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政治

南通舉行“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專題調研 如皋“田園黨建”獲贊

2021年11月05日19:44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座談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王繼亮攝

人民網南通11月5日電(記者王繼亮)5日下午,南通市在如皋舉辦“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專題調研活動,同時對《關於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若干措施》《關於引導鄉賢助推鄉村振興的八條措施(試行)》征求意見稿進行研討,部署持續優化農村基層組織體系建設的研究、新形勢下農村黨員隊伍建設的研究、黨建引領強村富民新路徑的研究等十大重點課題。參與專題調研的各縣市區組織部相關負責人現場觀摩了如皋市長江鎮田王村、開發區平園池村“田園黨建”樣板。

《關於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若干措施》包括實施鑄魂工程,全面推動提神賦能、實施提質工程,全面建強干部隊伍、實施堡壘工程,全面建強基層組織、實施聚才工程,全面激發發展活力、實施善治工程,全面提升治理效能、實施引領工程,全面落實組織責任等措施。《關於引導鄉賢助推鄉村振興的八條措施(試行)》提出強化思想政治引領、增強人才支撐能力、加強項目配套支持、提供優質保障服務、促進鄉賢發揮作用、完善關懷激勵機制、營造干事良好氛圍、構建工作推進體系。

會議指出,如皋市黨建樣板具體做法是,緊扣“田園初心”提質賦能,建強鄉村振興“紅色頭雁”﹔緊扣“田園活力”上下聯動,筑牢鄉村振興“紅色堡壘”﹔緊扣“田園特色”創新載體,打造鄉村振興“紅色樣板”。“近年來,如皋始終堅持黨建引領,高度聚焦隊伍培育、資源下鄉、特色創建'三個維度',積極探索基層黨建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齊頭並進,推動村級黨組織建設提檔升級,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引擎。”如皋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朱瑩瀅介紹。

據介紹,長江鎮田王村黨總支以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創建為抓手,積極探索“田園黨建+”新模式,實現生態優、產業特、農民富、鄉風好。實施“田園黨建+產業振興”工程,大力發展苗木產業,壯大“公司+合作社+農戶”集群,形成“育繁推一體化”的新型現代種苗產業體系,年育苗量1億株左右,帶動村民就業200多人,年均增收2萬多元。實施“田園黨建+生態宜居”工程,完善村規民約,通過黨員亮身份、作表率,引導村民提升庭院環境,實施農戶衛生廁所改造和分散農戶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成生態河道2900米。實施“田園黨建+共治共享”工程,按照“組織引領、干部帶頭、黨員先行”的總體思路,依托范蠡駐留之地的傳說,大力培育新時代農村好鄉風,引導村內鄉賢、“五老”人員參與鄉村治理。2020年村集體收入115.2萬元,農民人均收入4.4萬元。先后獲評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江蘇省人居環境示范村、江蘇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蘇省科普惠農服務站、南通市先進村(社區)黨組織、南通市文明村、如皋市五星級村(社區)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城北街道平園池村黨總支堅持黨建引領鄉村振興,著力打造“五色土”(紅色黨建引領、綠色生態旅游、橙色溫暖關愛、金色產業富民、藍色平安和諧)黨建品牌,強化土地流轉,發展鄉村旅游,打造了以“荷”為代表的產業文化品牌,把一個位置相對偏僻、經濟相對落后、村庄環境較差的純農業村,建設成為產業強、群眾富、環境美、風氣好的樣板村。堅持黨員干部帶頭謀發展,以“書記講堂”、黨小組長獻策、黨員中心戶交流、黨群聯系會議等活動為載體,匯聚群體智慧,形成“平園池大家庭”良好氛圍。成立平園池鄉村振興培訓學院,打造黨建領航鄉村振興新引擎。依托千畝藕池文化園,先后建成生態採摘園、畫隱園、水竹園、梨園、臘梅園、農博園、牡丹園等一批休閑農業景點,以及田園坊、游客中心、農耕民俗文化館等旅游配套設施,累計吸引游客近80萬人次。2020年村集體收入239.9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15萬元。先后獲評全國文明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江蘇省鄉村旅游重點村、南通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南通市黨建工作示范點、南通市“雙帶”型黨員教育基地、南通市五星級村(社區)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南通市黨建學會會長、市委組織部二級巡視員王亞雄指出,長江鎮田王村黨總支突出一個“融”字,積極探索“田園黨建+”新模式,通過與產業、生態、基層治理的有機融合,實現了生態優、產業特、農民富、鄉風好的目標﹔城北街道平園池村黨總支突出一個“帶”字,堅持黨員干部帶頭謀發展,以鄉村旅游為龍頭,發展特色產業,把一個發展相對落后的純農業村,建設成為產業強、群眾富、環境美、風氣好的樣板村。王亞雄希望與會人員高度重視黨建研究工作,帶頭承擔重點課題研究,探索黨建課題與書記項目的有效融合,讓黨建研究多帶一些“泥土味”,多出一些“貢獻度”。

(責編:孟二波、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