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蘇頻道>>經濟

數字驅動政府治理智慧轉型 南京雨花台區這項工作緣何被全國推廣

顧姝姝
2021年12月06日14:28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圖為雨花花神湖畔風光。雨花台區委宣傳部供圖

鼠標輕點“重大工程預警”字樣,清晰的柱狀圖立刻呈現﹔光標移至“進度滯后”欄目中的項目名稱,一張魚刺推進圖躍上屏幕......打開南京市雨花台區智慧審計平台,當地在建政府工程項目情況一目了然。

長期以來,工程項目管理流程環節多、資金量大、專業性強,傳統管理模式存在信息孤島、信息碎片及溯源困難等問題。針對這些痛點,雨花台區利用信息技術提升治理效能,探索打造智慧審計系統,推動項目各環節數據“上網”,在數據互聯互通的基礎上,通過數據穿透、疊加分析等方式,對數據進行深度運用。近日,國家審計署以視頻連線形式召開現場會,推廣雨花台區這一經驗做法。

政府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必然要求。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在南京打造“世界級數字經濟名城”的藍圖上,雨花台區被定位為“數字經濟創新引領區”。事實上,依托數字經濟發展優勢,雨花台區委區政府統籌推進“智慧雨花”建設,在打造基礎數據平台的基礎上,先后開發和應用“智慧安監”“智慧教育”“智慧審計”等十余個管理平台。

數據互聯 項目管理有了“智慧大腦”

“過去,我們項目結算要准備大量紙質版的資料,公司走完流程后,要到審計局備案,如果有問題,得重新簽字蓋章,有時候要拖好幾個月。現在,這些工作大多在平台上完成,我們隻需按時將各環節數據上傳。”談及雨花台區智慧審計系統,南京雨花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周少文的直接感受就是“節省時間”“方便”。

而對政府而言,打造一個智慧的項目管理平台也是現實所需。“前些年,我們開展有關專項審計調查時,採用的是現場紙質帳簿核驗、人工比對等方式。但過程中發現面臨信息孤島、信息溯源困難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審計效率和審計抽樣,也正因為如此,我們痛下決心,打造智慧審計平台,推進‘數字建設’改革。”雨花台區審計局局長尹湘麟透露。

“工程建設流程多,有的環節已經實現數字化,而有的沒有。尤其在基層,在工程建設管理的中后期,包括施工管理、招投標管理、財務管理等方面,基本上還是以人工模式為主,碎片化現象較為普遍。”尹湘麟介紹,推動建設項目各環節數據化、結構化,不僅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工程建設監管信息碎片化的難題,還構建起全區“數字建設”的數據底層。

項目各方信息上“雲”,讓跨部門協同監管變得更為便利,也讓問題解決更陽光和高效。依托這一平台,雨花台區工管中心牽頭,發改、住建、司法等部門開展“八個聯合會審”,覆蓋項目全過程八個環節。截至9月底,該區各部門借助平台開展協同監管聯合會審250次,提出問題建議8000余條,再節約投資約10億元。

不僅僅是簡單的數據錄入,借助智慧審計系統,原本散亂的數據通過算法邏輯自動生成各類有價值的信息,成為項目管理的“智慧大腦”。“你看,系統不但能自動生成重大工程預警圖,還能利用智能軟件對數據進行疊加分析,判斷一些關聯性問題、趨勢性問題。”雨花台區審計局固定資產投資審計科校菲菲指著屏幕說,平台會將這些預警信息通過短信發給項目單位和負責人。據悉,該平台目前已建立預警清單12個,預警相關問題信息206條,建立提示事項清單68個。

頂層設計打破信息孤島

王浩參與了雨花智慧審計系統的開發。從初始的資料錄入,到各種功能的疊加優化,他已記不清系統反反復復改過多少次,最令他感慨的是,“系統開發和營運過程中,需要對接不同部門獲取數據信息,區委區政府給了很大的支持力度。”

