃盾便是其中之一。
“对沃盾等洪泽企业而言,入驻到‘人才飞地’之后,人才不需要到洪泽即可为企业服务。”洪谷研发中心现场负责人邵菲介绍,洪谷研发中心一期办公面积1500平方米,集研发、孵化、设计等功能于一体。洪泽的企业来“人才飞地”入驻办公,可以把孵化、研发放在这里,将生产制造依旧留在洪泽,以此破解当地的引才困局。
沃盾人力总监郭玮介绍,类似于吕成这样的人才,在洪泽当地较难寻觅,人才飞地的搭建对企业的人才储备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于人才磁吸力有限的三四线城市,当“全职留人”的思路走不通,“灵活引智”的方式已成为人才和城市间“双向奔赴”的新选择。就江苏省内而言,从科技镇长团到人才飞地,都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柔性引才实践。
“如果说‘科技镇长团’架起了科技成果转化、校地合作的重要桥梁,那么‘人才飞地’则是通过异地聚才的方式为三四线城市带来了‘最强外脑’。”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所所长张春龙向人民网表示,通过柔性引才,一方面能够根据地方企业实际来量体裁衣,缺什么引什么,另一方面,不需要长期待在企业“大本营”,让人才唱响“双城记”的可操作性更强。
今年6月,淮安市科技局发布了《宁淮科创走廊研发基地管理服务办法(试行)》,这也意味着“洪泽探索”已扩展到市级层面。“从实践来看,企业更愿意在人才飞地完善自身的销售网络,我们后续的发力方向是把‘人才飞地’建设成支持洪泽企业发展的人才基地、研发中心、贸易前站,通过一系列政策引导,强化洪谷的‘研发’属性,让洪泽企业能够更好享受到南京的科创资源红利。”洪泽经济开发区外商投资服务中心主任赵苹表示。
一手筑巢引凤招徕“洪雁回归”,一手打造平台构建“人才飞地”。眼下,洪泽的“用人之渴”正在逐步缓解。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