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政治

民生百事踐初心丨江蘇泗洪:老支書“智囊團”成鄉村振興“助推器”

黃啟源
2021年08月09日09:46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編者按:建黨百年,所為在民。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當中的心疙瘩、疑難事,特別是一些社會共性難題的解決,直接關乎百姓福祉,也關乎基層社會治理。初心所系,枝葉關情。為此,人民網江蘇頻道推出“民生百事踐初心”欄目,以茲記錄江蘇各地以務實姿態辦好民生百事的時代擔當。

“有啥困難和意見,我們就找孫書記反映。和他反映修建電灌站的事情,短短兩個月的時間,電灌站就建好了。”江蘇泗洪縣金鎖鎮曹宅村村民王大爺說。電灌站的建成,推進了當地“旱改水”工程,曹宅村近千畝旱田,變成了畝產八九百斤的水稻良田,畝均增收400元,大伙兒看在眼裡,感激在心裡。

王大爺口中的孫書記,名叫孫加余,今年已經80歲了,曾在曹宅村做過近30年的支部書記。“當過那麼多年的支部書記,想著繼續發揮余熱,為居民們做點事情”,在村裡需要的時候,孫加余總是第一時間站出來。

在泗洪縣金鎖鎮,老支書成了村民與村民、村民與干部之間的“溝通橋”,成了推進鄉村振興的“助推器”。眼下,像孫加余這樣的老支書在金鎖鎮將近百人,遍布每個行政村(社區)。鎮區破損的路燈什麼時候更換?薄弱村集體收入怎麼增加?工業園區環境如何提檔升級?……這些鄉村發展中常見的問題,如今解決起來更加有效快捷。從今年4月開始,泗洪縣金鎖鎮定時對轄區范圍內96名老支書進行走訪。在日常中,村民們可以直接把問題反映給所在村(社區)的老支書,老支書把收集的問題和建議,直接反映給包村的鎮干部,並且監督問題解決的時間和成效。

金鎖鎮黨委書記劉獻表示,96名老支書都曾經為地方發展作出突出貢獻,退休后也仍然心系村居發展,是可以為百姓代言的人,他們的經驗是寶貴的財富。

鎮村干部積極走訪,老支書們踴躍獻言。針對村集體經濟增收慢的問題,金鎖社區居委會老支書侯國勤提出建議,村居應對村集體財產進行深入摸排,從出租廠房、招商引資、對外發包等多個角度思考,將村集體資產利益最大化﹔雙湖居老支書孫其俊就雙湖小區的附屬工程提出建議,希望鎮村兩級從綠每村庄出發、從生態宜居出發,對小區進行全方位改造提升。

走訪僅一周的時間,金鎖鎮便收集了老支書們對地方發展的合理意見及建議105條,其中涉及村集體經濟增收的建議42條,涉及村居基礎配套水、路、渠的28條,涉及安全生產及社會穩定的13條,涉及科教文衛等民生的20余條。通過走訪活動搜集出的老支書們的意見和建議,該鎮針對性的列出“為民辦實事工程”項目實施計劃表,利用1至5個月的時間逐條落細落實,解決群眾反饋的急難愁事。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泗洪縣發揚“春到上塘”改革精神,擬定《泗洪縣“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實施方案》,創新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圍繞群眾關注的痛點難點問題,編制60項縣級重點為民辦實事項目、442項改革創新項目,各級黨組織主要負責人將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擺在突出位置,黨員干部認領民生實事項目,建立“馬上辦、限時辦、長效辦”三項機制,推動工作落實。

(責編:張妍、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