“數據的壁壘是客觀存在的,解決了信息碎片化問題后,我們還面臨信息孤島的問題。”尹湘麟也提到,在區委區政府的重視下,審計部門牽頭,行政審批、規劃與自然資源局以及各建設單位等密切配合,暢通渠道,克服困難,目前系統總體上實現了一網互聯。

“項目前期的審批環節通常是在省市統一的系統中進行,區縣作為系統用戶,隻能填報信息,無法留存數據。我們聯絡行政審批部門,開發了項目審批數據填報系統,並積極溝通協調省市部門,打通了與省市項目審批系統的數據對接。”校菲菲笑著說,這些都離不開區委區政府強有力的推動。

不僅如此,雨花台區早已意識到,要激活工程建設監管綜合改革,需要構架頂層設計,清除外部“壁壘”。“2019年,我們抓住機構改革機遇,堅持‘建設、管理和監督’分權實施的原則,大力推進以‘三駕馬車’為框架的工程項目建設管理改革。”雨花台區區長張連春闡述,“三駕馬車”包括組建工管中心,加強對工程從審批到施工、竣工全周期的監管﹔挂牌工建中心,實行重大工程項目代建制,解決基層建設單位專業性不足問題﹔成立審計中心,加強規模以上工程項目全覆蓋監督。

此外,雨花台區政府從突出智慧審計和監管重點環節兩個角度出發,分別出台《進一步強化雨花台區政府投資建設項目審計監督的意見》《雨花台區政府投資建設工程聯合會審實施辦法》,按照“管住大多數”的原則,確定全覆蓋在線監管項目規模。截止9月底,已上線規模以上在建項目89個,涉及14個建設單位,總投資319.62億元,實現規模以上政府投資工程全覆蓋。

圖為政府工程建設現場。雨花台區委宣傳部供圖

數字經濟賦能政府治理

11月10日,國家審計署召開2021年投資審計轉型發展研討班會議,對“雨花台區政府注重發揮區域數字產業優勢,創新工程建設協同監管,推動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創新特色做法充分肯定,將數字賦能投資審計轉型發展的“雨花經驗”向全國推廣。

在雨花台區,智慧審計只是當地推進數字治理的一個縮影。“依托區內數字經濟發展優勢,區委區政府堅持平台設計和條塊應用雙向推進,大力推動數字雨花建設。由大數據局統籌打造數字雨花基礎數據平台,夯實全區數字系列互聯互通的基礎。”張連春舉例說,各條塊根據自身需求,先后開發和應用“智慧城管”“智慧安監”“智慧水務”“智慧教育”“智慧審計”等智慧管理平台,點亮企業扶持資金直達平台、長江禁捕實時監控、智慧工地、重大項目監控、渣土在線等數十個數字應用場景。

人民網注意到,雨花台區將2021年列為“政府治理創新年”。2021年1月發布的雨花台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守正創新建設數字政府,全力打造智慧雨花,啟動建設區智能運營中心,基本建成智慧雨花數字底座。此外,要優化完善城建、城管、環保、水務、審計、市場監管等智慧平台和場景應用,提升政府數字化治理水平。

隨后的4月份,雨花台區又舉辦智慧政務應用場景發布活動,一方面,區政府拿出干貨和誠意,發布10個方面數字政府應用場景的建設需求﹔另一方面,區內優秀企業發布31個專業領域應用場景解決方案。數字經濟領域的這場政企合作和供需對接,不僅有助於激活當地數字經濟發展,也為數字政府建設匯聚各方智慧和力量。

上述畫面是雨花台區根植數字基因,推動數字治理的生動實踐。不可否認,該區推進數字治理有“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優勢。數據顯示,2020年,雨花台區軟件業務收入達到2170億元,擁有3100多家軟件企業,涉軟從業人員約30萬人,高新技術企業近千家。軟件是數字經濟的“底座”,踏上數字經濟的新賽道,“雨花軟件”的優勢正厚積薄發,為當地探索數字治理奠定扎實基礎。 

(責編:唐璐璐、吳紀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