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社會

南京“疫線尖兵”紛紛感謝市民理解支持

2021年08月19日07:27 | 來源:新華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疫線尖兵”紛紛感謝市民理解支持

8月18日上午,南京市舉辦疫情防控一線工作者媒體見面會。這些“疫線尖兵”談及自己最近這段時間的工作,不約而同地說“感謝”,感謝患者的支持、隔離居民的配合以及許多普通市民的理解與支持,這給他們的堅守不斷注入力量。

隔離病房醫生:用心呵護,讓患者“陽光”起來

南京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承擔著本輪疫情中的醫療救治任務,該中心副主任醫師胡志亮在繁重工作之余,錄制了一段7分鐘的VCR,講述這段時間中心內醫患“臨時大家庭”的日常生活。

7月26日,是這輪疫情發生后胡志亮進入隔離病房的第一天。正值篩出陽性病例的高峰期,當晚一下子收治20多名患者,醫護人員壓力非常大。如今,他負責管理的病區裡已有不少患者出院,在院病人病情穩定、正在逐步恢復中。

已第三次“征戰”隔離病房的胡志亮,可以說是一員抗疫“老兵”。強大的醫療團隊保障每個患者都得到精心治療,與此同時他更關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有的新冠肺炎患者擔心自己病情加重,擔心會遭受歧視,還擔心影響親友健康,多方心理壓力可能會超過其承受能力,需要工作人員及時進行干預。”

胡志亮告訴記者,病區內一位患者黃阿姨,剛入院時病情不穩定,情緒很糟糕,一度抗拒診療,他和同事為她進行多次心理疏導。“南京有非常好的醫療設施,你的病情一定會康復。”“你不用感到愧疚,真正的罪魁禍首是新冠病毒!”多次交流之后,黃阿姨心結打開了,病情逐漸好轉,核酸檢測結果也轉陰了,人變得“陽光”起來。“黃阿姨出院前給我們寫了感謝信,夸得我們都不好意思。”胡志亮說。

南京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不僅收治了南京本土病例,還收治了揚州、淮安、宿遷等地的患者。“醫生,你們辛苦了。”“你們穿著防護服很熱吧?自己要小心啊。”胡志亮說,這是他經常聽到的話語。患者操著不同的方言,有時候他甚至聽不太懂他們在說什麼,但從中能感受到那份真切的關心。

除了醫護人員之間的“戰友情”,該中心內還充滿著濃濃的“醫患情”。胡志亮坦言,隔離病房的醫護人員與病友一樣,也不能與家人團聚,患者有的心理壓力醫生也會有。冒著被病毒感染的風險,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一個班次上下來,大家有時也會感到身心俱疲。“但守護這個城市是我們的責任,無論面對多大的風險、吃多少苦、身心多疲憊,這份使命都義不容辭。”

疫情“參謀員”:晝夜研判,讓“包圍圈”越縮越小

7月20日,南京祿口機場工作人員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接報后,南京市疾控中心急性傳染病防制科副主任醫師馬濤和同事們第一時間奔赴機場。這是最早抵達現場的流調人員,他們就像偵察員。

連續3天,他們白天穿著厚重的防護服進入航站樓開展現場調查、面對面訪談、查看監控錄像,尋找可疑線索。“早期報告的病例,每個病例我都給他們打過電話、做過訪談。”馬濤說,當時隊員們都奔著同一個目標——盡快完成病例流調報告,盡快排查密接,要跑在病毒的前面。流調隊員們駐扎在江寧,吃住都在辦公地點,多數人每天隻休息2—3個小時,有的至今還沒回過一次家。

除了當好火線“偵察員”,馬濤還加入疫情分析組,成了疫情防控“參謀員”,每天通過海量信息分析本輪疫情的流行特征,研判發展趨勢,為精准防控提出建議。

7月31日晚上10點,馬濤接到加急任務:當天把南京市前三輪核酸檢測的情況進行分析,盡快拿出第四輪核酸檢測范圍的建議。不同街道發現的病例、不同途徑發現的病例、每個病例的活動軌跡、所有病例的職業特點……疫情分析組所有隊員對這些信息進行全面細致的研判,經過多輪會商,8月1日凌晨3點,最終疫情分析報告出爐,就第四輪大規模核酸檢測的范圍給出了明確建議。

南京第四輪大規模核酸檢測不再全域進行,而是錨定重點區域。這樣的疫情分析,南京市每天要做兩次,一次是在中午12點,一次是在夜間12點。此后每輪核酸檢測“包圍圈”越縮越小,區域精確到社區和村。核酸檢測策略的每一次細微調整,都凝結著每一位疫情分析工作人員的付出。

“看到自己專業分析的結論一次次被驗証,用自己的專業技能為疫情防控貢獻了一份力量,我們就會覺得,加班加點,再辛苦也值。”馬濤說。

社區“鐵腳板”:用滿腔熱情,化解市民的牢騷

“以前總覺得,穿防護服隻不過是多了一件衣服,會熱一些。”玄武區孝陵衛街道康定裡社區書記申鎮說,第一次身穿防護服爬樓為居民配送物資時,走了一半路,才發現自己“大意”了。當時他感覺胸悶、體力不支,聽到居民隔著窗戶喊:“能不能讓我們下去拿?天太熱,你們會中暑的,謝謝你們!”市民的理解,讓他有了更多堅持下去的力量和信心。

7月24日,該社區勝利村100號小區出現一例確診病例,當天連夜轉運了確診病例所在單元的35名居民,並對小區實施14+7天過渡期的封閉管理。此后每天上午7點半,保供物資會准時運送到小區門口,近20名社工和志願者穿上防護服,在各樓幢逐層爬樓送貨。申鎮坦言:“其實第一天很多居民對小區封閉有情緒、有牢騷,當看到我們辛辛苦苦為他們提供服務的時候,他們慢慢給予理解配合。”通過這21天的陪伴,社區的“鐵腳板”們用“一身汗”“滿腔情”逐漸贏得居民的配合與理解。

“20多個日日夜夜,到目前為止,我們已投入1.5萬人次,查驗了90萬輛車和110萬人次,勸返15萬輛車次和20萬人次。”南京市江寧區交通運輸局副局長馬明宏負責該區33個離寧查驗點協調指揮工作,他報出的這一長串數字背后,是交通查驗點人員日日夜夜的堅守。

前段時間連日高溫,卡口查驗人員臉上晒得就像糊鍋巴,汗漬留在衣服上像鹽霜。馬明宏說,他每天都被自己的戰友感動著,有的同志長時間站立,腳腫得鞋子都脫不下﹔有的工作人員得了急性闌尾炎、急性胃炎,到醫院挂水后又回到崗位,第一句話是:“我要是走了,其他人就要多干了。”

8月16日晚上6點半,繞越高速麒麟查驗點收到一份外賣。熱心市民給他們送來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外賣單據上寫著“放下即可,不用電話給我,你們隨便自取”。馬明宏說,感謝群眾對抗疫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 本報記者 仇惠棟 胡明峰

(責編:蕭瀟、唐璐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