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啟東探索老舊小區改造新模式:居民點單 政府買單

這幾天,蔡洪賢老人執意要搬回老房住,這讓特意接她到新家養老的兒子宋軍輝有些不解:“老人家非說回去住著更舒心。”
蔡洪賢居住的南苑三村建於上世紀90年代,吸引她搬回來住的主要原因是小區進行了改造:道路寬闊平整,綠化帶裡鮮花綻放,停車位整齊劃一…… “在這住了21年,我老了,房子也老了。可從沒想著房子還能‘返老還童’。”老人言語中透露著滿滿的幸福感。
曾經的南苑三村,可不是如今這般干淨整潔的模樣。這裡的地段很好,但房屋大多建成於上世紀末,房屋老舊,配套設施相對落后,加上小區地勢低,地下管道口徑小,有的地下管網已到了使用壽命,下水道經常堵塞。“上班開車車難行,下班車輛無處停。”居民顧祝蘭自小區建成后就一直住在這裡,看著小區環境越來越差。
2021年4月份,南苑三村實施老舊小區改造,改造內容包括外牆面、屋頂、樓道、排污管網等。消息一傳出,一些居民提出了反對意見。“我房子都出租了,改造跟我沒什麼關系。”居民徐菊蘭不同意。
“要尊重民意,改不改、怎麼改,群眾說了算。”市住建局建筑行業管理科科長施艷一語點出了要害,動員工作一點點推進,其中屋頂改造的妥善處理,給小區改造帶來了轉機。
小區裡有不少樓頂安裝太陽能,按照施工方案,原本計劃拆除。但在征求居民們意見時,大家希望能讓太陽能留在原地。為實現居民“把太陽能留下”的願望,住建局專門召開居民代表會,最終決定將這些太陽能保留在原地。
保留太陽能,修改規劃的事在小區裡迅速傳開。“政府注重傾聽老百姓的心聲,我們沒有理由不支持老小區改造工作。”徐菊蘭最后欣然在改造告知書上簽了字。
改不改、改什麼、怎麼改,都由居民來決定。許多居民嘗到了甜頭,在后期改造中,大家紛紛主動談想法、提建議。引入智能監控、智能門禁等智慧小區管理系統﹔設置3個電瓶車充電點﹔擴容小區配電房﹔盤活小區停車資源……施艷介紹,改造期間累計發放民意調查表12次2376份,收回2376份,以高於95%的支持率確定了改造方案。
“今年我市計劃系統化改造老舊小區24個,改造面積122萬平方米,惠及居民1.3萬余戶。改造智能化更高、‘造血’功能更完善。”施艷說,改造過程中發揮居民主體作用,讓居民參與到項目征集和立項建議中,實現“居民點單”政府“買單”,同時根據居民反饋的內容,多次組織街道、社區、居民代表與設計人員共同對急需改造、應該改造的內容提出設計方案,確保群眾參與、精准定位、節省資金、精准改造。(黃欣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