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凡:致力民生聚力转型 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现实图景
全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认真落实省委全会部署,近日,泰州市委书记朱立凡接受本报“拼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图景”全媒体新闻行动专访时表示,泰州在新的赶考路上将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抓好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锚定“强富美高”总目标,围绕“致力民生、聚力转型”两大主题,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泰州新实践。
打造“一个产业体系、四个特色产业集群”
记者:省委全会明确支持泰州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泰州将如何布局和优化产业主攻方向,奋力走好具有泰州特色和内涵的现代化建设之路?
朱立凡:2022年11月20日,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支持泰州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形成了一揽子综合性、集成性支持政策。对于泰州来说,这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性、历史性机遇,标志着泰州大健康产业迈上由“大”到“强”、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我们一定切实扛起使命担当,牢牢把握产业主攻方向,统筹沿江和腹地产业协同发展,以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引领,突出打造“一个产业体系、四个特色产业集群”,着力构建产业链条完备、产业特色鲜明、领先优势突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体系。
一个产业体系,就是大健康产业体系。坚持全市域协同发力,强化体系集成、规划集成、政策集成、平台集成、人才集成,依托医药产业坚实基础,推进前延后伸、跨界融合,加快构建以医药制造、医疗服务、养生养老、健康食品、康养旅游为特色的大健康产业体系,争创国家级原料药生产基地,打造疫苗、诊断试剂、特医食品等特色产业高地,力争到“十四五”期末,大健康产业达到4000亿元规模,在扬子江先进制造业产业带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塑造特色优势。四个特色产业集群,就是打造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汽车零部件和精密制造、化工及新材料、光伏和锂电产业集群,力争到“十四五”期末,四个特色产业集群突破5000亿元规模。
四个“一体化”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泰州将如何一体推进融合发展,用新的奋斗开创泰州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朱立凡:泰州建市较晚,中心城市底子较弱、辐射力不强,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我们坚持加强城乡区域联动发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空间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高效流动,形成分工有序、协调共生的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一方面,以“一轴一核三极三城”为引领,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坚持先聚合再辐射、先重点再一般,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增强公共服务、消费、金融、科创等要素功能,促进产业布局优化、人居环境改善、管理精细智能,不断提升城市对要素的吸附力、对产业发展的承载力、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力。
另一方面,以实施强镇兴村富民行动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深入实施“七个一”工程,着力打造区域协调均衡、经济繁荣发达的乡村振兴先行市(区),特色产业强、综合服务强、综合治理强的“三强”中心镇,收入好、生态好、民风好的“三好”示范村,带动面广量大的普通乡村加快建设步伐,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因地制宜发展乡土特色产业,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
持之以恒抓教育,厚植科教人才新优势
记者:泰州将如何厚植科教人才新优势,打通从教育强、科技强、人才强到产业强、城市强的发展通道?
朱立凡: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们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刻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的内在规律和发展逻辑,系统布局、一体推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一是切实抓好教育这个根本。泰州是教育之乡,教育决定着泰州的今天,也决定着泰州的未来。我们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着力提升办学质量,以最好的资源、最强的改革、最大的关爱支持教育,擦亮泰州“教育之乡”金字招牌。
二是全力做强科技这个关键。建好用好科创中心先导区、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离岸创新中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平台载体,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跨区域一体化布局建设。深化企业科技创新积分应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让科技之花结出丰硕的产业之果。
三是不断夯实人才这个基础。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深化拓展“泰州日”系列活动和“凤城英才”计划,全力构建“泰有引力”人才生态,切实以人才链的“优”、激发创新链的“活”、托举产业链的“强”,打造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让更多“千里马”在泰州这片发展热土上放飞梦想、竞相驰骋、建功立业。
扎实做好“富民、惠民、安民”三篇文章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面向未来,泰州将如何绘就民生幸福新画卷,让中国式现代化在泰州大地充分展现可观可感的现实图景?
朱立凡: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两字高频出现,充分体现了深厚的民生情怀。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民生促进共同富裕,把握好民生工作的精准度、精细度、平衡度,扎实做好“富民、惠民、安民”三篇文章,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是扎实做好富民文章。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认真落实省定中等收入群体壮大行动和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大力推动产业富民、技能富民、政策富民,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二是扎实做好惠民文章。加快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健全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和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以“一老一幼”为突破口,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加快建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举措,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让老年人都能安享晚年、孩子们都有快乐童年。加强文化惠民,放大“泰有礼”等品牌效应,推动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古盐运河文化带建设,不断扩大梅兰芳、泰州学派、里下河文学、郑板桥四大特色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充分彰显泰州的人文魅力和城市之美。
三是扎实做好安民文章。以“祥泰行动”为统领,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入推进“精网微格”工程,健全网格化社会治理“1+8”系列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平安泰州和法治泰州建设,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泰州新实践,让泰州这个祥泰之地永远值得老百姓信任。
(陆峰 戴军农 周建平 赵晓勇 卢佳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